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粮草复种方式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比较研究后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有机水稻田土壤质量,更好地发展有机水稻,在有机水稻生产区实行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有机水稻—小麦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长分别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高5.7%、7.5%,有效穗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提高1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3 206.88 kg/hm2,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加5.24 g/kg,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但可能是因为有机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年增幅均低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持续稳定增长,是有机生产培肥地力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长期不同种植施肥模式下,植烟黄壤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从土壤动物的变化角度揭示植烟黄壤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试验依托贵州省遵义市烤烟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2种种植施肥模式下(烤烟连作与烤烟//玉米轮作,单施化肥与有机肥化肥配施),3季作物(烤烟、玉米和黑麦草)收获后耕层土壤中蚯蚓密度和重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期种植和施肥的烟地土壤中,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比不耕作的裸地增加了0.5~1.5倍和0.6~2.4倍;与长期连作烤烟的土壤相比,烤烟//玉米轮作的蚯蚓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增加57.0%和71.4%;与长期单施化肥的土壤相比,配施有机肥的土壤蚯蚓生物量平均增加了23.3%;在烤烟//玉米轮作模式中,玉米种植季节的土壤蚯蚓密度高于烤烟种植季;长期轮作和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总孔隙度,并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植烟黄壤中蚯蚓的密度和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含量、总孔隙度、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此之外,蚯蚓的生物量还与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蚯蚓与土壤肥力互为良性循环,植烟黄壤采用轮作并配施有...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酸化是当前扁豆连作引起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扁豆-水稻轮作的种植方法能优化土壤环境。通过试验对比扁豆-水稻轮作、扁豆连作(CK1)和水稻连作(CK2)三种方法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扁豆-水稻轮作情况下的电导率(EC)、主要阴离子、阳离子、盐渍化程度显著下降;土壤养分方面,扁豆-水稻轮作与CK1相比有所下降,各养分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在9.1%—27.1%,有助于水稻生长;土壤理化成分中总孔隙度扁豆-水稻轮作比CK2增加11%、土壤通气孔隙度比CK2增加9.7%。研究表明,扁豆-水稻轮作有利于土壤环境改良。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冬季绿色作物覆盖对水稻生长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季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对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能促进水稻增产,比冬闲全年水稻产量分别增产5.3%和6.3%。一个生产周期之后,冬季种植紫云英和黑麦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一定提高,有较好的培肥土壤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冬春季饲草资源利用情况,选取桂闽引象草为研究材料,分别与扁穗雀麦、多花黑麦草、燕麦3种冷季型牧草开展不同轮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多花黑麦草、桂闽引象草+燕麦2种轮作模式,牧草鲜草产量分别达170 906.70、176 133.30 kg/hm~2,比桂闽引象草单播分别提高42.57%、38.34%,种植效益分别提高48.48%、37.05%,在松桃地区推广栽培,既可大幅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又能满足3—9月青饲料和早春饲料的供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合水旱轮作的花生品种并探讨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态环境及肥力变化的影响,为推广水稻—花生水旱轮作耕作模式及南方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7年在广西北流市西琅镇试验基地对7个不同花生品种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种植,田间调查花生的农艺性状及抗病性,收获后测定经济及品质性状,并对土壤的微生物数量、pH、有机质和主要养分等环境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水旱轮作条件下,桂花39株型紧凑,抗病性、抗倒伏性强,耐肥水,有效分枝数较多,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荚果饱满率和产量均最高,优势明显;其次是桂花99,其侧枝长,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多,产量较高,较适合与水稻轮作;桂花36生长势强、出仁率最高,产量较高.与水稻连作相比,水稻—花生轮作土壤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55.67%和65.13%(P<0.05,下同),真菌数量则显著降低33.98%;水旱轮作可使土壤pH向中性移动,同时土壤的有机质(30.32%)、全氮(3.17 g/kg)、全磷(1.09 g/kg)、全钾(15.18 g/kg)、碱解氮(133.7 mg/kg)、速效磷(23.2 mg/kg)和速效钾(120.4 mg/kg)含量也均高于水稻连作土壤.[结论]桂花39、桂花99和桂花36适合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种植,其中以桂花39表现最佳;水旱轮作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及减少花生病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黔北烟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烤烟—烤烟—黑麦草连作+单施化肥(C-CF)、烤烟—烤烟—黑麦草连作+有机肥化肥配施(C-CFM)、烤烟—玉米—黑麦草轮作+单施化肥(R-CF)和烤烟—玉米—黑麦草轮作+有机肥化肥配施(R-CFM)4种种植施肥模式处理,通过常规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经过13年的种植施肥后,C-CF、C-CFM和R-CF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R-CFM处理的土壤pH和有机质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各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增加,有效氮含量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均以R-CFM处理相对较高.轮作和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种群增加、活性增强,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指数(Chao1)、均匀度指数(Heip)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表现为C-CF处理C-CFM处理=R-CF处理>R-CFM处理.土壤细菌门类和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因种植施肥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各处理的主要优势种群基本一致,且绝对优势菌属均为厌氧绳菌(Uncultured Anaerolineaceae)、酸杆菌亚群-6(Acidobacteria Subgroup-6)、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结论]采用轮作和有机肥化肥配施的种植施肥模式,土壤pH稳定,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指数等较高,有益于作物高产优质,并保持土壤健康质量,是一种用养结合的种植施肥模式,值得在黔北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鑫  刘勤  张刚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4):874-883
为研究太湖流域长期不同轮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肥力指标、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了轮作方式(休闲-水稻、小麦-水稻、紫云英-水稻、蚕豆-水稻)和施氮水平(0 kg/hm2、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2因素.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模式相比,绿肥作物轮作模式稳定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同时,施肥水平影响了土壤肥力水平,与绿肥作物轮作不施氮相比,适量施氮(120~240 kg/hm2)优化了土壤物理结构,促使养分含量提升,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进行周年绿肥作物轮作后水稻产量获得一定提升,且在施氮量为120~180 kg/hm2时水稻产量较高.综上所述,绿肥作物轮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最佳施氮量,并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为兼顾养分利用水平、土壤肥力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推荐将绿肥作物-水稻轮作模式下稻季施氮量降低至12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黄瓜、辣椒—水稻轮作模式对土壤连作障碍进行修复研究,为解决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方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黄瓜-水稻、红椒-水稻两种轮作模式试验,并以夏季空闲作为对照,3个处理3次重复。在黄瓜、辣椒、水稻收获末期取土样(0~5cm、5~10cm、10~20cm、20~40cm)测定分析作物根部及行间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黄瓜-水稻、红椒-水稻轮作,在黄瓜、辣椒收获后种植水稻,与对照相比较,轮作明显降低了土壤的p H值,以10~20cm土层最明显,降幅2.93%。显著降低了土壤0~20cm的Na~+和Ca~(2+)含量,Na+降幅在15.2~34.5mg/kg,Ca~(2+)降幅在7.5~27.5mg/kg。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较对照增加45.7%(黄瓜-水稻)和21.1%(辣椒-水稻),减少了放线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瓜、椒-水稻分别较对照提高8.14%、6.03%、3.17%、6.87%和16.34%、37.96%、30.77%、12.02%。【结论】瓜、椒-水稻轮作模式可以调节原有土壤中各养分和元素含量,杀死有害微生物,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下茬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牧草轮作对烤烟地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改良效应,以贵州省晴隆县烤烟基地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试验方法,以单作烤烟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15种不同的豆科及禾本科牧草品种与烤烟轮作对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个牧草品种轮作后都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以轮作豆科牧草中的紫花苜蓿与紫云英、禾本科牧草中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的增量较大,增量均在40 g/kg以上;轮作牧草后全氮含量的增量在0.05~0.65 g/kg之间,而且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轮作前相比,15个牧草品种轮作后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量在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经过3年烤烟—牧草的连续轮作,植烟地土壤平均容重从1.40 g/cm~3降到了1.03 g/cm~3,平均孔隙度从38.46%增加到了44.62%,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容重和孔隙度均不断朝着良性方向递变,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变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亚柏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138-2140
[目的]全面了解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的质量,摸清土壤肥力状况。[方法]有机水稻收割结束后,在不同片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田块取土化验分析。[结果]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总体偏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土壤中氮、磷含量有所下降,钾含量略有增加;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土壤氮、磷、钾都有所下降。[结论]大力普及发展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改善有机水稻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评价江苏省盐城市耕层土壤肥力现状,对当地1 367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盐城市耕层土壤的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pH处于3级(中)水平,有机质含量处于2级(较高)水平,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处于1级(高)水平,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水稻土的耕层土壤肥力水平优于潮土和盐土;从不同农区来看,里下河农区的耕层土壤肥力水平最高,其次是渠北农区,沿海农区最低;从不同耕作制度来看,水旱轮作较旱作更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绿肥轮作还田模式对沿海滩涂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黑麦草-田菁(LS)、蚕豆-田菁(VS)2种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生物量、养分(碳、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土壤pH、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水溶性盐总量的变化,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轮作模式下的还田生物量整体高于VS轮作模式。LS轮作模式下5季绿肥的碳、氮、磷、钾养分累积总量较VS轮作模式下分别增加27.80%、9.80%、33.60%和27.10%。2种轮作模式下,1~5季绿肥翻压还田后,土壤pH值为8.02~8.26,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种植前增加17.70%~99.60%、6.90%~100.00%、53.60%~158.00%和1.39%~71.26%,且整体以LS轮作模式下较高。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在第1~3季逐渐降至1.00 g/kg以下,第4~5季又呈缓慢上升趋势。综上,不同绿肥轮作模式下绿肥还田可明显改善滩涂土壤养分和盐分状况,且LS轮作模式优于VS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我省农区秋季种植、冬春利用的牧草,80%是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尤其受欢迎。为什么农户乐意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一、产草量高1.鲜草产量比较试验表明,在田中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鲜草8000~10000公斤,牛皮菜每亩产鲜草8000~9000公斤左右。一台土中种植的“特高”多花黑麦草和牛皮菜,其每亩鲜草产量分别是4500公斤左右和4000公斤左右。在坡顶“特高”多花黑麦草产量每亩2000公斤左右,牛皮菜几乎没有多少产量。2.干物质重量和粗蛋白产量据测定,“特高”多花黑麦草鲜草中含水分83.7%左右,牛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用钢渣对小麦-水稻轮作制度下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研究了钢渣施用对小麦-水稻轮作下作物产量、土壤pH的影响,以及土壤pH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当季对照相比,第一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H上升0.17~1.00,第二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H上升0.36~2.21,第三季种植小麦后土壤pH上升0.56~2.68,第四季种植水稻后土壤pH上升0.80~2.41。从第三季开始,连续施用钢渣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对照逐渐下降。钢渣施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但连续施用对水稻无增产效果。与当季对照相比,施用钢渣后,第一季小麦增产215.81%~504.65%,第三季小麦增产22.69%~37.78%。[结论]施用钢渣能提高小麦-水稻轮作制度下酸性土壤的pH,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展有机水稻,以红花草-有机水稻轮作培肥水田土壤肥力,研究氮、磷、钾对红花草固氮根瘤菌生长及种植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红花草的合理种植、培肥地力提供依据。2012~2013 2年稻后茬种植红花草,过冬前分别单独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不施肥为对照,探讨不同肥料不同用量对红花草产草量、固氮根瘤菌数量、固氮根瘤菌重量的影响及种植后的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红花草前期补施氮、磷、钾,氮素对红花草的影响较大,在施氮75 kg/hm~2(N 46%)时,产草量最高,固氮根瘤菌数量最多,固氮根瘤菌重量大;种植后土壤全氮变化表现为不同施氮量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磷、施钾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先降后升;土壤速效磷变化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施钾各处理增幅趋势表现不明显;土壤速效钾变化表现为施氮、施磷各处理增幅变化趋势是随肥料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在施氮150 kg/hm~2(N 46%)、施磷300 kg/hm~2(P_2O_5 12%)时,土壤速效钾增幅达最大;土壤有机质变化表现为增幅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所以,种植红花草,前期适当补施氮、磷、钾,可以提高红花草产草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重大影响. 以未开垦利用的荒草地(A)为对照, 研究不同轮作方式对高原山地红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期实行玉米与冬季绿肥轮作(E)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 优于单季玉米种植后冬闲地(B)、玉米与冬季小麦轮作地(C)及玉米与冬季绿肥套种(D). E地与A, B, C, D地比较: 在0~20 cm土层内,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4.92,29.22,32.37,6.09 g/kg;碱解N含量分别提高54.32,64.81,73.71,11.14 mg/kg;速效P含量分别提高6.06,5.81,7.43,1.12 mg/kg;速效K含量分别提高53.53,66.69,84.11,12.48 mg/kg. 因此, 科学利用冬季绿肥轮作, 是高原山地红壤改良培肥、抑制土壤肥力退化进程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