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宜福州市栽培的优质高产秀珍菇菌株。[方法]通过拮抗试验和出菇试验,对10个秀珍菇菌株的满袋天数、原基发生时间、子实体农艺性状、袋平均产量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夏丰一号满袋时间较短,子实体农艺性状优良,袋平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最高,分别为231.94 g和51.54%。[结论]夏丰一号是适合在福州市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杏鲍菇菌株间酯酶同工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Jaccard系数计算法及Fuzzy聚类法对6个杏鲍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个菌株可分为3类:Pe4与Pe6酶谱相同(Sj=1.000)归为一类;Pe1、Pe3、Pe5(Sj=0.900)归为一类;Pe2自成一类。其中Pe5酶带数多且粗,活性最强,工厂化栽培表现为较强的耐CO2能力、菇形好、口感佳、生物学效率高,是适宜工厂化栽培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崔鹏  通占元  张树斌  王朝江  王立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10-15512,15514
采用棉籽壳熟料袋栽模式对10个黄色金针菇菌株进行品比试验,采用酯酶同工酶图谱和RAPD技术分析菌株间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号(黄064)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第1潮菇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成熟时间等指标表现优良,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优良菌种;10号(Bj-3)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较好,适合作为优良品种推广。酯酶同工酶图谱和RAPD技术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个菌株中6(黄064)、7号(三明B)菌株为同种异名菌株。  相似文献   

4.
试验收集了10株国内外棕色蘑菇主栽品种,对比分析了各菌株在母种中的菌丝生长情况,并通过出菇试验,比较了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结果表明,10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但其子实体极易开伞,商品性状较差,产量不高。而9号菌株产量最高,达到12.213 kg/m2,生物学转化率65.0%,其菌丝生长速度仅次于10号,为0.4 cm/天,其子实体菇型中等大、均一度好、柄偏短、柄粗度适中、颜色偏深,商品性状良好,是一株较好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5.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7号菌株(龙海3号)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旺盛,单瓶产量达343g,菌盖平均直径为3.98cm,菌柄平均长为13.02cm,菌柄平均直径为4.23cm,生物学转化率为57.2%。  相似文献   

6.
以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栽培料配方为对照,共设置5种配方进行瓶栽试验。比较了各种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商品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4的菌丝长势好,出菇整齐,开伞难,其商品性与对照相当;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达85.71%,比对照增产9.62%;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d,有效地缩短工厂化生产周期,从而达到了节能增效的效果,是金针菇工厂化瓶栽较为理想的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种源L808菌株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经济性状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808A、L808C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平均单棒产量和平均单菇质量相当;L808B菌丝生长速率较快,与L808D相当,平均单棒产量、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但大中菇比例最低;L808D菌丝生长速率最慢,袋均产量最低,生物学转化率最低,大中菇比例略高于L808B,平均单菇质量最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我国大规模栽培的9个滑菇主要栽培菌株进行同工酶分析,同时以传统的拮抗实验辅助说明不同滑菇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类分析结果及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我国滑菇栽培品种间具有不同亲缘关系,同时表明同工酶可作为滑菇菌种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杏鲍菇菌株的担孢子收集、紫外诱变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能力测试试验,从28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1株有潜力的菌株。18号菌株的株形美观,抗杂菌能力很强、出菇试验中转潮快,生物学转化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7.47%,达65.8%。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杏鲍菇菌株的担孢子收集、紫外诱变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能力测试试验,从28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1株有潜力的菌株。18号菌株的株形美观,抗杂菌能力很强、出菇试验中转潮快,生物学转化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7.47%,达65.8%。  相似文献   

11.
比较14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农艺性状、拮抗性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14个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大致可以分为5大类群,菌株P14、P2、P1、P6、P7、P8和P4为第1类群,菌株P11为第2类群,菌株P13、P10、P5为第3类群,菌株P12和P3为第4类群,菌株P9为第5类群;拮抗试验和同工酶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24个香菇菌株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两种生物学方法对24个香菇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拮抗试验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可用于香菇菌株的初步分类;酯酶同工酶谱带丰富,可以完成香菇菌株的鉴定,在聚类图谱0.84的水平上24个香菇菌株可以分为10大类。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综合分析不同菌株在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状态、生长速度以及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子实体出菇时间、产量、质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根据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形态,将20个菌株分为两类,一类为气生/半气生型,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旺盛;另一类为贴生型,表现为基内菌丝发达,菌索明显,菌丝生长速度慢。贴生型菌株的产量高于气生/半气生型菌株。根据出菇时间、采收时间、产量及子实体质量性状评价得到4个(AZ1509、J5、AU02、AZ1109)出菇时间早(覆土后16—17 d)、采菇时间集中(一潮菇采收时间5 d)、产量高(3.6-4.5 kg/筐)、品质佳,适合市场鲜销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于稻秸秆资源丰富的中国南方地区工厂化生产栽培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和育种的亲本菌株,比较了AS2796、W192、W2000、8301、8302、J5、A15共7个双孢蘑菇菌株分别在稻秸秆为主要培养基质和麦秸秆为主要培养基质的条件下的出菇时间和产量等方面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稻秸秆基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2000、W192和J5出菇最早,A15出菇最慢;白色菌株8301产量最高,棕色菌株8302和J5产量最低; 8302、W192和AS2796菇型较好、菌盖较厚,8302和J5菇质最好。综合分析认为,白色菌株8301、W2000和W192是较为适合的栽培菌株和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5.
姬菇杂交菌株遗传性状保持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姬菇杂交菌株F1代子实体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所得的菌株以及多孢分离所得的菌株从拮抗、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出菇产量与子实体形态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姬菇杂交菌株遗传性状的保持方法。结果显示,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以及与出发菌株之间没有拮抗现象,多孢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及组织分离菌株出现拮抗现象;在菌丝生长速度上组织和多孢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差异都不显著;珊瑚期分离菌株和幼菇期菌褶分离菌株产量高,达极显著水平,分别较出发菌株增产65.8%和50.8%,其它菌株与出发菌株差异不显著;组织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具有相同的酯酶同工酶酶带,而多孢分离菌株不仅具有出发菌株的酶带而且增加了1条新的酶带。所以组织分离方法可以较好地保持姬菇杂交菌株的遗传性状,并且选择珊瑚期和幼菇期菌褶进行分离有望获得更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屑为主栽培料,辅以棉子壳、玉米粉、玉米芯和麸皮,用正交试验设计出四因素不同水平的9个栽培料配方,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筛选出了子实体产量高、品质好的杏鲍菇生产原料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原料对杏鲍菇的性状及生物学转化率有很大的影响。2号配方子实体菇形规整、呈棍棒状,生物转化率高达91.4%,是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区7个常见冬季平菇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了各菌株拮抗反应、菌丝生长情况、低温季节出菇能力、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结果表明:7个参试菌株之间均有拮抗反应,不同菌株在菌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菌龄最短的是菌株PL5、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菌株PL3、质地脆嫩的是菌株PL7。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地区7个常见冬季平菇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了各菌株拮抗反应、菌丝生长情况、低温季节出菇能力、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结果表明:7个参试菌株之间均有拮抗反应,不同菌株在菌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菌龄最短的是菌株 PL5、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菌株 PL3、质地脆嫩的是菌株PL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低温环境生产出菇的菌种。[方法]通过比较13个野生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势、拮抗性,并以栽培周期、子实体品质及前期生物学转化率等为指标进行工厂化栽培考察。[结果]菌株"ZDL-05"在(18±2)℃时68 d完成2次出菇,且生物转化率为82.3%,同时在颜色、风味、叶片厚度、口感及朵形等方面表现优秀,适合灰树花低温工厂化栽培。[结论]灰树花菌株ZDLM-05可以作为秋冬季或较低温地区工厂化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猪肚菇2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最适培养料配方,并选出栽培效益最高的菌株以备后期开发利用,利用上下限约束条件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了26个培养料配方,调查各个配方的菌丝满袋时间、商品菇生物学效率、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配方16最适合猪肚菇2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 d满袋,两潮产量达163.9 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4.6%,每袋利润0.77元;配方9最适合5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 d满袋,两潮产量达199.3 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9.9%,每袋利润1.56元;5号菌株的单袋产量及利润高于2号菌株。综合菌丝生长、产量及利润情况,在生产上宜选择猪肚菇5号菌株,其最适合的培养料配方为2.7%玉米芯+49%木屑+25.3%棉籽壳+2.0%玉米粉+18.2%麦皮+2.8%豆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