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区域农业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项目组多年来承担的各种区域范围、资源类型等区域农业规划为实践蓝本,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农业特色、资源禀赋等情况,集成、创新了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建设性地提出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多功能型、精细节约型、资源特色型和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环渤海区域农业发展水平。[方法]以加快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以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为评价总体目标,以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分级指标,构建环渤海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以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对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进行了评价。[结果]环渤海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0.585,刚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分地区看北京最高,达到0.798,其次为天津0.694、山东0.644、辽宁0.606,河北最低,为0.595。[结论]分城市看,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达到发达阶段的水平,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有1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山东(占5个),其他大部分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杨敬宇  聂华林 《甘肃农业》2011,(12):52-55,57
甘肃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与现实农业增长方式的粗放性是甘肃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转型性矛盾。为此,在生态文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寻求适应区情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甘肃区域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问题。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探索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形态理应成为甘...  相似文献   

4.
发展"城市农业"是兰州农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业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依托城市功能的辐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条件下的具有超前性的农业形态,它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反映了农业进入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加快后,现代农业与其它产业日趋融合而产生的功能日趋多样化农村经济形态,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现有的城郊农业概念是80年代提出来的,90年代是兰州城郊型农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现代城市功能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农业功能的日益扩展,城郊农业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已越来越呈现出局限性.一方面,城市经济向农村经济的渗透以农村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先的城郊界限越采越模糊,城乡对立分割的状态已逐渐被城乡间的协调和融合所代替;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强大辐射作用和现代农业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城郊农业概念已经容纳不了现代城市区域农业的内涵,再加上省会中心城市的强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力量辐射以及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使我市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全面进步,我市农业内涵的升级、发展城市农业成为必然,我市已具备了发展城市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分析了天津市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具备的基础条件.结合天津市自然和经济因素特点,探讨了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从政府支持、多部门协调、农民综合素质提升与多种发展模式有机结合等角度,提出了实施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天津大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我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洛阳市农业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品牌意味着市场,意味着效益,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核心要素,品牌经济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品牌农产品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洛阳市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名品牌缺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在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上,  相似文献   

7.
以易县百泉生态园为例,从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当地基础条件,并进行发展现代生态景观农业的SWOT分析,提出在清西陵区域发展现代生态景观农业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突出现代农业的特点与风格,结合现有景观要素,形成生态、景观、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作为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纳入全市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全局,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投入力度强农惠农;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实现途径,相继探索出走廊经济、流域经济、园区经济、林下经济、主题公园等多种都市型现代农业模式:使全市农业发生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由表及里的变化.现代农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天津市杨柳青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投资3.5亿元建设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并与天津大学和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进行全面技术合作,建新型节能连栋温室。整个工程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导向性工程,成为我国园艺科技标志性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比较珠三角与“9 2”省区优势农产品的发展优势及区域布局特点,从比较优势理论上阐述珠三角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9 2”省区优势农产品合作发展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是在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业企业制度和农业产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理念,它同时也吸收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理念中的有益成分,其中关键是要形成重组农业资产存量的有效机制,对外拓展农业的外延,对内提高产业的收益,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产经营的颓势,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新型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造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珠江三角洲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历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两田制、社区股份合作社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基本实现了农地连片规模经营,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珠三角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业体制实行进一步组织创新;包括从社区农业合作社分离出与其经济目标混合在一起的社会目标,农业微观组织由农户向家庭农场企业法人形式演进,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向专业合作社、社区工业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4.
蓝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702-5703,5714
论述了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珠三角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珠三角“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确保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王成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54-19156
在介绍珠三角地区概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其中,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技术政策优势3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从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4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劣势;从潜在客户市场、政策环境和市场支持3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机遇;从理念因素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威胁。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有一种特殊的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群体。作为临时劳动力的"代耕农",其分散耕作小块土地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珠三角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调整土地经营方式势在必行。珠三角乡镇企业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业收入依赖性的减弱等,都为集中土地,实行农业集约化准备了可靠的客观条件。应结合珠三角农村实际,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土地,发展农业集约化。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都市圈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形成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保定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京津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保定市休闲农业与京津对接发展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保定市全面对接京津的重要组成。笔者通过对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的条件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对接京津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县域农业生产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县域视角,运用环渤海区域5省市县域农业生产数据,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产空间集聚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邻近县域农业生产集聚对本县集聚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对本地区集聚具有促进作用,邻近县域农业资本投入对本县具有抑制作用;第三,市场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对农业生产集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功能结构性失衡、功能服务区域覆盖不均是城乡发展二元化的典型特征,农业功能空间的开发与转型是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分析广东省农业多功能及其各功能的发展状况,划分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类型,辨析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的发展与转型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广东省农业多功能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先慢后快,向非生产性主导的农业多功能转型发展,空间格局呈向沿海地区集聚的发展态势。农业各类功能指数均有所提高,生产功能呈现以粤东、粤西为中心集聚,并向粤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地区低值集聚的特点;社会服务功能在区域内中等水平均衡分布;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形成“粤北环海”的北部生态屏障与“圈层递增”的总体格局;休闲服务功能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域,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的特点。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类型主要向生态型、休闲型复合功能空间转型,形成生产—生态服务型、生产—社会服务型、生产—休闲服务型、社会—休闲服务型、社会—生态服务型5种类型的农业复合功能空间新格局。广东省农业多功能持续融合、复合功能空间类型多元化发展,但区...  相似文献   

20.
杨萍  季明川  王祥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39-17844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特点及科技引领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发展理念,实施“九大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注重示范带动,强化人才支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