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托中日合作第二期黄河中游流域防护林建设项目,以昕水河流域的典型地区吉县、大宁、蒲县、隰县4个县为试验点,运用三分式径流增肥整地技术对该地区土壤理化性质、蓄水能力展开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0 cm~60 cm土层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平均提高了6.4%~7.8%和8.8%~11.2%,特别是0 cm~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孔隙状况得到极大改善;4种三分式径流增肥整地方式0 cm~4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有较大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1%,21.21%,17.0%,3.2%,38.1%,51.1%和22.5%;水平沟整地秋季、春季土壤含水率分别比对照高1.1%和1.3%,相对提高了5.7%和13.7%.鱼鳞坑整地秋季、春季土壤含水率分别比对照高1.1%和2.4%,相对提高了5.5%和26.4%.在最干旱的6月份,水平沟整地和鱼鳞坑整地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2.5%和2.4%,相对提高了35.7%和37.5%.  相似文献   

2.
笔者基于三分式径流增肥整地的方式,分析了山西省黄土丘陵区相同林龄(8 a)4种不同营林模式下林地土壤孔隙和养分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水平沟整地优于鱼鳞坑整地;土壤养分改善状况总体表现为水平沟整地优于鱼鳞坑整地;总体来看,营林模式一[水平沟(A/B)整地+针阔块状混交+壮苗+抚育]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从林区营林整地的作用着手展开论述,并对林区营林整地以及造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立体方型整地造林 ,不仅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和其它整地类型相比 ,还能减轻水土流失 ,且作业技术简易宜行 ,省工省力 ;适用于所有的坡向、坡位和坡度 ,有广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柳杉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福鼎市点头镇开展了柳杉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效果的比较研究,根据不同整地方式对柳杉早期生长性状的测定分析,表明:是否炼山与挖穴规格对柳杉幼林的生物量,特别是根系生物量的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此外,不同整地方式对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凤城边门苗圃的山区气候和土壤特点,采用垄作、床作、畦作3种整地方式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辽东地区核桃楸育苗选择垄作整地方式比床作和畦作整地效果好,能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和生根量。垄作比床作和畦作整地育苗地径提高71.74%和122.54%,其他各项指标提高的幅度也都达到了55%以上。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不同苗木类型与整地方式造林早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有一定影响,而在第3年则对幼林树高和抽梢高起着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昆明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区,物种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较强适应性、协调性和代表性的优良乡土树种.但是长期以来,昆明地区的荒山绿化树种基本上是松柏类、桉树,荒山造林树种单一、景观单调、生态功能较差,不能充分体现昆明优越的自然地理特色,与云南"植物王国"的美誉极不协调.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关部门对本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育苗、造林技术不过关,缺乏相应的配套技术等.本试验通过对乡土树种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效果对比试验,旨在为昆明地区乡土树种造林提供配套技术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火炬松、广西岑溪马尾松和上杭马尾松3个种源进行生长状况和不同整地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和岑溪马尾松的生长量明显高于上杭马尾松,而且造林费用低。通过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模式造林林分生长比较试验,看出了3种整地模式对幼林林分生长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推行块状整地挖穴造林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造林成本,提高林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不整地造林效果的研究,发现不整地的土壤含水量略高于整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不整地与整地没有明显变化;不整地与整地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总体没有明显差异。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造林找到了一条捷径,节省了大笔整地费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肥力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做了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楠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功能,结果表明:营造楠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楠木人工林比杉木能更好地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不同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6月份穴状抚育,9月份全垦抚育对秃杉幼林树高、胸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二代幼林采用3种抚育方式:①全面劈草;②全面劈草,局部松土除草;③全面松土除草。通过3年试验观测,结果表明:①和②方式比③方式植被覆盖度分别大24.3%~41.3%和22.8%~34.6%,表层土壤的侵蚀度下降50.1%和40.6%,A0层覆盖率分别提高57.1%和54.7%;3种抚育方式对杉木幼林的树高和冠幅生长无显著差异,但对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抚育效果以②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1年生樟子松和落叶松林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开沟或穴状整地方式营造的“两松”林分比全面整地方式造林的树木提前2 a进入高、径生长速生期。开沟整地的18年生樟子松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的每公顷高出0.396倍。开沟整地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常规整地高出0.23倍。开沟整地方式的落叶松林分中土壤含水率为16.95%,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9个百分点;容重比常规整地的减少0.29 g.cm-3,总孔隙度比常规整地的增加9.8个百分点。有机质、有效N、全N分别比常规整地的高出2.07、2.33、1.51倍。  相似文献   

17.
毛竹纯林长期经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竹木混交林和改为毛竹纯林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林地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土壤的自然肥力均高于相近地段上相同立地条件的毛竹纯林。毛竹纯林随经营的期延长,其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下降趋势,这是毛竹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经营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茶树与板栗、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pH、氮、磷、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均高于纯茶模式,其中脲酶活性增幅较大,CGT、CT模式比T模式分别增加了134.6%、105.1%;各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差异较大,CGT、CT、T模式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依次为0.746、0.557、0.453,表明复合模式将有利于提高茶园的土壤肥力,这样既提高了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又实现了土壤肥力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