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漫延扩展迅速,危害严重,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低,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近几年该病给广大农民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寄主范围较广,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及鹅观草、毒麦等禾本科杂草,被列为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3.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小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近几年来,小麦全蚀病在安阳县零星发生,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实际调查了豫北地区全蚀病发病因素及其传播途径,并总结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了解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症状、规律、传播途径是我们发现和采取有效防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根病主要有三种,即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它们主要危害小麦根茎基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发病可使小麦减产10%20%,重者减产70%20%,重者减产70%80%。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所以此期做好小麦根部病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因此,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检疫性病害,由于近几年我区土壤处理及小麦拌种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8.
邵立侠 《河北农业》2009,(10):30-31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主要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了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了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重大危险性病害,小麦患病后,根部变黑,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小麦灌浆期出现成片枯死,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控制全蚀病的扩展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2006-2010年我们开展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小麦全蚀病重发原因及有效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2008年开始,小麦全蚀病在故城县麦田有加重发生趋势,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每年发生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0%~30%。由于小麦全蚀病前期危害症状隐蔽,小麦将近成熟时,田间出现枯白穗,呈条带状干枯死亡,老百姓开始疏于防治,等有危害症状后再防治已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有些农户甚至因为小麦全蚀病连年严重发生而不敢再种植小麦,小麦全蚀病的重发生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全蚀病(Ophiobolus graminis)是世界性重要的病害,在我国严重发生始于60年代末期,首先在山东烟台地区大面积发生,此后在甘肃武威、辽宁旅大等地造成危害,目前已扩展蔓延到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共18个省(区),而且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增加趋势.全蚀病主要破坏小麦根系,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之一.据统计,轻病地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乃至绝收.由于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根部病害,单一的化学防治很难控制危害.为此,作者结合试验研究就我国小麦全蚀病综合治理研究进展作一概要评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腐和茎腐性病害,其传播速度快、发生危害重,全蚀病感病田块可引起小麦植株矮化、麦穗短小、籽粒瘪瘦,严重的可引起植株成簇、成片枯死,从而减少有效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发病田块可减产10-20%,发病较重的田块可减产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一、发病时期小麦全蚀病,从小麦播种出苗期至扬花灌浆期均可感染发病,尤其在小麦灌浆成熟期发病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由真菌感染的检疫性病害,其发生危害重、传播速度快,一般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7年以上,受环境、品种等因素影响,发病程度与范围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可使小麦减产20%~35%,重病田减产近半甚至绝收,需注意防治。1症状及病原1.1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小麦根部病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大部分小麦生产区域均有发生.一般表现为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30%,重者减产50%左右,甚至颗粒无收.该病不仅危害重,而且蔓延快.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17.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黑脚病”。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1为害症状小麦全蚀病病菌只为害小麦植株的根部第一、二节处,小麦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种子根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全蚀病是一个毁灭性较大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玉米、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此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到大发生只需几年时间,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蚀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一种病害,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50%以上。药剂试验表明,丙环唑(敌力脱)防治小麦全蚀病有特效。25%丙环唑乳油按种子重的01%~02%拌种,拌匀后摊开晾干或堆闷24小时后摊开晾干,待播种。如果每亩播种量20公斤,可用25%丙...  相似文献   

20.
刘社方 《河南农业》2011,(12):32-3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重大危险性病害,小麦患病后,根部变黑,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小麦灌浆期出现成片枯死,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控制全蚀病的扩展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2006-2010年我们开展了小麦全蚀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小麦全蚀病重发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