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田杂株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株是影响种子纯度的关键性因素.杂株是指在水稻杂交种子生产田中与父母本正常植株在植物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有明显差异的其他植株.包括混进本品种内的杂劣株和感染病虫、生长不良的植株或个体变异分离出来的异型植株等。规范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田杂株防除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环节.经过“十五”以来本制种小组的实践探讨.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杂交兰,一般指通过大花蕙兰和国兰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既具有国兰的典雅神韵和清香味,又具有大花蕙兰的大花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杂交兰在近几年的年宵花市上畅销,花卉销售淡季也表现出很好的市场效应,品质好的杂交兰市场更是经常供不应求,因此是市场前景较好的一个新兴花卉品种。一、植物学特征与生态习性1.植物学特征杂交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有假鳞茎。叶丛生,带状,革质。花梗直立,由假鳞茎抽出,每个花梗上的花较小但花色繁多,有红色、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核酸序列测定及定量分析技术,它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有序地固定在载体上作为探针与标记核酸分子进行杂交,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组成及数量。本文主要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阐述杂交玉米新品种友玉12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贵州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田生产示范中产量表现和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板栗杂交后代株产、单粒重等形态特征及坚果总糖、淀粉、蛋白质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研究了板栗杂交后代坚果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性状差异显著,坚果高度、宽度与淀粉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无论在总体水平还是各杂交组合内部均小于10%,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坚果厚度与脂肪含量变异系数也低...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TP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春梅  林蓉  谢世清 《种子》2004,23(11):44-46
本文论述了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特点、主要技术及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与现状;指出了当前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研究和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为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高效分离和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手段。介绍了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以及在柑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抗虫棉育种策略与效果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应用改进的常规育种技术培育转Bt基因抗虫棉,可大大提高对鳞翅目害虫的抗性,这是棉花品种改良的新趋势。育种实践表明,根据转Bt基因种质系供体的特点和遗传缺陷,选择综合性状优良、前期生长势强、株形稍高大松散,铃重较大、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材料作亲本较为适宜;在杂交技术的应用上,宜采用复合杂交、基因渐渗和有利基因累加技术;杂种后代的处理视杂交方式而定。本文对育种程序中抗虫性鉴定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台党参和潞党参的植物学特征的调查,花粉扫描电镜观察.根导管解剖构造电镜观察,种子表皮纹饰扫描电镜观察以及正反交杂交试验,发现二者在植物学特征、主根环纹长度、花粉极/赤比及表面纹饰、根系导管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交配不实,说明二者不是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3,(6):39
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报道,英国国家农业植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培育出一种"超级小麦",可使小麦产量提高30%。英国国家农业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异花授粉和种子胚胎移植技术,把现代小麦与远古野草杂交,培育出新品种。科学家们表示,整个培育过程并不需要进行转基因改造。尽管从20世纪末开始小麦产量就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是基于抑制PCR作用的cDNA差减杂交,是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差异基因表达的技术。该技术在一个循环过程中完成差异表达基因丰度的均等化及目标群体和对照群体中相同基因的去除,从而实现差异表达基因的高度富集。一个典型的SSH过程,可在一个差减杂交过程中将稀有基因序列富集上千倍。本文通过详细分析该技术在植物差异表达基因分离中的应用发现:SSH技术主要用于分离组织特异性表达和诱导型表达的基因。首先,SSH技术广泛应用在分离植物发育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为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另外,在不同植物中,该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分离各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诱导表达的抗性相关基因,可以揭示植物抗逆的分子机理。目前,SSH技术己开始应用于分离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基因。SSH技术是分离植物差异表达基因,揭示植物复杂生命现象分子机理的有效方法,将在植物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已在多个棉种上取得成功,体细胞杂交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创造出多个种间体细胞杂种,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基本技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为棉花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转C4光合基因水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按光合作用途径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由于C4植物在高光强、高温和高氧分压的条件下,比C3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作物生理和育种学家就试图用C4光合途径改造C3作物,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如稻、麦和大豆等光合生产力,但通过常规杂交的方法难以奏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与C4光合作用途径相关的关键酶PEPC、NADP-苹果酸(NADP—ME)和PPDK等一系列基因已从玉米、高粱和苋菜等C4植物中被克隆,对这些基因启动子序列分离、重组、转化及表达的研究,发现它们可以在C3植物中驱动外源基因并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而且一系列C4型光合基因导入C3植物的成功报道。特别是获得高表达的转C4光合基因水稻,表现光合能力和种子产量显著提高,而且在光逆境的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从而有效地清除活性氧分子,表现耐光抑制(氧化)等。目前利用转C4光合基因水稻的育种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培育出携带C4光合基因的高光效水稻株系,在遗传上证明了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结合可以将转C4光合基因水稻中高表达的C4光合基因遗传给后代,获得高光效的超级稻,最后提出了本研究中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genie male sterility (GMS) in plant breeding arc re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basic contribution of GMS is that it provides a means of genetic emascula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for the massive production of hybrids. There are two main fields of application: (1) the production of hybrid varieties and (2) inter- and intra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back-crossing programme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into crop varieties. Several schem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using GMS in hybrid breeding in different crops. These are discussed under four headings: genetic methods, cy-togenetic methods, temporary restoration of fertility and manual pollin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GMS in hybridization intended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alien genes is discussed as well as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llination of genie male steriles.  相似文献   

15.
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的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渗入法是在植物中瞬时表达外源基因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植物叶片上注射农杆菌,使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进行快速表达。本文综述了农杆菌渗入法的原理、技术流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其应用主要涉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转基因的表达、启动子分析、转录后基因沉默、抑制子功能鉴定、细胞定位以及基因相互作用等方面。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相信该技术将成为转基因育种领域的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植物响应盐碱胁迫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碱化对农林业生产和发展的影响日渐严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研究盐碱胁迫的危害以及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有助于挖掘植物耐盐碱基因,选育耐盐碱品种,改良盐碱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扩大园林植物的栽培应用。盐、碱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非生物胁迫,碱胁迫在盐胁迫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高pH胁迫,其危害程度较盐胁迫更深。本综述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现状,盐碱胁迫对植物产生的渗透胁迫、离子毒害、高pH伤害、活性氧胁迫等危害,从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离子的吸收转运与pH调节、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响应等方面阐述了植物耐盐碱的生理机制;从盐碱胁迫的信号转导、转录因子调控响应及抗盐碱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梳理了植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最后对植物适应盐碱胁迫的研究方向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在全面研究植物抗盐碱机制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原位杂交是以亲本之一的总基因组DNA做探针,另一亲本的基因组DNA做封阻,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染色体/染色质检测技术。在其发展的十几年里,已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这一技术可对多倍体中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基因组组成及起源进行研究;对杂交种中染色体组的组成进行分析;对代换系、附加系和易位系进行有效的鉴定,并对其中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来源、大小、数目及发生位点进行检测和定位。此外,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还有助于确定物种间的同源性;研究杂交种中来源不同的染色质在核中的分布;探索B染色体的起源、染色体间的配对、重组、交换等现象。随着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改进,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植物基因组研究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实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能够导致农业生产力降低甚至造成植物死亡。植物在盐胁迫下的响应策略一直是抗盐分子机制的研究热点。转录组不仅可以更好地研究植物盐胁迫条件下的基因结构和基因功能,而且能发掘抗盐基因。目前,基于转录组技术的种质资源鉴定及精确育种已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抗盐育种研究工作中。本综述总结了转录组技术在植物抗盐育种上的应用,浅谈不同植物材料对盐胁迫的响应,为植物抗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分离的图位克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基因功能克隆、表型克隆方法具有基因表达产物不清楚,难以进行相关基因分离等缺点。目前,图位克隆技术日渐成熟,已成为分离基因的有效方法,并在分离不同的植物基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图位克隆技术原理,并详细阐述图位克隆操作的4个重要技术环节:筛选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目的基因的定位、构建高质量容易操作的大片段基因组文库和目的基因的筛选和鉴定。本文还概述了近年来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分离植物基因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图位技术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在不久的将来,在比较基因组学中统一遗传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具有高多态性水平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日趋饱和的背景下,应用图位克隆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研究中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该技术与其它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些新技术,如: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DNA纤维荧光原位杂交、基因组原位杂交、原位PCR技术等。综述了这些技术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