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5±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以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浸泡的方法研究了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浸泡对照(CK)组鲜切西兰花非常不耐贮藏,在贮藏第2 d即开始黄化,第4 d颜色开始变暗,之后逐渐失去营养价值而且开始出现发霉和腐烂症状。而6-BA处理能显著延缓了鲜切西兰花感官品质下降和色差(明度、色度)变化,同时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另外,6-BA处理能够有效减缓贮藏期间西兰花组织内硫代葡萄糖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的下降,防止鲜切西兰表面木质化的发生,同时也可抑制组织亚硝酸盐的累积。说明6-BA处理能有效维持鲜切西兰花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赤霉素(GA)和温度处理对结球生菜叶片采后食用品质的影响,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结球生菜的采后品质。在20℃下贮藏至第6天,赤霉素处理生菜中贮藏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延缓了结球生菜品质的下降。与20℃下贮藏的生菜相比,在0℃和10℃下贮藏6天的生菜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2%和11.8%,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37%和14%。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赤霉素(GA)和温度处理对结球生菜叶片采后食用品质的影响,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结球生菜的采后品质。在20℃贮藏至第6d,赤霉素处理生菜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显著延缓了结球生菜品质的下降。与20℃贮藏的生菜相比,在0℃和10℃贮藏6d的生菜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2%和11.8%.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37%和14%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赤霉素和乙烯处理对采后豌豆苗(Pisum sativumL.)纤维合成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后豌豆苗在7和13℃低温贮藏72h后,纤维素含量分别比20℃贮存的对照低55.1%和33.7%,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赤霉素抑制了采后豌豆苗的纤维合成并延缓叶绿素、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乙烯别促进了纤维合成、并加速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测定表明,低温显著抑制了纤维合成相关的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肉桂醇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低温和赤霉素能延缓采后豌豆苗品质下降.而高温和乙烯则加速豌豆苗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5.
低温贮藏对薄皮甜瓜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薄皮甜瓜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风味品质的变化,以薄皮甜瓜红到边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15℃和10℃两个低温处理,以25℃为对照,测定果实果肉颜色、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香气物质含量及香气合成途径主要酶活性。结果表明:15℃和10℃两个低温条件下均有利于维持果肉颜色,减缓果实硬度下降,可增加果实Vc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且两个低温处理条件下甜瓜果实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对照,其中15℃下香气物质含量在低温贮藏前期含量较高,在货架期第2天时10℃低温较高,低温贮藏后提高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是影响甜瓜果实蔗糖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挥发性物质合成有关的脂氧合酶(LOX)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低温处理后低于对照,而醇酰基转移酶活性(AAT)高于对照。与常温对照相比,15℃和10℃两个低温贮藏条件均有利于甜瓜果实贮藏,其中10℃条件下果实品质综合指标贮藏效果较好,根据果实首次出现冷害时间建议贮藏时间不宜超过5 d,15℃条件下可贮藏至7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低温贮藏对百香果紫香1号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为百香果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室温(25℃)贮藏为对照,研究低温(7℃)贮藏条件下百香果紫香1号的色度、失重率、发病情况等外观品质及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和类黄酮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25℃贮藏第16天的百香果坏果率...  相似文献   

7.
ABA和6-BA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芝麻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变温条件下测定ABA和6-BA调节4个芝麻品种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特点,初步鉴定了所选品种对抗寒性和耐热性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40 ℃的高温下,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13 ℃的低温下升高.ABA和6-BA可以调节芝麻幼苗在温度逆境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芝麻幼苗的抗逆性,对生产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后西兰花易黄花和品质劣变导致的快速衰老问题,以西兰花品种‘优秀’为试材,对采收后的西兰花进行低温冷藏(4±1)℃处理,以室温贮藏(25±1)℃为对照,分别在第0,2,4,6,8d测定叶绿素、蛋白质、VC、可溶性糖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室温贮藏下的西兰花相比,低温冷藏第4d下花蕾中的Chl a、Chl b、Vc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I)降低幅度较小,分别为46.7%,53.0%,54.7%和12.2%,而花茎中的Vc和可溶性蛋白则呈现较高幅度的增加,分别为132.3%和91.8%。随着贮藏时间进一步延长,无论是室温贮藏还是低温冷藏下的西兰花色素均开始大幅度分解,花蕾和花茎发生明显的黄花且其营养品质开始变劣。因此,从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西兰花采后应进行低温冷藏并在4d之内食用完毕。  相似文献   

9.
以双季早稻超级稻淦鑫203为材料,设置34,36,38℃3个高温胁迫强度,1~5 d胁迫持续时间,于乳熟初期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高温处理,以同期田间自然温度为对照,研究了稻株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剑叶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淦鑫203在乳熟初期高温处理后,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迅速升高后缓慢降低的特点,处理温度越高,天数越多,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幅度越大;高温处理4 d后叶绿素含量恢复到对照水平。36℃和38℃高温1~2 d处理9 d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大幅降低,3~4 d处理6 d后叶绿素含量大幅降低。与对照相比,淦鑫203高温处理后剑叶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胁迫指数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莲藕贮藏中的褐变现象,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整节莲藕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将莲藕用聚乙烯袋(厚度0.03mm)包装,分别贮藏于25、12、8、4℃恒温箱中,统计20 d贮藏期内莲藕表皮褐变指数、失重率以及品质指标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与常温(25℃)相比,4、8、12℃在贮藏20 d内均能显著抑制莲藕表皮褐变,以4℃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次为8℃。与常温(25℃)相比,低温处理可显著抑制莲藕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4、8、1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20 d后,常温(25℃)下贮藏的莲藕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温处理增加了莲藕中可溶性糖含量,且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热处理对采后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最佳的热处理温度、时间,通过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温度(40、45、50、55℃)热水处理2、5、8、10 min对采后紫果西番莲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5℃热水处理2 min延缓了西番莲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延迟了西番莲果实后熟进程。  相似文献   

12.
将少花龙葵、野苋菜、薄荷等3种野菜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贮藏,对贮藏后野菜叶片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5℃不利于野菜的贮藏,低温(5℃、10℃)则能抑制野菜叶片中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Vc、叶绿素等含量的降低,同时也会抑制硝酸盐含量的提高;少花龙葵在5℃和10℃低温条件下贮藏,叶片中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和Vc含量差异显著,且在10℃下贮藏时硝酸盐含量超标,说明少花龙葵应置于5℃温度下贮藏;野苋菜在5℃和10℃低温条件下贮藏,叶片中的水分、可溶性糖、硝酸盐、Vc、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仅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因此选择10℃贮藏更省电;薄荷在5℃和10℃条件下贮藏,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从节能的角度考虑,选择10℃贮藏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薄膜包装对西兰花采后品质的影响,以品种优秀西兰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1)℃和80%~90%相对湿度下,采用5种薄膜[聚偏二氯乙烯(P1)、高密度聚乙烯(P2)、聚乙烯(P3)、聚氯乙烯(P4)、纳米银薄膜(P5)]对西兰花进行包装,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筛选出最适宜西兰花包装的薄膜;再以此最适薄膜材料于(10±1)℃、(15±1)℃、(20±1)℃温度下分别对西兰花进行包装,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薄膜包装对西兰花品质、营养成分、抗氧化酶活性及采后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筛选出的最适宜西兰花包装的薄膜为P5;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银薄膜袋在(10±1)℃,(15±1)℃,(20±1)℃条件下,皆可有效降低西兰花的呼吸速率,延缓失水及叶绿素降解,维持其组织较高的V_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有效抑制其细胞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不同程度地保持西兰花组织较高的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OH、O_2~(·-)等的清除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此外纳米银薄膜袋有效抑制了西兰花组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通过抑制其表面菌落生长以减少组织亚硝酸盐的生成,从而防止西兰花的腐烂。因此,纳米银薄膜袋有利于不同温度下西兰花采后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杨酸(SA)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镇安"红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水浴处理10 h,于0℃±1℃条件下贮藏,对板栗贮藏过程的腐烂率、水分含量、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Vc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水浴处理可以极显著降低板栗贮藏的腐烂率.1 mmol· L-1SA水浴处理能有效保持板栗贮藏期间的水分、Vc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降低淀粉和还原糖的降解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板栗品质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贮藏温度对鸡毛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是鸡毛菜贮藏保鲜的基础条件,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鸡毛菜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选用0℃、4℃、9℃、20℃四个贮藏温度,对鸡毛菜的总色差、叶绿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可以有效的延缓鸡毛菜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有效抑制色差值ΔE的变化,延缓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下降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升高,对鸡毛菜的采后衰老起到了显著抑制作用。研究表明0℃贮藏条件下贮藏品质最好,有效保持了鸡毛菜的最佳食用品质与商品特性。  相似文献   

16.
杜娟  廖新福  杨军  腾国玲  张敏  再吐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32-4035,4080
[目的]研究几种贮藏方式对采后哈密瓜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哈密瓜西州密17号为试材,采用2~4、4~6、6~8、8~10℃4个贮藏温度下的杀菌剂、1-MCP、杀菌剂复合1-MCP技术对哈密瓜进行采后处理,定期测定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的各项品质指标.研究几种贮藏方式对采后哈密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POD、SOD与CAT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不同采后处理中,6~8℃条件下贮藏、采后杀菌剂复合1-MCP处理,CAT、POD、SOD酶活水平最高;8~10℃贮藏温度下、采后杀菌剂处理,MDA含量水平最高;4~6℃贮藏温度下、来后1-MCP处理,质膜透性最低;2~4℃贮藏温度下、采后1-MCP处理,果实硬度和哈密瓜中心TSS含量水平最高.[结论]6~8℃贮藏温度下对西州密17号进行采后杀菌剂复合1-MCP处理,减缓了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抑制果实的软化,较好地保持哈密瓜的品质,有效延长哈密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7.
6-BA处理对豇豆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溶液处理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8±2)℃下,10mg/kg和20mg/kg 6-BA处理可明显延缓豇豆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更好地保持了可溶性糖含量,抑制豇豆纤维化进度,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峰值,延缓了POD和PPO活性的增加,抑制豇豆成熟老化进程,有利于豇豆的贮藏保鲜。贮藏11d后,20mg/kg的6-BA处理豇豆锈斑指数最低。30mg/kg的6-BA处理对豇豆保鲜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沪产"雪里红"哈密瓜为试材,分别在3℃、5℃、7℃、10℃和常温条件下研究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贮藏能有效降低哈密瓜果实失重,并抑制总酸、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3℃贮藏温度明显延缓了"雪里红"品质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感官和营养品质,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贵妃枇杷适宜的采后贮藏温度及时间,延长果实供应期,该试验设0~4℃、6~8℃和常温等3个温度处理,研究贮藏期内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失重,延缓糖、酸含量的下降;前期果实硬度下降,后期上升;采后各处理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责妃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为6~8℃,贮藏20~30天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采前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菠菜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日本春秋大叶菠菜为材料,研究了采前ALA处理对菠菜品质以及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A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菠菜的干重比、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有一定的提高。贮藏期间,ALA处理延缓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降解。同时,ALA处理与对照相比推迟了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降低了其高峰峰值;对后期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有一定延缓作用,对失水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