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南脐橙享誉全国,但长期的化肥施用使得当地果园土壤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制约了当地脐橙产业发展,也危害了脐橙果实的品质安全。本研究通过平板计数法、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施肥年限的脐橙果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在施肥年限8年以内,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超过8年之后,脐橙果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也呈现出类似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赣南脐橙果园中化肥的长期施用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稳定,同时也会造成土壤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赣南地区是我国脐橙主产区,脐橙产业已经成为赣南地区的支柱产业,然而传统清耕果园土壤退化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脐橙产业的发展.采用生草盆栽试验,以裸露土壤为对照,比较各生草处理的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及根系生长状况、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相比裸露土壤,无分隔处理SC4和尼龙袋分隔处理SC3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脐橙根系生长发育、微生物数量、AWCD值和Shanon-Wiener、PD-Whole-tree指数,且尼龙袋分隔处理SC3中独有的OTU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草栽培有利于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及脐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纽荷尔脐橙是赣南地区脐橙的主栽品种,多种植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山地丘陵.长期以来,为保持赣南脐橙的高产,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使得赣南地区果园土壤问题逐渐显现.设计盆栽试验研究纽荷尔脐橙根系生长、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多样性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过程,设置不施肥、单施有机肥、80%有机肥和20%复合肥、60%有机肥和40%复合肥、40%有机肥和60%复合肥、20%有机肥和80%复合肥、单施复合肥等7种处理.研究结果表明,20%有机肥和80%复合肥处理的脐橙根尖数相比于CK增加了0.86倍,同时其脲酶活性也最高,与CK相比提高约3.1倍;而单施复合肥则更有利于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增加,相比CK提高1.17倍.所有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60%有机肥和40%复合肥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优,相比于CK增加0.67~1.13倍.说明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有利于脐橙根系生长与土壤生物学性质优化.  相似文献   

4.
正以低磷胁迫和平衡施肥处理的番茄根系及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分析系统、稀释平板法、PCR-DGGE等分析技术,研究低磷胁迫对番茄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以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番茄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减少;导致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细菌的多  相似文献   

5.
赣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作为我国脐橙的主产区,长期的清耕建园制度使得果园水土流失现象日益突出,严重破坏了果园土壤的生态环境,制约了赣南脐橙产业发展。通过平板计数法、比色法测定不同生草栽培模式下的脐橙果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相比裸露的果园,合理的生草栽培模式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辅以科学的果园梯面管理措施效果更好。生草栽培在赣南地区脐橙果园的推广有利于土壤生物学性质的维持,也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赣南脐橙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其根系分泌物对生草栽培的响应机制,以赣南脐橙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盆栽试验围绕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根系等开展研究,按生草方式,共设置清耕(CK)、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塑料盆分隔(T3)4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以及根系分泌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塑料盆分隔(T3)处理较清耕(CK)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且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处理大都高于塑料盆分隔(T3)处理。生草栽培下脐橙土壤酶活性亦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生草模式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对根际土影响较大。生草栽培下无分隔(T1)处理脐橙根系分泌物的种类较清耕(CK)处理多,相对丰度大都较其他处理高,且与其他处理有明显差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生物学指标大都与脐橙根系分泌物呈正相关。综上,与清耕(CK)相比,生草栽培有助于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提升土壤酶活性,提升脐橙根系分泌物种类及增加丰度,且无分隔(T1)、尼龙袋分隔(T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赣南脐橙黄龙病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为黄龙病新型生态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脐橙黄龙病典型患病植株、疑似患病植株、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样品间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赣南脐橙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其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也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但真菌群落丰富度低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脐橙患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绿弯菌门、酸杆菌门等菌门增加,而放线菌门、担子菌门等菌门有所减少;在属水平上,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芽杆孢菌属、篮状菌属等有益菌属减少,而镰刀菌属、曲霉属等致病菌属则有所增加;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均低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而全碳含量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全磷是影响样本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赣南脐橙感染黄龙病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也有所改变,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不同苹果砧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 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 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异。皮尔逊相关分析得知,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选择合适的苹果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为苹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1年生平邑甜茶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及室内分析,探究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系活力、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论在10%或40%有机肥条件下,两种浓度木质素均不同程度的提高平邑甜茶的根系活力,其中2.5 g·kg~(-1)处理提高最多。(2)10%有机肥下,木质素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蔗糖酶活性,2.5 g·kg~(-1)处理表现最为显著,1.5 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40%有机肥下,两种浓度木质素均提高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2.5 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蔗糖酶活性。(3)木质素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10%有机肥下,1.5 g·kg~(-1)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40%有机肥下,2.5 g·kg~(-1)处理提高微生物数量最为显著。木质素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了土壤酶活性,2.5 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平邑甜茶根系活力。研究结果为根系土壤环境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伟  周波  束怀瑞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8):3850-3856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均可增加细吸收根量、细吸收根面积、土壤和根际可培养微生物量,提高土壤FDA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二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生物炭处理对细吸收根面积的改善效果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则不如生物有机肥处理;10%生物肥+6%生物炭、10%生物肥+3%生物炭处理细吸收根面积分别是CK的6.6和10倍,10%生物肥处理是CK的2.5 倍,6%和3%生物炭处理是CK的3.3和3.1倍,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为CK土壤的3.32—10.23倍,放线菌数量为CK土壤的1.2—1.97倍,真菌数量为CK土壤的3.24—5.26倍,根际放线菌数量在生物有机肥处理后最高,根际真菌数量则在3%生物炭处理后最高。【结论】增加土壤炭可以增加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湖北荆江地区湿地与稻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比较分析,研究在人为培育下水稻土有机碳与微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湖北荆江地区采集代表性河流湿地和稻田耕层(0-20 cm)土壤样本,用硫酸-重铬酸钾消煮法和氯仿熏蒸-硫酸钾提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和PCR-DGGE研究微生物区系数量和群落结构多样性,并配合比色法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湿地在长期种植水稻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5.42%,全氮和碱解氮也大幅度升高。而且,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了180%。尽管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的丰度与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未发生分异,但是稻田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湿地分别提高了89%、70%和72%。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归一化的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人为定向培育下,荆江地区水稻土有机碳含量明显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与酶活性也显著增强,同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可以作为稻田土壤有机质功能变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53-1658
为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和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对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恢复年限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垦年限的土壤酶活性不同,复垦20 a的土壤酶活性优于复垦15,10 a和对照;不同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不同,复垦20 a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高于复垦15,10 a和对照。植被恢复可以促进土壤生态肥力提高,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霞  郭永忠  许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65-14067,14174
综述了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盐胁迫和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讨论了耐盐碱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其资源利用,并对今后盐碱地微生物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咸水灌溉棉田休耕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淡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背景下,咸水灌溉对农田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河北低平原区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棉田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底物-微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法,探究了咸水灌溉棉田休耕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和胞外酶活性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对多数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α葡萄糖苷酶活性、纤维素二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及β木糖苷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却呈现增加的趋势,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则基本不受影响。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当灌溉水矿化度较低时,土壤盐分对微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增加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代谢能力;但当灌溉水的矿化度大于6 g·L-1时,土壤盐分对微生物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棉花生长季实施的咸水灌溉对休耕期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胞外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休耕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咸水灌溉土壤健康状况全面精准评价不容缺失。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转ScMV-CP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BIOLOG Inc.,USA)结合微生物的平板培养及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脱氢酶的活性,提高了土壤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p<0.01),而对蔗糖酶和磷酸单脂酶没有影响;转基因甘蔗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可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数量(CFUs),但对放线菌影响很小。转基因甘蔗并没有增加土壤中对卡那抗性的微生物数量(CFUs);BIOLOGEcoplate研究表明转基因甘蔗稍微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的代谢活力,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细菌生理群分布的均匀度、Mclntosh指数(DMc)差异不明显【。结论】转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增加对卡那抗性的微生物数量(CFUs);BIOLOG实验未发现转基因甘蔗对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茶树菇栽培废料对青菜生物量及株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茶树菇栽培废料显著增加了青菜生物量及土壤中放线菌、有机解磷菌、无机解磷菌、纤维素降解菌的数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了土壤磷酸酶活性.单碳源利用图谱显示,施用茶树菇栽培废料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降低了均一性指数(McIntosh指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茶树菇栽培废料导致土壤微生物主要对糖类物质的利用能力产生分异.研究表明茶树菇栽培废料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通过增加非优势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而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从而加速土壤碳、磷等元素循环以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酶活性、群落结构和多样性4个方面的影响,发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维持和增加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同时,也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其研究结果可为作物高效生产、养分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赣南脐橙黄龙病株和健康株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赣南脐橙黄龙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比健康株低48.41%,丰富度比健康株高8.9%,群落多样性比健康株多23%;发现了17个典型的黄龙病伴生真菌属、包括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10个典型的伴减真菌属。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温室茄子套蒜栽培的最佳时期,以商茄1号和苍山白皮蒜为试材,设置茄子移栽第1天、第15天、第30天3个大蒜定植时期进行套作试验,以茄子单作作为对照,研究套作大蒜对温室茄子根系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采样时期,各处理茄子根系土壤细菌数量、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表现为E1G1E2G2E3G3CK,说明套作大蒜的茄子根系细菌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着套作时间的推迟呈下降趋势;真菌数量则相反,表现为CKE3G3E2G2E1G1;随着采样时间的推迟,套作处理和对照茄子根系细菌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于85 d时达到最高,真菌数量和磷酸酶、脲酶活性则呈持续增加趋势。综合而言,套作大蒜可提高茄子根系土壤细菌数量和酶活性,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降低真菌数量,有助于促进土壤改良,就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指标而言,各套作处理以E1G1即茄子移栽第1天套作大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绿肥掩青对烤烟土壤及烟叶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肥掩青对烤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掩青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土壤的根系活力,提高烟叶香气成分的含量。因此,绿肥掩青能够很好地改良土壤,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