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44-18546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78~2004年我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农业环境脆弱性进行了测度,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的支持下,分别从不引入地区差异、引入地区差异情况下、不存在产业差异及存在产业差异条件下的4种情况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农业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既存在产业差异,也存在地区差别;差异都体现在产业或地区发展水平上,产业或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在其对环境的影响为负向时影响会越小,为正向时影响会越大,为正负临界点时影响会由负转向正,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根据空间分工理论,地区专业化包括产业专业化与职能专业化。通过从资本形成、资金流动、风险分散、要素流动等方面阐述中国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机制,采用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产业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而职能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深度的提高;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获取外部资金的重要渠道。利用我国各省市200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银行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银行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受到市场化程度等非金融因素的限制。加快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将会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13年面板数据,考量长期资金市场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资金市场发展对东部地区能源强度下降影响较大,产业结构升级、人均GDP提高均有利于各地区能源强度下降,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度对各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分化态势。鉴此,应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市场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视研发投入产出技术成果转化等,多渠道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1—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是增收效应存在显著地域差异,西部最高,东部最低,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应该逐步建立以财政金融为引导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省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先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发现经济增长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长;再用运用协整检验发现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其进行修正进一步得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7.
运用农产品贸易增值系数、农产品贸易对中国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将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1.452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贸易出口的贡献率为50.3%,农产品贸易进口的贡献率为49.7%。同时针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业面源污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总强度的经济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农村经济总量、林业经济总量、农村人口教育程度和政府防治政策投入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总强度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农业生产总量,农业生产结构、特别是渔业和畜牧业生产总量对排放总量和排放总强度有显著的正影响。这表明,中国要实施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需强化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户内生出防治污染的需求动力;要把渔业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加强农村人口教育,特别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教育,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投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攻坚克难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
邹欢  武戈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27-131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渔业和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市2003—2007年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渔业劳动力和渔业经济产值数据为样本,采用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各省市水产品出口、进口都对渔业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且拉动作用的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增长会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1983—2009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约为0.3,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按照区域影响强度可将我国农村细分为六大类型,依此类型进行区域调节,有利于缩小我国农村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密切相关。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比农村经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农村金融发展不足是制约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中国生产效率及区域差异,对于加快转变生猪生产方式和优化生猪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Malmquist-DEA模型。【结果】基于统计数据,测算出了我国生猪主产区不同养殖规模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对比。【结论】在十大生猪主产区中,散养的优势区域在湖南省;小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中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和湖南省;大规模养殖的优势区域在四川省、山东省和江苏省。各个省份具有生产效率优势的养殖规模不同,四川省、广东省和河北省的小规模养殖、湖南省的散养和中规模养殖、河南省和云南省的中规模养殖以及其余省份的大规模养殖具有相对明显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省域层面出发,基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这两维度展开研究。【方法】利用物理重心测度原理及省域空间权重矩阵,分别测度2007-2012年全国经济重心和环境重心。【结果】1从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看,2007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大于生态环境的非均衡性,而且东西部经济差异大于南北差异。2从空间格局演变方面看,2007年以来经济重心逐步向西迁移,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东部,而环境重心则逐步向南迁移,南方地区环境水平有较大提高。3从空间相关性看,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并不如GDP测度的显著,省域生态环境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结论】为了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应该利用前期经济发展积累加大生态环境发展投入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发展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形成生态化的"溢出效应"。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主动吸纳发达地区先进管理体系、引进具有较强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以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为"软实力"来推动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选择教育经费为人力资本投入的替代指标,以1999~2009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不同省市区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属于明显的长期投资,对旅游经济的效用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来,但是长期效用十分显著;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这种分异受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综合影响;应根据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实际,立足旅游产业升级的需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2个农业大省1978-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技术,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播种面积、政府农业支出、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变迁都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农机总动力、政府农业支出、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分别是0.295、0.112、0.079、0.236和0.131;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影响,但农业贷款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袁莹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93-5394
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利用外资额度、进出口贸易量与GDP三者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分析我国1985~2003年间共19个年度的数据样本,得出对外经贸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对如何利用对外经贸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为例对金融支持和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考察江苏省13个城市在1996至2005年农业产量与相关金融支持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江苏省3大区域各自财政农业支出和金融机构农业信贷等投入;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农业生产的固定影响变截距panel data模型.结果显示苏南地区农业总产值总体变化不大,其中苏南每年金融支持量的增长速度缓慢则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苏中、苏北地区都出现r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因为金融支持量的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治理和就业增加是当前我国政府关注的2个重要问题,政府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治理环境的同时也将对就业产生影响,而在当前我国能否实现环境治理和就业增加的双重红利?通过采用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增强促进了就业,双重红利可以在我国实现.环境规制除了对就业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构建“四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得出 “四化”发展水平得分,在此基础上,对“四化”耦合发展互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四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信息化对于农业现代化边际贡献度为0.231 8,弱于工业化的边际贡献;信息化对于城镇化的边际贡献度为0.702 3,强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信息化对于工业化的边际贡献不显著。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城镇信息化建设和提升城镇化人口素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