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香菇8号和香菇L26子实体中分离担孢子得到单核菌丝体,经紫外线诱变后进行配对杂交,通过镜检、拮抗试验以及利用玉米秸秆代料培养筛选高效利用秸秆的香菇新菌株,并对诱变杂交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得香菇杂交菌株X2、X5、X6长势较好,其中,X6的产量比两亲本菌株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桑黄菌株,提高桑黄菌的产量。[方法]通过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桑黄孢子的存活率以及突变率的研究确定离子注入的最适剂量,诱变后用拮抗试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发生突变,之后分别以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液体发酵胞外多糖产量为参数进行变异菌株的筛选。[结果]确定了离子注入诱变桑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2.00×1016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得到1株高产桑黄菌株PI 126,其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为23.7和7.6 g/L,比出发菌株相应产量显著提高。经平板传代,10代后变异菌株的遗传性状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论]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用于桑黄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猴头菌株0605为出发菌株,首次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胞内多糖的猴头菌株。结果表明:经筛选最终得到5株高产胞内多糖优良猴头菌株,其中菌株321的生产能力最佳。与出发菌株相比,优势菌株321的摇瓶发酵生物量提高了30. 37%,胞内多糖含量提高了47. 45%,且其菌丝多糖抗氧化活性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均优于出发菌株。拮抗实验和RAPD分析结果表明:优势菌株321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证实其为突变菌株。高产多糖猴头菌株的获得为猴头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资源,为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诱变其他担子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的酵母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运用推理育种技术获得抗乙硫氨酸突变株。[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GSH的菌株HSJB1,其摇瓶发酵生物量为3.87 g/L,GSH产量为91.87 mg/L。依据菌株的细胞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其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紫外线对出发菌株HSJB1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抗乙硫氨酸突变株YBS77,该突变株经摇瓶发酵,生物量达7.60 g/L,GSH产量为211.96 mg/L。[结论]通过选育获得的突变株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6.38%,GSH产量提高了130.72%,表明该育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齐牧遥  赵丹  王芬  谢云  陈五岭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102-1106
为筛选并优化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混合拮抗菌工业生长的最优培养基,试验选择复合诱变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PT2′,与具有较高拮抗能力的广谱拮抗菌QM34混合培养,以吸光值与抑菌圈大小为标准,筛选最佳培养基;进而在确定的培养基配方中加入少量的MnS,观察其对混合菌株发酵液拮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液体培养基对混合发酵液中的菌数和发酵液的拮抗能力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确定其最佳配比为:玉米粉150.0 g/L,α-淀粉酶1.5 g/L,糖化酶1.1 g/L,CO(NH2)2 5.0 g/L,KH2PO4 5.0 g/L。低质量浓度MnS可以提高混合菌株的拮抗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从酸奶、奶酪中通过富集和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以菌落拉丝实验为初筛指标和苯酚-硫酸法测胞外多糖产量的复筛方法得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优良菌株YL2。并且对YL2菌株进行培养特征、个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初步确定YL2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胞外多糖的产量为430.0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普鲁兰多糖的高产菌株。[方法]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 NNG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结果]出发菌株A.pullulan NNG摇瓶发酵所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28.79 g/L,而突变菌株UV-1产糖量为46.96 g/L,是出发菌株的1.69倍。通过突变株UV-1与出发菌株NNG发酵期内形态的观察,发现在发酵的第7天突变株UV-1膨胀细胞数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香菇主栽品种L808和秦岭山区野生香菇B15-1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进行单单配对杂交获得103个杂交菌株,通过拮抗试验、抗霉菌试验和出菇试验筛选出了1株抗霉菌能力强、高产的菌种LB-21,小试栽培产量稳定,平均生物效率达到了89. 36%,高于亲本L808和B15-1(67. 65%和52. 98%)。  相似文献   

9.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G1-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基于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该菌株鉴定为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该菌株能在特定培养基中产生一种白色絮状沉淀,其产率为2.4 g/L,且该絮状胞外产物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可达93.06%。经呈色反应分析,该产物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其中多糖含量为31.38%,蛋白质含量为16.5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该胞外产物主要由天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以及葡萄糖、核糖、半乳糖等10种单糖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利用产胞外多糖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黑莓汁,并测定发酵过程中黑莓汁的pH值、黏度及多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用于发酵黑莓汁的乳酸菌种类和碳源。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时,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在32 h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2.75 g/L和3.06 g/L,说明将乳酸菌JX5作为发酵菌株,葡萄糖作为碳源添加到黑莓汁中进行发酵,可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红曲霉紫外诱变选育多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紫外线(波长254 nm)对出发菌株红曲霉AS 3.4701进行诱变处理,经过初步筛选确定最佳诱变时间为2.0 min。再经过复筛获得了1株最佳突变株ZH-100,该突变株经连续3次传代,红曲粗多糖的产量分别是4.26,4.69,4.10 g/L,平均4.35 g/L,证明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比出发菌株多糖产量提高286%。  相似文献   

12.
旨在评价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对菌株FGM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影响。分别用适量UV、NTG、UV+NTG诱变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益生菌株FGM,筛选生长性能较好的诱变株发酵中药黄芪,水提醇沉发酵产物中的粗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结果显示,UV处理90s得到的诱变菌株U90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比其他诱变剂量较高,为235.51mg/g,与诱变前相比增加58.13%;1.0g/L的NTG处理菌株10min后,得到的诱变株N1-1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比其他剂量高,为161.2mg/g,与诱变前比较增加10.64%;UV照射10s后,再用1.0g/L的NTG处理10min,得到的诱变菌株UN10-1发酵黄芪后,产物中的多糖质量分数为293.39mg/g,较诱变前增加了94.99%;UV照射10~120s所得的菌株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均呈升高趋势,而NTG处理所得菌株发酵黄芪后产物中多糖质量分数变化无规律性。由此可见,UV和NTG诱变均有改善益生菌株FGM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作用,但NTG改善菌株发酵性能不明显,适量UV照射结合一定浓度NTG诱变所得的菌株发酵提取黄芪多糖的性能优于UV和NTG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其大规模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猪苓生活的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通过平板试验,筛选对猪苓菌丝或菌核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用筛选出的微生物发酵液培养猪苓,以不添加发酵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不同发酵液处理对猪苓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平板培养中,细菌L2、L3、L5、L9处理菌丝均有分泌物出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颜色逐渐变黄变褐,除L2外,其余细菌菌株处理猪苓均有菌核生成;放线菌A14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真菌P3处理猪苓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在液体培养基中,真菌P4发酵液可显著提高猪苓菌丝生物量,菌丝体干质量达7.67 g/L;放线菌A3发酵液处理猪苓菌丝胞外多糖质量浓度最高,达0.133 g/L。【结论】从土壤中筛选出了能够促进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提高猪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优质蛋白香菇加工和育种材料,以香菇‘申香18’和‘L808’以及杂交子代中农艺性状优良的10个菌株为材料,测定了10个杂交选育新菌株和亲本子实体的粗蛋白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系统地评价了10个杂交菌株及其亲本的氨基酸特征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2株菌株的粗蛋白含量为14.87%—25.26%,除15L2、15L22外,其余杂交菌株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亲本,15L19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5.26%。12个菌株的氨基酸总量在118.16—170.77 mg∕g,必需氨基酸在49.16—69.44 mg∕g,在总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为39.33%—45.37%,其中15L15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15L2菌株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5.37%。15L2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总含量最高。从AAS、IOM和CS三种评分模式来看,15L2可以作为优质的蛋氨酸+半胱氨酸补充食物,其余各菌株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分布与各参照模式相比较为均衡,其中15L13的氨基酸平衡性最好。该研究可为优质蛋白香菇加工和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16.
香菇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06-508
以大小香菇为试验材料,以发酵液中香菇粗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供试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 m L,接种量10%,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时间7 d。此条件下发酵液中香菇粗多糖含量可达1.785 3 g/100 m L。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从动物肠道分离得到112株芽胞杆菌,其培养物通过离心过滤后采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分离得到的100多株芽胞杆菌进行上清氨基酸分析,采用打孔法测定芽胞杆菌对大肠杆菌O8株的抑制效果,通过紫外诱变和S-(2-氨乙基)-L-半胱氨酸筛选对菌株进行选育。结果发现,不同芽胞杆菌菌株产赖氨酸能力相差较大,其中产赖氨酸水平高、抑菌性好的菌株枯草芽胞杆菌PA105,上清赖氨酸水平超过0.3g/L。将枯草芽胞杆菌PA105进行紫外诱变和AEC筛选,获得产赖氨酸高且抗菌的突变菌株枯草芽胞杆菌PL83,上清赖氨酸水平达到0.582g/L,几乎比常规菌株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系统、酶解时间等条件对荷叶离褶伞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通过紫外线诱变技术筛选得到1株高产多糖的菌株。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最适菌龄为4 d,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甘露醇,使用1%溶壁酶+1%蜗牛酶组合在30℃酶解2.5 h,原生质体产量可达1.38×107个/m L,再生率为1.27%。经诱变、筛选和遗传稳定性分析,获得1株多糖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34.49%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壁酶进行刺芹侧耳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研究培养基、渗透压稳定剂和稀释剂PPRL对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以从中筛选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培养条件。对再生菌丝进行发酵培养,提取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菌丝体胞内多糖(IPS)、发酵液胞外多糖(EPS),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再生培养基为PPR,渗透压稳定剂、稀释剂均为0.6 mol/L甘露醇;此时原生质体经过14 d左右的培养可再生出白色菌落,再生率为0.76%;原生质体再生菌丝IPS、EPS含量差异明显,多株高于亲本菌株。研究结果为刺芹侧耳高产多糖菌株的选育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PHRC1.001为发酵对象,优化该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分,并初步评价了该多糖的乳化性质.[方法]以多糖粗产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并通过发酵罐培养验证了优化培养基下的粗多糖产量.[结果] Klebsiella sp.PHRC1.00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为:蔗糖40 g/L,CaCl2 0.8 g/L,KNO32.5 g/L,MgSO4·7H2O9.0 g/L,NaH2PO43.5 g/L,起始pH 7.O,在此培养基条件下发酵罐最高粗糖产量达到21 g/L,约是初始培养基条件下的2.1倍.此外,以中链甘油三酸酯(MCT)为油相(20%),1%胞外多糖为乳化剂制备O/W乳液,通过激光粒度仪、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表征乳液的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通过加速试验表征乳液储藏物理稳定性,结果发现,PHRC1.001多糖具有较好的乳化活性,该O/W乳液储藏物理稳定性高.[结论] Klebsiella sp.PHRC1.001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菌株,且该多糖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工业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