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鲁西黄泛平原潮土上进行毛白杨栽植深度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后苗木生根主要在原苗干靠近根颈的部位和原苗根的顶尖部位,栽植过深、过浅均影响根系发言和幼林的成活、生长。以将苗木的根颈栽至20~40cm为宜,不仅根系发育好、造林成活率高,且林木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2.
杨树无性系插干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L895等4个杨树无性系进行插干与带根造林,对其成活率与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插干造林深度80~100 cm,比带根苗挖塘造林用工量少,成活率与生长量无显著差异,在泗阳废黄河滩地造林,每公顷可节省造林成本875.5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树插干造林与植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深插干造林与杨树带根植苗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杨树深插干造林方法,营造的杨树与采用带根植苗方法营造的杨树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高效的杨树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  相似文献   

5.
闫海冰  解甜甜 《经济林研究》2022,(3):125-132+141
【目的】为培育根壮苗大优良平欧榛单株材料提供参考。【方法】以树龄5 a处于盛果期的平欧榛1号(‘达维’)品种为母株,通过整形修剪促萌,选择母枝当年生基生枝进行直立压条生根试验,设置5种IBA浓度和4种培覆基质的组合处理。培育138 d后,调查各处理中榛苗的生根率、生根指数、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繁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未经IBA处理的各培覆基质处理的直立压条苗的生根率为0,经IBA处理的直立压条苗的生根率达60.86%以上。不同IBA和培覆基质处理对根系发育及榛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各处理组合对生根率、根系构型、根系生长、榛苗根冠比及植株总生物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N3处理(IBA质量浓度1 500 mg/L,泥炭土+珍珠岩+蛭石体积比1∶1∶1)的生根率和生根指数最高,根系发育状况最好,植株根冠比和总生物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下生根率为92.45%,生根指数为596.84 cm,根系范围最广,根分布的密集程度最大,平均根数25.70,平均根长25.12 cm,总根投影面积382.04 cm2,根表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方型杨树插干和传统带根栽植的不同立地条件的成活率、生物量和造林成本进行了比较、评价和分析,插干栽植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本低和易操作等优点,具有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树钻孔深栽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北方,水份经常成为杨树成活和正常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杨树钴孔深栽造林技术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根据我们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三次采用杨树深栽造林试验表明,此方法具有明显的抗旱效果,在不灌溉的条件下,可提高成活率到95%以上,幼树初期生长也有所提高。深栽的杨树有较多和较深的根系,而且能通过插干下切口直接吸收地下水,这是深栽成活率高的原因。冬季深层土壤的温度可满足杨树插干缓慢生根的需要。秋季深栽的插干次年春季放茅前已形成大量幼根,对成活有利。深栽杨树的蒸腾速率较常规造林高2.3—4.4倍,其日平均蒸腾耗水量比常规造林高1.83—15.41倍。此外,与常规造林比较,深栽杨树的叶片水势高,含水率高,水份饱和亏缺低。旺盛的水份代谢证实了深栽造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山区杨树造林的最佳方式,提高造林成效,2002年3月在建始县高坪镇采用带根苗造林、截干苗造林、插干苗造林3种不同的栽植方式对MD19等10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根苗造林的效果最好,造林后能迅速成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生长最好;无性系中以MD19、MD110生长最快,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插条与插干两种造林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造林所用材料规格大小的不同,其成活原理是一样的。一、造林地的选择。插条和插干造林,成活与否关键在于插穗能否生根,生根则活,不生根则死。而插穗生根时,要求土壤中有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故要求造林地具备湿润和疏松的条件,如杉木插条造林多选择山腰以下,最好是阴坡、山脚或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10.
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大兴区的伐根嫁接杨树林分和与其地下和地上部分分别相同的植苗造林杨树林分,得出伐根嫁接杨树林根系的特殊分布特征。采用全挖法获取杨树总根量和根型,采用土柱法获取吸收根(细根≤2mm,粗根210mm)。结果表明:伐根嫁接林根系总干重分别是相同地下和地上部分植苗造林的1.83倍和7.38倍;其根系数量多且粗壮,为水平斜生根型,而植苗造林林分为水平根型;伐根嫁接林总细根量和总粗根量分别比两个植苗造林林分提高了86.27%和224.65%,59.06%和65.86%;与植苗造林相比,伐根嫁接林表层的吸收根垂直和水平分布都表现异常,垂直分布中0~10cm土层的细根分布较多,10~20cm土层的分布较少;水平分布中株间0~20cm土层的分布异常多。该结论为伐根嫁接杨树林的生长优势提供了进一步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对毛白杨、Ⅰ—69杨、刺槐、白榆等4树种新栽幼树生根情况的大量调查和分析,摸清了幼树成活与新生根数量的关系,各树种苗干、树桩、原根系等部位的生根比例和原根系中粗、中、细根的生根数量和生根方式,为正确起苗、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95杨常规带根栽植和插干造林作为对照,对95杨不同插干深度和不同截干高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截根插干造林技术,以80 cm的插干深度的95杨成活率最高,平均达88.5%,而不同截干高度的处理对95杨成活率影响较小。在栽植成本上,95杨截根插干造林成本明显低于常规带根栽植。  相似文献   

13.
<正> 杨树插干造林以及苗圃和温室的扦插繁殖,要依靠良好和稳定的生根力。提高生根力使杨树初期生长旺盛,保证全苗,以充分发挥栽培措施的潜力。人们一直在寻找提高和稳定插穗生根力的方法,使有前途的杨树无性系的生产潜力能发挥出来,给集约栽培带来好处(Zsuffa等1977,1979)。天然或人工接种的真菌共生体在植物根上形成菌根,能改善寄主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Cokerand Couch是许多树种上的一种外生菌根共生体。在苗圃和造林地它对松树和其它树种的成活率和生长有促进作用,已被证实。很多事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苗木,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探讨对苗木质量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的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胚根短截(RP)和不短截对照(CK)的种子分别播在2种容器(D40,Slit)中,测定苗圃阶段栓皮栎根系结构、生长、养分浓度和造林效果。【结果】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结构和养分浓度影响显著,D40-CK组合促进2 mm径级根系发育,并提高根系总表面积和体积,而D40-RP组合有利于提高K浓度,证实2种育苗方式组合研究的必要性。主效应表明,D40容器更加有利于2~5 mm径级根系发育和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但导致苗木根茎比下降;造林1年后依然促进幼树高和地径生长;造林2年后,促进作用消失。胚根短截抑制5 mm径级根系发育,并且对苗高、地径和根生物量有负面影响;造林1年后,对幼树高和地径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造林2年后,胚根短截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降低,但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苗木根系结构、生长、养分和造林初期效果证实采用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组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培育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的最佳组合为D40容器和胚根不短截(CK)。  相似文献   

15.
杨树在沙土地区插干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与带根苗造林差异不显著。插干造林可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大苗的使用率,特别是用2干苗造林,有利于培育通直无节的大径材,缩短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臭椿播种育苗雌、雄分化比例:证明雄性在生长速度、干型以及生态适应幅度方面优于雌性;确认雄性是臭椿中的一个优良类型。为了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雄性臭椿,进而对插根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并且探讨了当年生插根苗的根系发育及其产根量,认为建立优良雄性臭椿采根圃,生产种根,培育插根苗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崖柏母树年龄、生长调节剂、扦插容器、扦插基质等对插穗生根率、不定根数量、根长及根系干质量的影响,探讨影响嫩枝扦插的内在因子和外在环境条件,为崖柏嫩枝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崖柏嫩枝扦插后70天,调查不同处理及水平下的插穗生根率;扦插后260天,增加对不定根数量、根长及根系干质量的调查,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树年龄对插穗生根率和根系发育影响较大。母树年龄越小,插穗的生根率越高。一级不定根数量、一级不定根最长根长和根系干质量的变化与生根率随母树年龄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生长调节剂(IBA)对插穗生根率与根系发育也有较大影响。插后70天的插穗生根率及插后260天的一级不定根数量、一级不定根最长根长和根系干质量均是以IBA(2 000 mg·L-1)速蘸2 min处理的最优;扦插容器类型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一级不定根最长根长影响极显著。优劣次序为:黑色软塑料营养杯无纺布育苗袋白色硬塑料营养杯;基质类型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随着扦插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对扦插后70天的插穗生根率影响不显著,对扦插后260天的插穗生根率影响极显著。用草炭土、珍珠岩、蛭石配制的混合基质优于纯草炭土;不同基质对一级不定根最长根长和根系干质量影响显著。【结论】崖柏嫩枝插穗生根率及生根后根系各种指标,不仅受到母树年龄、生长调节剂、扦插容器、扦插基质等因子的单独影响,而且还受各因子的综合作用。随着生根发育阶段的变化,对插穗生根率和根系发育起重要作用的因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崖柏嫩枝插穗生根率的最佳处理组合为:从3年生母树上采集插穗、用GGR6速蘸处理、无纺布育苗袋、草炭土:珍珠岩:蛭石(1∶2∶1)。对根系发育的最佳处理组合为:从3年生母树上采集插穗、用IBA速蘸处理、黑色软塑料营养杯、草炭土:珍珠岩:蛭石(1∶1∶1),生根率达95%,从根系发育和生根率两方面考虑,该处理组合在崖柏嫩枝扦插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4.5 mm、0.5 m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培育思茅松容器苗最佳的育苗方式,以芽苗切根移栽、直播等4种方法作为4个不同的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苗高生长无显著差异,直播育苗的根系发育最好,芽苗不切根移栽次之,芽苗和幼苗切根移栽的根系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20.
杨树插干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在沙土地区插干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与带根苗造林差异不显著.插干造林可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大苗的使用率,特别是用2千苗造林,有利于培育通直无节的大径材,缩短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