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榧大砧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径3~5cm的实生榧树大苗为砧木、"细榧"等品种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部位、嫁接时间、嫁接高度、大砧地径大小对香榧新梢生长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主枝劈接和主干劈接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100%和87.67%,接穗成活率分别为95.17%和83.33%,达到10%以上的显著水平,平均抽梢个数无差异,但主干劈接的新梢平均生长量43.18cm、高于主枝劈接的37.22cm;主干劈接时间上,嫁接成活率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新梢生长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减小;主干劈接的高度对嫁接成活率、平均抽梢次数没有显著差异,平均新梢长度越低、新梢越长;砧木地径大小对嫁接成活率、平均抽梢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地径越大、新梢越长。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不同砧木地径对当年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苗木生长的影响,选择地径(D)D≤1.0cm、1.0cm1.5cm3a生的三组苗木作砧木,粗度为2.50~3.0mm的1a生枝条作接穗,运用DPS软件LSD法分析。结果表明:砧木地径粗度均在0.5~2.0cm,香榧砧木地径的大小与抽生的新梢个数以及抽梢次数之间无明显影响,但直接影响香榧苗新梢的生长量,而且砧木地径粗度与新梢平均长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砧木地径粗度从0.6cm开始,增粗0.5cm,其当年新梢生长量增加22%,增粗1.0cm,当年新梢生长量增加54%,砧木地径粗度>1.5cm时效果最好,最差的是粗度≤1.0cm的,为此,在3a生的实生苗圃地中培育香榧嫁接苗时,应尽量选择地径粗度>1.5cm苗木作砧木。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地和郁闭度对香榧幼苗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不同林地类型和郁闭度对香榧幼苗的影响,2006-2009年连续观察松阳县52块标准地香榧幼苗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析因分析结果表明,郁闭度、林地类型、郁闭度和林地交互作用对成活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郁闭度对新梢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在郁闭度为0.4的板栗林、针阔混交林和杉木林种植香榧幼苗,其成活率可达96%以上,新梢生长量21.5 cm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林地类型和郁闭度对香榧幼苗栽培的影响,从2006~2009年连续四年记录在松阳县52块标准地香榧幼苗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因素分析法结果表明:郁闭度、林地类型、郁闭度和林地交互作用对成活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郁闭度对新梢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在郁闭度为0.4的板栗林、针阔混交林和杉木林种植香榧幼苗,其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新梢生长量达到21.5cm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不同树种遮荫对香榧幼龄期生长的影响,选择板栗、厚朴、杉木、杨梅4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香榧试验,以同种林分林缘裸露的山地种植香榧为对照。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香榧,平均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树种之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新梢年均生长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新梢年均生长量极显著大于其它3个树种。说明以板栗遮荫最有利于香榧幼龄期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香榧接穗嫁接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以培育3a的当地榧树实生苗和诸暨枫桥的香榧枝条为材料,分别于2019,2020年3月进行香榧苗木嫁接试验,当年10月下旬统计劈接、切接、插皮接、贴枝接4种嫁接方法的接穗嫁接成活率、测定年新梢长度和基径.结果显示,嫁接方法对嫁接后接穗成活率有极大影响,4种嫁接方法的接穗嫁接成活率最...  相似文献   

7.
香榧实生大苗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径3~4cm的实生香榧大苗为砧木、‘细榧’等品种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接穗类型及是否剪砧、是否采取防晒措施对香榧新梢生长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贴枝接和劈接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0.58%和76.67%,达到5%显著水平,贴枝接的新梢抽生数、新梢个数、新梢生长量也略高于劈接;2月29日(2012年)至3月22日嫁接,嫁接成活率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新梢生长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减小;1年生新梢上段和半木质化嫩梢作接穗的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1年生接穗粗度对嫁接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但接穗越粗,新梢生长量越大,1年生枝条下段和2年生接穗嫁接成活率较低;第1年不剪砧的嫁接成活率高于剪砧,但剪砧新梢生长量大于不剪砧;对嫁接枝用箬叶包扎进行防晒对提高嫁接成活率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 et Lindl.Var. merrilli Hu)是我国第三纪孑遗树种,孢子叶球单生,雌雄异株,极个别是雌雄同株。生产上,在无性繁殖的雌株林分中需配有3-5%的实生雄株作为授粉树。所以,如果能在早期进行性别鉴定,做好实生雄株的留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找出香榧雌雄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并探索这种差异进行早期性别鉴定的可能性。一、材料与方法(一) 试验材料供试材料取自诸暨县林科所的香榧林和苗圃。选取已知性别的成年树(树龄在20年以上) 11株,其中细榧4株,圆榧2株,雄株5株,作为定株分析的观察株。分别于8月和11月采主枝顶芽附近的侧芽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小枝。8月份同时采未知性别的实生幼树10株(5年生3株,11年生7株) 以及随机抽取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木栽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安地区种植园的1年生和泰州地区种植园的2年生‘波尼’薄壳山核桃苗为试材,研究裸根苗、土球苗、无纺布容器苗等3种不同类型薄壳山核桃苗栽植后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新梢和根系生长差异较为显著。两处均以无纺布容器苗成活率最高,达到100%;新梢生长量最大,1年生和2年生苗木的生长量分别为110.77 cm和53.44 cm;根系也最为发达。土球苗次之,裸根苗的新梢、根系生长量最小。分析表明,在江苏淮安和泰州这两个地区,无纺布容器苗的成活率、平均新梢生长量、分枝数、总的新梢生长量、主根长度、粗度、侧根数量等均优于土球苗和裸根苗的。此外,3种类型苗木栽植后,2年生苗木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均优于1年生苗木的。  相似文献   

10.
对3~4a生葡萄山椒、朝仓山椒和花山椒的新梢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3个山椒品系的新梢长与粗在生长初期生长量较大。从萌芽至6月上旬,新梢生长量占整个新梢生长量的68%以上,属前期增长型。影响新梢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25cm、15cm土层地温和平均气温。采用拟合度高的Logistic方程,建立了不同品系的新梢生长量周季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设施栽培条件下笋用绿竹高度限制及食品安全问题,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幼笋截梢、成竹截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3种方法对绿竹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笋截梢各个处理株高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笋体高度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其中180 cm高的幼笋截梢株高矮化率达到56.49%,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69%、12.13%,主枝长度增加8.45%;2)成竹截秆后,各处理切口至下一节部分干枯,株高不再增加,其中220 cm截秆株高矮化率达到61.45%,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07%、41.23%,主枝长度增加4.17%;3)喷施9种浓度梯度甲哌鎓处理与对照组株高无显著差异。综合生产实践,180 cm的幼笋截梢高生长结束后平均株高为234.70 cm,满足矮化栽培要求,同时可消除成竹截秆造成切口上端竹材营养消耗和避免绿竹笋中甲哌鎓药剂残留隐患。  相似文献   

12.
洛南县核桃专用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洛南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核桃林,进行了核桃不同生长发育期专用肥肥效试验,结果显示核桃幼树期不同处理新梢长度、粗度生长量分别为24.02~28.95cm、0.82~0.91cm,Ⅰ型专用肥普通化肥不施肥,Ⅰ型专用肥分别比普通化肥和不施肥新梢长度提高7.5%和20.5%,粗度生长量提高7.1%和11.0%;初果期不同处理核桃树新梢长度、粗度生长量、单株产量分别为13.35~17.85cm、0.73~0.82cm、1.01~1.08kg,盛果期分别为12.4~14.9cm、0.76~0.86cm、2.13~2.53kg,初果期和盛果期新梢生长长度和产量都是Ⅱ型专用肥普通化肥不施肥,新梢生长粗度Ⅱ型专用肥不施肥普通化肥,初果期Ⅱ型专用肥分别比普通化肥和不施肥新梢长度提高3.5%和16.3%、粗度生长量提高12.3%和2.5%、单株产量提高8.3%和16.8%,盛果期Ⅲ型专用肥分别比普通化肥和不施肥新梢长度提高12.9%和20.2%、粗度生长量提高13.2%和4.9%、单株产量提高11.0%和18.8%;不同专用肥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分别对树体生长和产量形成都有综合、协调促进作用,建议幼树期为促进树体生长可施用普通化肥和Ⅰ型专用肥,但应优先选用Ⅰ型专用肥,在初果期和盛果期应分别选用Ⅱ型专用肥和Ⅲ型专用肥,以促进提高产量和树体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指导河北省滦平县的苹果栽植,以3a生国光苹果苗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植时期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4月8日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下部小主枝上的长梢数分别为92.67%、9.26个,极显著高于4月15日和4月22日栽植的处理;新梢平均长度为39.93cm,显著高于4月15日和4月22日栽植的处理;单株长梢数13.73个,显著高于4月22日栽植的处理。4月15日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下部小主枝萌芽率、下部小主枝上的长梢数分别为75.67%、39.71%、7.58个,极显著高于4月22日栽植的处理;单株中梢数为14.95个,显著高于4月22日栽植的处理。3个栽植时期的地径、单株短梢数和叶丛枝数无显著差异。表明4月8日栽植苹果苗木的生长情况优于后面的2个时期,在滦平县4月份内栽植苹果苗木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勤退化梭梭进行滴灌灌溉,结果显示:在滴灌灌溉1个月后,梭梭土壤水分在10 cm以下变化较大,50 cm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130 cm与对照区恢复一致;当年新梢最大生长量平均增加11.5 cm,平均生长量增加4.5 cm,滴灌区与雨养区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梭梭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高(R2=0.987),而雨养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低(R2=0.275)。滴灌灌溉对退化梭梭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大生长量,提高植被盖度,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香榧树雄榧枝嫁接技术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榧 (Torreyagrandis)是第三纪孑遗植物 ,雌雄异株 ,为我国特有珍稀树种。分布于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福建及湖南等 10个省 (市、区 ) ,而以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区为栽培中心。绍兴市现有香榧树面积 82 0hm2 ,成年榧树约 15万株。据195 2~ 1996年的 45年统计资料表明 ,年均产量 2 3 60万kg,株产 0 0 9~ 2 32kg。造成香榧连年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对雄榧树保护不力 ,毁坏严重 ,雄榧树所剩无几 ,有的产榧村或香榧林竟到了无雄榧树的地步 ,严重影响了自然授粉。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香榧“选雄、补雄”技…  相似文献   

16.
香榧雄株叶片中的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雌株,雌、雄株叶片的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差异不大。香榧叶片中的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一般有9个组分,雌、雄株在不同组分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未分化性别的幼树和幼苗中也存在类似雌、雄株的酚类化合物的组分图谱。可以利用酚类化合物组分图谱,结合可溶性糖含量作为鉴别香榧雌、雄株性别差异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1香榧特性与经济价值香榧(Torreyagrandis),别名中国榧,俗称妃子树。为红豆杉目、红豆杉科、榧树属常绿乔木,中国原产树种,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较为湿润,温暖多雨,海拔1300 m以下,黄壤、红壤、黄褐土地区,黄山市黟县是我国主要分布地之一。香榧为雌雄异株,半阴性常绿大乔木,主干直立高度可达20~30m。性喜温和湿润气候,一般自然分布在海拔250~700 m的山腰谷地、溪流两旁坡地和村旁路边,房前屋后,土层肥沃、深厚,质地松软的沙坝上或排水良好的红黄壤上生长良好。榧树生长较缓慢,野生多数只在春季抽梢1次,新梢的长度一般仅15~25cm;人工栽培管理精细的香榧树每年有2次生长期,春季和秋季各一次,当年生长量能达到40~60cm。  相似文献   

18.
王邦富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47-49,52
以银杏核用品种最优单株"宁银1号"为接穗,对宁化县定植12年的银杏核用低产劣质品种的盛果期幼树进行高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季节、嫁接方法和接穗的年龄、粗度、性别以及接芽部位与砧木接口粗度对嫁接成活率、当年抽梢长度具有极显著影响,但对抽梢率没有影响。嫁接成活率、当年抽梢长度以春季采用粗度为0.8 cm以上接穗的1年生顶芽、接口粗度1.0 cm砧木、嫁接方法采用截干切接或截干舌接进行高位嫁接效果最好;雌株嫁接成活率达98%以上,当年抽梢率达100%,抽梢长度达50 cm以上;雄株成活率达80%以上,当年抽梢率达100%,抽梢长度达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磷营养环境下马尾松优良种源的抽梢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马尾松优良种源树高生长对不同磷投入水平遗传反应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优良种源与磷环境有关的抽梢行为和机理。试验林按种源 ( 5个 )和磷肥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设置磷不投入 (P0 )、低投入 (P1,10 0g·株 - 1钙镁磷肥 )和高投入 (P2 ,4 0 0g·株 - 1钙镁磷肥 ) 3种磷肥处理 ,3年生时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抽梢次数与磷环境关系较小 ,年梢生长对磷投入的敏感性因种源不同而异。不同种源年梢长度对施用磷肥的反应可由其固定生长量和自由生长量的变化来解释。与磷环境有关的性状遗传分析显示 ,随着磷环境的改善 ,种源间抽梢长度和自由生长量的差异增加 ,而固定生长量的差异则减小 ,抽梢次数变化不大。磷环境不仅影响抽梢性状的遗传差异 ,而且影响抽梢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关系。低磷胁迫下 (P0 ) ,年抽梢长度与其固定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r=- 0 .6919) ,与自由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9914)。施用磷肥后 ,年抽梢长度仅与自由生长有关 ,固定生长和自由生长间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有机碳肥对香榧幼林地径、新梢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2+1"(2年生砧木,嫁接后培育1年)的香榧苗木,施肥比不施肥地径增加21.2%、新梢增加25.1%;"2+5"(2年生砧木,嫁接后培育5年)的香榧苗木,施肥比不施肥地径增加33.3%、新梢增加34.5%,说明有机碳肥对香榧地径、新梢生长有极显著影响。(2)施用液态有机碳肥+有机碳菌肥和有机碳菌肥及液态有机碳肥这3种处理中,液态有机碳肥+有机碳菌肥这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