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小尾寒羊和寒泊羊的繁殖性能,以及2个品种及其杂交F_1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寒泊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统计分析了寒泊羊和小尾寒羊的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和全年产羔母羊产羔月份比例,同时开展了寒泊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经济杂交效果分析,比较了寒泊羊、小尾寒羊与杂交F_1代的初生质量、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寒泊羊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14、1.81只,产羔间隔平均为248、298 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F_1代羔羊初生质量与寒泊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月龄断奶质量和5月龄体质量方面与寒泊羊和小尾寒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寒泊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寒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初生质量优势不明显,但在早期增质量有所提高,后期增质量和出肉率等肉用性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以饲养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澳洲白绵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测定试验母羊繁殖产羔性能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日增量、饲料消耗及饲料利用经济效益等,对澳洲白绵羊与湖羊的杂交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澳洲白公羊与湖羊配种受胎率与湖羊纯繁(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参试杂交母羊的产羔率低于对照组,但羔羊成活率高于对照组。相同饲养条件下,澳湖杂交一代试验组(F_1)6月龄以及12月龄公羊和母羊总体平均体质量比湖羊对照组分别提高27.62%和23.02%,差异极显著,体高、体斜长和胸围也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试验组F_1公羊初生~3月龄、3~6月龄和6~12月龄的日增量分别为325.36 g、332.51 g和356.24 g,显著高于对照组。F_1公羊周岁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34%和45.30%,显著高于对照组。F_1公羊初生~3月龄、3~6月龄、6~12月龄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费用分别为0.46元、0.99元和1.04元,所对应的对照组湖羊公羊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费用分别为0.58元、1.42元和1.70元,试验组F_1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低于对照组,饲料消耗成本下降,饲养效益提高。研究表明,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选择以澳洲白作为父本,湖羊为母本,是该地区理想的肉羊杂交组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夏洛莱羊作为父本,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试验,夏小F_1试验组平均产羔率比纯寒羊降低23.34%,较为显著;夏小F_1代公、母羊初生体尺比小尾寒羊增加明显。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公母羊分别增加较明显。公、母羔羊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平均增加0.53cm、0.72cm、1.56cm、0.26 cm、1.07kg和2.84cm、1.32cm、0.72cm、0.25cm、1.04kg;分别提高了1.63%、2.27%、4.72%、5.19%、31.84%和31.80%;夏小F1代公、母羊3月龄增重3.93kg、2.33kg;夏小F_1代公、母羊6月龄增重5.48kg、4.11kg,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缺乏自主高产、优质新品种导致肉羊单产能力低、羊肉品质差、利润空间小是中国肉羊产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利用国外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可以提高单位产肉量,但由于杂交技术体系相对复杂,配套杂交利用体系不易掌握等原因导致乱交滥配现象严重,一些地方品种优异特性部分丢失。此外,从长远角度,结合中国国情和农区特点培育自主肉用绵羊新品种是解决地方品种产肉性能差、填补专门化肉用绵羊品种空白的关键手段。寒泊肉羊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绵羊为父本进行杂交,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A746G)基因分子标记作为提高种群产羔数的辅助手段,经过多年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而成的农区肉用绵羊新种群。本研究是对寒泊肉羊繁殖性能进行分析,为下一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统计了同等条件下饲养的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繁殖相关指标,包括胎产羔数、产羔间隔(从上次产羔到下次产羔时间)、妊娠期(自配种到妊娠产羔时间)、初产日龄(从出生到第一次产羔时间间隔)。分析了两个品种不同胎次对产羔数的影响,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比例分布情况,以及寒泊肉羊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间隔的影响。【结果】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初产日龄((440.46±92.40)d vs(490.48±42.71)d)、妊娠期((145.93±4.80)d vs(47.95±4.41)d)、产羔间隔((300.42±72.85)d vs(275.94±48.42)d)、胎产羔数(1.86±0.71 vs 1.82±0.50)均无显著差别(P>0.05)。胎次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随着胎次增加胎产羔数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在第5胎次达到高峰(2.15只),随后产羔数下降。每年的第一季度为寒泊肉羊产羔高峰,即配种时间在上一年秋季,2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高为15.82%,即9月份配种妊娠数量较多,4-9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理论平均值,6-8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小,以6月份最低。小尾寒羊4-7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平均值,6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小为4.77%, 8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产羔母羊均在平均值8.33%以上。寒泊肉羊和小尾寒羊产羔均呈现一定季节性,二者差异不大。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有一定影响,2月份产羔之后到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最长为323 d,7-10月份产羔后到下次产羔间隔较短,为8个月左右。【结论】 寒泊肉羊繁殖性能遗传了母本常年发情配种产羔的特性,初产日龄、妊娠期、产羔间隔、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差别。胎次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产羔月份对下次产羔时间间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麻城黑山羊与波麻一代(F_1)山羊从初生至18月龄的体重变化、12月龄屠宰性能以及羊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麻F_1代公、母羊在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均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12月龄和18月龄波麻F_1代公羊体重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净增7.18 kg和12.89 kg,母羊净增6.51 kg和11.37 kg,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除初生至3月龄波麻F_1代比麻城黑山羊公、母羊高10.22 g和10.44 g(P<0.05)外,其余各阶段均高出19.00 g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高3.35%和6.61%,比母羊高3.31%和5.22%,差异显著(P<0.05);肌肉物理性状差异不大,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原有的风味.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绵羊多胎基因FecB分子检测技术,检测分析杜×寒杂交肉羊基因型及对产羔数和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杜×寒杂交F1、F2和F3代类群中,存在BB、B+和++三种基因型,并以B+基因型为主。杜×寒F1代母羊B+基因型频率极显著高于杜×寒F2、F3代母羊(P〈0.01),F2代母羊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F3代母羊(P〈0.05)。杜×寒F1、F2、F3代B+基因型繁殖母羊产羔数比同代++基因型母羊分别增加0.54、0.65和0.66只(P〈0.01)。杜×寒F1代繁殖母羊平均产羔数(1.67只)显著高于杜×寒F3代(P〈0.05),比F2代平均产羔数增加0.28只(P〉0.05)。B+基因型母羔初生体重、体尺和3月龄断奶体重极显著小于++基因型母羔(P〈0.01),B+基因型公羔初生及3月龄断奶体重、体尺都小于++基因型公羔(P〉0.05),表明FecB基因不仅是影响杜×寒杂交肉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也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引入国外肉羊品种南非肉用美利奴,观察其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做为父本,以天祝县毛肉兼用型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经对南非肉用美利奴公羊,南甘F_1代的测定,南非肉用美利奴公羊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良好。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南甘F_1代在初生重、3月龄、6月龄重比同龄细羔分别高1.16kg、2.33kg、6.80kg,差异极显著(P0.01)。对6月龄羔羊屠宰测定,南甘F_1代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同龄甘羔分别高6.86kg、5.39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提高了10个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寒泊羊     
自2003年开始,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以引入的肉用杜泊绵羊为父本,与我国的地方品种小尾寒羊作母本进行杂交,经过杂交后代性能测定、横交固定模式筛选、自群选育等过程,成功培育出肉用新品种绵羊——寒泊羊.成年寒泊公羊平均体重90公斤,母羊平均体重65公斤.6月龄平均日增重250克,屠宰率达53%.  相似文献   

9.
1.萨福克羊萨福克羊原产于英国,以南丘羊为父本、有角诺福克羊为母本杂交培育而成。20世纪引入我国,主要用做经济杂交生产羔羊的父本。萨福克羊具有产肉性能好、羔羊生长发育快、母性好、性早熟的特点。被毛有有色纤维,成年羊头、耳及四肢为黑色;公母羊均无角,颈粗短,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发育丰满,四肢粗壮结实。成年公羊体重100~110公斤,母羊60~70公斤。成年羊剪毛量为3~4公斤。萨福克羊产羔率130%~140%。国内引进萨福克羊纯繁育成公羊平均体重为83.25公斤,母羊平均体重64.25公斤;产羔率123.08%;公羔平均初生重为4.35公斤,母羔平均初…  相似文献   

10.
饲养母羊多胎高产,仔壮成活率高,必须科学饲养,精心管理,科学配种受胎,确保母子平安,提高肉羊繁殖力,促进肉羊业的发展。1、选育多胎品种。肉羊繁殖力的高低受品种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家系选育多胎的公母羔羊作种用。如小尾寒羊的繁殖力高达273%,1~2胎平均产羔率在200%左右,陕西山羊产羔率在259%,此外南江黄羊、四川麻羊等都可以作为选育的对象。2、适时配种产羔。一般母羊的初配年龄10月龄以上,公羊8月龄;绵羊体重达40千克以上,奶山羊35千克,肉羊25千克。一年产两胎可安排在春秋配种。母羊发情表现外阴潮红,流黏液,尾摇摆翘上,叫声不断,采…  相似文献   

11.
戴书林  刘念瑞 《新农村》2000,(11):16-16
1.级进杂交以波尔山羊公羊为父本,连续同被改良品种(如本地山羊)母羊及各代杂种母羊交配,使后代逐渐接近或达到波尔山羊的生产性能。例如,用波尔公羊与本地母羊进行交配,所产后代称杂种一代。杂种一代公羊肥育后上市,母羊经选择后留种,继续与波尔公羊进行交配,所产后代中母羊继续留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对某崇明白山羊扩繁羊场母羊的产羔间隔、产羔月份、胎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等指标进行统计,还分析了高产和低产母羊比例,以及不同产羔间隔的母羊比例。研究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有68. 6%的母羊在春秋两季发情,分别有38. 9%和29. 7%的母羊在1—4月和7—9月产羔;约65%的母羊产羔间隔在185—250 d,多数母羊2年可以繁殖3胎,更有一些优秀母羊可年产2胎;母羊胎均产羔数2. 01只以上,活羔率在93. 9%以上;各年度羔羊的初生重分别是1 891. 2 g、1 906. 4 g和2 007. 3 g,断奶重分别是9 799. 8 g、9 981. 6 g和10 007. 2 g。结果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等种质特性保存良好,该扩繁羊场的保种选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波尔山羊与槐山羊和奶山羊杂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河南波尔种畜实业公司在全国率先从新西兰引进 73只波尔山羊 ,通过几年的饲养观察 ,纯种羔羊平均初生重3 9kg ,波×槐杂交一代、二代平均初生重 2 8kg、3 4kg,波×奶杂交一代、二代初生重 3 0kg、3 8kg ,分别比槐山羊、奶山羊提高 86 %、75 8%和 93%、82 %。波×槐、波×奶杂交一代平均成年体重分别比槐、奶山羊提高 76 %、6 0 %。引进 6 3只母羊第一胎繁殖率 185 7% ,双羔率 83% ;12月龄波×槐、波×奶杂交一代屠宰率分别是 4 6 8% ,5 0 2 % ,比槐、奶山羊提高 15个、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波尔山羊与黄淮白山羊杂交改良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尔山羊公羊与黄淮白山羊配种的平均产羔率为 2 1 1 .3%。杂一代羔羊平均初生重 3.1 5kg ,其中母羔重 3.0 6kg ,公羔重 3.2 4kg ,比本地山羊大。早期生长发育快 ,初生至 30日龄和 30~ 6 0日龄日增重分别为 2 35g和 2 0 3g。 6月龄产肉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5.
臧胜兵 《农家致富》2006,(22):40-41
一、加强品种及个体选择.确定杂交生产模式 肉羊品种不同,产羔率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也存在着差异。应选留光脸型或皮肤皱褶少的母羊,第1胎产双羔或头3胎产多羔的母羊与优秀种公羊的后代作种用。  相似文献   

16.
肉用杜泊绵羊与湖羊和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新西兰引进的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分别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经济杂交试验.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采用激素诱导同期发情,以杜泊绵羊鲜精进行人工授精配种.统计分析不同羊群受胎率、产羔率以及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与体尺变化.结果表明:6月龄内杜湖杂交F1代羔羊日增重和体尺变化与同龄纯种湖羊羔羊差异极显著,杜寒杂交F1代羔羊的日增重和体尺与纯种小尾寒羊羔羊之间的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杜湖与杜寒杂交羔羊在6月龄内日增重差异极显著,但体尺变化无显著差异.初步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杜泊绵羊(父本)与湖羊(母本)或杜泊绵羊(父本)与小尾寒羊(母本)均可作为理想的杂交组合,在江苏省宜选用湖羊为母本,用于进一步培育优质肉用杂交绵羊新品系(种)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波尔山羊属非季节性繁殖家畜,一年四季都能发情配种产羔。母羊6月龄成熟,由于在秋季性激素水平较高,故秋季为性活动高峰期。用波尔山羊做父本改良当地山羊,杂交优势明显;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可提高30%~60%。因此,能大大增加山羊的效益,对于养羊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精选母羊因为波尔山羊的杂交后代初生重、个体大,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是世界上养羊大国之一,目前养羊数量已达2.76亿只。但除小尾寒羊和湖羊外,我国各类羊的产羔率都比较低,尤其是一些产肉品种,造成羔羊肉市场供应相当匮乏。要解决这一矛盾,除引进外来优良肉用品种如波尔山羊和夏洛来绵羊等肉用品种进行改良本地品种外,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羊只的产羔率。对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途径。 1 加强选种选配 ①种公羊要从繁殖能力高的母羊后代中选择培育。②种母羊应从多胎母羊后代选择优秀个体,如泌乳和哺乳性能好的,因为正确的选种是提高繁殖率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澳洲白绵羊是近年来我国在澳大利亚引进的新品种,其主要用来改善我国种公羊的肉羊品质。试验通过对2 469只不同初生体质量澳洲白羔羊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澳洲白绵羊羔羊最佳初生体质量为4.0~6.0 kg,羔羊初生体质量过高(6.0 kg)或过低(2.0 kg)均不利于羔羊成活。综合分析认为,在实际生产中,澳洲绵羊白羔羊初生体质量为4.0~6.0 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MOET技术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1998年至2004年,采用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浙江宁波激素厂的FSH、LH、PMSG、氟孕酮阴道海绵栓等激素进行超数排卵、人工授精、手术采卵、同期发情、胚胎移植、B超妊娠检查等技术,处理优秀超细毛美利奴母羊766只次,获得可用胚胎(A、B、C级胚胎)5025枚,平均6.56枚(5025/766),移植受体母羊4350只,产羔母羊2051只,冻胚受孕率47.15%(2051/4350),产羔数2619只,产羔率127.69%(2619/2051)。其中,公羔1178只,母羔1441只。优质细毛羊初生重公羔平均4.55kg,母羔平均4.60kg,断奶重公羔平均36.51kg,母羔平均31.78kg。12月龄平均体重公羊75.5kg,母羊平均50.5kg。周岁毛长公羊平均12.5cm,剪毛量平均10.5kg,母羊毛长平均11.5cm,剪毛量平均7.5kg。平均净毛率达到66.5%,2岁公羊体重平均105kg,毛长平均11.5cm,剪毛量平均11.5kg,净毛率67.5%。2岁母羊体重平均62kg,毛长平均11.0cm,剪毛量平均8.5kg,净毛率67.6%。羊毛纤维平均细度17.11μm。3岁公羊最大体重128kg,母羊最大体重89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