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刺粉虱在4个茶树品种上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黑刺粉虱在4个茶树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在茶树上空间分布均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λ值均大于2,说明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方差分析表明,黑刺粉虱在树冠的中、下层叶片上分布显著多于上层叶片,在蜀永307上的分布数量显著多于福鼎大白茶、早白尖5号,南江1号上分布数最少,说明不同茶树品种对黑刺粉虱的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黑刺粉虱在川西地区茶园的发生动态,为其绿色防控打下基础,通过7年田间调查,系统研究黑刺粉虱的空间分布,卵、各龄幼虫(共3龄)、蛹和成虫的田间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主要分布于茶棚中下层,约占虫口总数的90%,其中约70%的虫口分布于茶棚下部;川西茶区黑刺粉虱1年发生3~4代,主要以2~3龄幼虫越冬,越冬存活率约20%;黑刺粉虱在叶层厚且郁闭的茶园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分别在中叶种和大叶种共10个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总体而言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茶树,聚集性也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越冬代黑刺粉虱密度在上、中、下三种树冠层次下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黑刺粉虱叶面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不同地区8个柑桔园的16组资料,用最近邻体法测定了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种群在柑桔叶片上的分布,测定结果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5.
调查及分析表明黑刺粉虱在不同寄主果树上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平均大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在低密度下表现为高聚集,高密度时聚集度降低并趋稳定;聚集原因由本身习性或环境作用引起。其最适抽样数为Iwaon=t  相似文献   

6.
根据贵州不同地区7个果园的49组调查资料,以枝和叶为单位统计,采用聚集度指标判别法,对黑刺粉虱种群在柑桔树上的空间格局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黑刺粉虱种群在任何密度下均表现为聚集型,聚集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地成虫产卵的影响或由成虫本身的产卵习性所决定,文中还用Taylor式中的参数a,b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7.
柑橘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迄今为止我国已知的柑橘粉虱类害虫有23种,在四川省发生为害的有7种,其中黑刺粉虱和柑橘粉虱(又名白粉虱)发生最为普遍且为害严重。粉虱类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嫩叶背面吸汁为害,诱发煤烟病,严重的造成叶片畸形和落叶,引起枯梢,果实生长缓陧,以致脱落。  相似文献   

8.
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在安乡柑桔上一年发生4代。主要为害叶片、枝梢、果实,受害严重时诱发煤烟病,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文章结合安乡柑桔上黑刺粉虱的发生情况,阐述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从而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柑桔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又叫桔刺粉虱,在我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以幼虫群集在叶片背部吸食汁液,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成虫和幼虫还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已成为柑桔重要虫害之一。溪潭镇近10年柑桔发展迅速,全镇柑桔种植面积达300hm^2以上,其中纽荷尔脐橙连片基地面积200hm^2。随着果园树龄增加,树冠长势茂密,果园通风透光性能变差,为桔刺粉虱发生提供有利条件,所以桔刺粉虱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煤烟病发生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开展了2年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对柑橘黑刺粉虱2~3龄若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柑橘叶片和果实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亓黎  王荣富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99-101,83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是近年来在各地茶园发生严重的刺吸茶叶、传播煤菌的害虫.随着黑刺粉虱对环境适应性及抗药性的不断提高,导致了其持续暴发,给茶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黑刺粉虱的生态学特性与暴发的原因以及可持续的控制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黑刺粉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力求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等相关方法以有效持久的控制黑刺粉虱种群.  相似文献   

12.
对柑桔黑刺粉虱在湖南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黑刺粉虱田间消长规律,研究了黑刺粉虱生物学特性,调查了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种类和寄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山东烟田烟粉虱的发生状况,为烟粉虱的精准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开展了烟粉虱的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自5月下旬逐渐上升,7月中旬—下旬达高峰,7月下旬—8月下旬逐渐降低。在烟草植株垂直方向上,上、中部叶片的烟粉虱数量显著高于下部叶片。烟粉虱种群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聚集原因是由其本身聚集习性或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本研究还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并提出了田间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发生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定烟粉虱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范围内的番茄种植区中选取城郊、花卉、河流和山地4种不同类型农业种植环境,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番茄地烟粉虱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利用四分位法分析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中的发生情况,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种群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小;河流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大,主要发生期的种群密度成虫为32.47头/叶,若虫为49.42头/叶.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烟粉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在烟粉虱的主要发生期,4种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主要分布在番茄地的边缘区域;烟粉虱成虫在番茄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最多,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少;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上总体表现为中部叶片分布最多,下部叶片次之,上部叶片最少.[结论]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显花植物种植比例较高的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类型对烟粉虱的自然调控作用较好,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环境如增加显花植物的种植比例可有效抑制烟粉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和利用天敌综合防治茶园害虫,首先,比较"平阳特早"茶园季节间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差异,结果表明,2010年春夏与秋冬之间,黑刺粉虱、茶叶甲、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鳞纹肖蛸、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斜纹猫蛛、龟纹瓢虫和八斑球腹蛛的t值均小于t0.05(2.13),差异不显著.并采用灰色系统和生态位分析法,对2010年春夏季茶园2种害虫与其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2010年春夏季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是鳞纹肖蛸、三突花蟹蛛和八斑球腹蛛;茶叶甲的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草间小黑蛛;2010年秋冬季黑刺粉虱的主要天敌是鳞纹肖蛸、三突花蟹蛛和斜纹猫蛛.茶叶甲的是异色瓢虫、三突花蟹蛛和龟纹瓢虫.黑刺粉虱(2010年4月24日)的种群聚集均数!大于2,其聚集是本身特性造成的,2个时间段所有天敌的!值都小于2,其聚集是环境中某一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明确了柑桔黑刺粉虱种群的抽样单位以梢为最适;其种群呈聚集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在树冠不同部位的聚集强度无显著差异;在相同误差水平,理论抽样数随平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火棘上黑刺粉虱室内外观察研究发现,黑刺粉虱在河南新乡1年发生4代,以若虫、伪蛹在寄主叶片背面越冬。该虫主要危害火棘叶片,受害严重时诱发霉烟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40%氧化乐果EC、啶虫杀+增效剂、20%灭多威EC对其防效均在87%以上。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主要粉虱害虫的分布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查明西南地区粉虱的发生及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2008~2009年首次系统地调查了西南地区主要粉虱害虫的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粉虱害虫主要有烟粉虱、温室粉虱、桑粉虱和黑刺粉虱,4种粉虱的寄主植物达37科120种(变种),根据寄主植物上粉虱的数量将粉虱的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并做了4种粉虱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19.
正为有效防止茶园的黑刺粉虱,提高茶园的种植效益,采用信息素诱虫板对黑刺粉虱进行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捕区黑刺粉虱虫口减退率达到79.0%,能有效防治黑刺粉虱对茶园的危害。由此表明,信息素诱虫板防治茶园黑刺粉虱可大力推广应用。黑刺粉虱为广布性昆虫,是目前全国大部分茶区常见的主要茶树害虫。从多年研究报道资料可见,茶园出现大发生的概率较高,田间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黑刺粉虱在我市范围内大发生,危害我市茶叶生产,受害严重的茶园茶树上部嫩叶平均每叶有黑刺粉虱60~70头,多的达109头,平均每叶有卵205粒,严重影响我市的茶叶产量和质量。为此,及时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1为害特点黑刺粉虱以若虫固定在成叶、老叶叶背,将口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