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氮肥用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本文选用了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031085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不同穗型小麦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为:在低氮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增加;当氮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的趋势;⑵品质指标中除沉降值在高氮条件下有所降低外,其它指标都呈增加趋势。但在氮素用量相同时,氮肥后移在产量提高时籽粒粗蛋白含量有所降低。⑶氮肥增加产量时大穗型品种促进穗粒重提高而多穗型品种则增加成穗数。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田对比试验表明:高肥力地块垄作栽培对小麦的控旺育壮效果好于中肥力土壤;高肥力与中肥力条件下的垄作比较,公顷穗数、穗粒数没有明显差异;但前者的千粒重增幅和增产潜力高于后者。相对平作而言,中肥力条件下的垄作增产效果优于高肥力,前者的增产率比后者高6.7%。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不同穗型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和探讨及其有关性状的研究,找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证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并提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并对今后黄淮北片麦区小麦高产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小麦单产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之乘积,追求高产即追求乘积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受遗传因素和气候生态条件及产量因子相互制约的影响,在单产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要提高任何一个产量因子都存在相当的困难。四川盆地气候决定了小麦具有分蘖期短、分蘖成穗率低,  相似文献   

7.
8.
9.
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和小区试验中对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产量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直接正向作用的是穗数,穗粒数对产量为负向作用;直立穗型品种对产量起正向作用的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弯曲穗品种对产量起正向作用的是穗数。  相似文献   

10.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剪叶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抽穗期剪叶的反应。结果表明:剪叶可提高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茎秆贮存物质向子粒转移,但仍会降低每穗粒数、粒重、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着剪叶数增加、被剪叶位升高,其效应增大。剪叶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剩余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较多,粒重降低更为明显;大穗型品种“宿2001”茎秆贮存物质被动用较多,节间单位长度的重量明显减轻,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元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一些大穗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位面积冬季总茎数、穗数和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464*和0.730*,3个性状均被选入最优方程;②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是:单位面积穗数(Py=1.356)>群体平均单穗粒重(Py=1.218)>每穗粒数(Py=0.907)>千粒重(Py=0.395)>每穗小穗数(Py=-0.377);③提出将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作为衡量大穗小麦的综合量化指标,将“穗足、穗大、穗匀”作为大穗小麦产量结构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喜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1-8402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遮阴条件下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阐明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在果粮间作模式下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人工遮阴和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研究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小麦的可孕小花数、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公顷穗数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结论】遮阴后小麦穗粒数的改良应更多地关注小花的分化、发育、退化和结实过程,产量的提高应更多地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公顷穗数和籽粒灌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北部地区不同时期广泛种植、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析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研究了冬小麦品种更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更替,冬小麦产量显著提高,年平均增长1.59%,收获指数年平均增长1.20%,株高年平均下降0.65%,千粒重年平均上升0.5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收获指数的增加,株高的下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水分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区,实现农作物节水高产,筛选节水农作物品种是非常重要的.选择11个小麦品种(系),在全生育期灌三水的条件下,对其产量性状、水分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生物量、产置及产量构成、水分生产率有差异.产量在6 467.69~8 755.68 ks/hm2,水分生产率在1.16~1.58 kg/m2,超过对照品种有5个,其中:9907、烟农19和93-9等品种(系)的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8.4;、17.7;和12.5;,达到了5;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比对照品种提高19.7;、18.2;和12.9;.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河南省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不同产区小麦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时空差异,明确不同产区进一步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河南省小麦固定监测站点实地监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选择最优模型,绘制2017—2020年河南省4个小麦生产区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空间分布图,分析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在不同小麦产区的差异及其相...  相似文献   

17.
氮肥用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氮素水平下小麦穗部籽粒发育变化规律,为小麦高产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以大穗型小麦品种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周麦18为供试品种,设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80、2403、00 kg/hm2,研究了2种不同穗型的小麦品种籽粒结实粒数、小穗粒重、小穗单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供试品种在3个不同氮肥水平下小穗粒重、结实粒数随穗位的上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中下部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中上部与上部小穗;平均单粒重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小穗单粒重最大的穗位低于小穗粒重最大的穗位。对于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和结实粒数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对于多穗型品种,小穗粒重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小穗结实粒数的影响呈现出不明显的趋势。增施氮肥对提高大穗型品种小穗粒重、结实粒数的效应更明显。[结论]籽粒在穗部的位置决定了小麦穗部籽粒结实与物质积累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量化小麦穗部籽粒产量的调控途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1—2002年度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l3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475、烟农23是两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潍62036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1个小麦品种(系)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籽粒产量的表型和遗传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植株展开度、穗幅宽对产量的效应主要通过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穗粒重而起作用,且这2个性状测定方法简单,可作为高产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小麦冠层叶片和芒对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小麦冠层叶片和芒对产量因素的影响;分析讨论了冠层叶片和芒的同化能力和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冠层叶片和芒是小麦重要的光合源。在开花期剪叶、剪芒而减源,使千粒重、穗粒数及穗粒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