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园葱蜗牛(Cepaea hortensis Müller)是我国新增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的成员,该螺与近似种在贝壳形态上难以鉴别。本文应用贝壳、软体解剖和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花园葱蜗牛的检测鉴定技术,结果表明,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结果稳定,并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方法为非软体动物分类专业的检疫人员检测鉴定花园葱蜗牛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6日,湖北宜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从德国汉堡进境的木板实施现场检疫中发现3头蜗牛,及时送往省局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进行鉴定,经福建局周卫川复核鉴定为危险性有害生物——花园葱蜗牛(cepnea hortensis Muller),该蜗牛曾在进境的石材木包装上有所报道,花园葱蜗牛为杂食性害虫,以各种绿色植物为食,常危害各类瓜果蔬菜和花卉,同时传播目前正在全国暴发流行的广州管圆线虫,引发人类嗜酸性脑膜炎。可随种苗和交通工具进入我国,在我国定殖的可能性大。上述货物已作熏蒸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贝壳形态观察、软体解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州保税港区办事处送检的蜗牛标本进行快速鉴定,结果表明该螺为森林葱蜗牛(Cepaea nemoralis(Linnaeus,1758))。该蜗牛是一种严重危害各种蔬菜、瓜果、花卉的农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目前在中国尚无分布,故建议加强检疫措施,防止入侵。  相似文献   

4.
广东南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三山口岸西班牙进境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 Hildm.)中截获1种活的软体动物,经鉴定为攻击茶蜗牛[Theba impugnata(Mousson,1857)],该物种在中国没有分布记录,是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比萨茶蜗牛[Theba pisana(Müller,1774)]的近似种,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易危级列入"红名单"的物种,为中国口岸首次截获。本文记述了其分类地位、鉴定特征、种群现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检疫方法,并讨论了易危物种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19日,中山检验检疫局在从法国进口的蓝湿牛皮的木质包装中截获1头活体蜗牛,经中山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鉴定,并经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复核,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有害生物--散大蜗牛(Helixaspersa Müller 1774).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江苏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绵羊毛进行现场检疫时,检出大量软体动物,经南通局植检实验室形态鉴定后,送至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食中心实验室复核,确认为检疫性软体动物——地中海白蜗牛(Cernuella virgata),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进境绵羊毛中截获该检疫性软体动物。地中海白蜗牛(即普通白蜗牛)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柄眼目(Stylommatopgora),湿螺科(Hygromiidae),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和西欧地区,非洲西  相似文献   

7.
2012年1月6日,广东东莞局对从多哥进境的原木施检时发现一种软体动物蜗牛。经东莞局技术中心鉴定,并经广东局技术中心复核,确定结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Bowdich)。这是东莞口岸首次从进境的原木中截获到该有害生物。为防止疫情传入,东莞局及时对该批原木实施了熏蒸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来自荷兰的宝莲灯(Medinilla magnifica)盆花进行检验时,检出活体蜗牛,经形态鉴定及分子比对,并由福建局周卫川研究员复核,确认为检疫性软体动物散大蜗牛(Helix aspersa Müller)。这是北京口岸首次检出,也是全国口岸首次从进境盆花货物中截获该检疫性软体动物。散大蜗牛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分布于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土耳其和黑海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从美国进境的生菜种子中截获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 wilt vi-rus,TSWV),这是我国首次在生菜种子中截获该病毒。广州检验检疫局对该批种子实施了监督销毁处理。TSWV属于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A2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同时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福建口岸从比利时进境的废塑料中截获一种新蜗牛,为确认其分类地位,按Dillon(1984)的形态分类系统和《软体动物常规检疫规范(SN/T 3067-2011)》的方法,通过贝壳特征的观察和测量、生殖系统的解剖和描述进行形态鉴定,并用通用引物扩增和测序获得COI基因序列片段,经Gen Bank比对确认,鉴定其为灌丛蜗牛(Arianta arbustorum(Linnaeus,1758))。该蜗牛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在中国尚无分布,建议有关部门对其实施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