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条山林区位于山西省南端,是典型的土石山区。从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选择、树种配置、混交类型、混交方法、混交比例、模式配置等方面介绍了混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雁门关土石山区为例,通过对雁门关自然概况的调查及油松、山杏(桃)生境习性的分析研究,结合多年林场工程绿化的造林经验,把径流整地、容器造林、保水剂应用、覆盖保墒等造林关键技术应用到混交造林实践中,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今后的土石山区造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晋西地区乔灌混交、针阔混交造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模式适宜条件、技术思路、造林技术措施、配置规格、造林效果5个方面,对刺槐+紫穗槐混交造林模式、侧柏+刺槐混交造林模式、油松+刺槐混交造林模式、侧柏+紫穗槐混交造林模式、油松+柠条混交造林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油松、柠条为主的乔灌混交造林模式,在成活率、保存率及其它各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吕梁山油松和辽东栎人工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辽东栎是山西省的乡土树种,其针阔混交天然林在吕梁山上分布较广。笔者介绍了造林地的概况和造林树种的选择。从整地、苗木处理和造林3方面阐述了油松和辽东栎的混交造林技术。最后从抚育、补植、管护3方面提出了造林后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林区气候干旱,地貌以土石山地为主,造林难度大且成活率低。从造林树种、造林模式、苗木选择以及造林地整理、造林后抚育等方面介绍了五台山半干旱土石山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树种选择、混交方式及造林密度、整地挖穴、栽植、幼林抚育、保护管理、立地条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治沙造林技术,把樟子松及锦鸡儿混交造林方式从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厦门城市生态风景林景观改造树种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香樟与海南蒲桃带状混交造林胸径与树高的生长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香樟生长适应性强、长势好,海南蒲桃表现一般。块状混交造林树种生长适应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南洋楹香樟刺桐高山榕木棉。从整体分析及样地调查来看,南洋楹、香樟混交造林长势较好,可以推广应用,刺桐表现一般,高山榕和木棉表现较差。3种造林方式中树高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带状混交造林方式与带状纯林、块状混交在胸径生长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退耕还林造林实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河南省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 ,并主要从树种结构、抗旱造林的技术方法和乔灌草混交造林模式三个方面介绍了退耕还林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效果进行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下香樟树保存率存在差异,纯林造林保存率较高,达90.10%;混交造林保存率较低,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保存率仅为74.48%、73.96%。带状混交造林生长最好,平均树高达7.74 m、平均胸径达9.43 cm,生长效果从高到低为带状混交造林>块状混交造林>带状纯林,带状混交造林与块状混交造林、带状纯林造林在树高、胸径生长水平上均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带状纯林造林和块状混交造林间不存在显著差异。8年生香樟树生长径阶呈正态分布,胸径处于5.0~6.9 cm株数分布最多,占调查样地总数的33.86%,径阶分布区为5.0~10.9 cm,占样地调查总株数的78.48%,胸径分布小于5.0 cm和胸径处于11 cm以上均占总数的10.7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混交造林树种,营造了方竹混交林。2004年开展了金佛山方竹混交造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初报工作,获得金佛山方竹与枫香、鹅掌楸混交造林推广模式。为了进一步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阔叶混交树种,2008年又开展了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阔叶混交林在竹林生长及竹笋产量方面8 a差异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在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方面效果明显,适宜与枫香、鹅掌楸、厚朴、桦木、木荷、檫木等混交造林,阔叶树与方竹的比例宜1∶10~15。  相似文献   

11.
李春宇 《防护林科技》2012,(3):95-95,106
文章论述了多样性混交造林的类型及混交造林的意义.以鸡东县永和施业区为例分析了混交造林的效益,指出:采用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混交造林,能够显著提高林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造林区划,树种选择,混交模式,栽植密度、整地方式苗木规格,栽植技术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等方面对绿化大苗的造林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和胡桃楸同为我国东北地区三大珍贵阔叶用材林树种,由于传统混交造林模式中,水曲柳、胡桃楸主要和落叶松进行混交造林,两者直接混交造林较为少见。为探索新的混交模式,文章对水曲柳、胡桃楸的隔行混交造林技术进行了对比试验,为今后生产造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芳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61-62,F0004
工程造林是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气候、土壤、自然资源方面简要介绍了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的概况,并针对该区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造林树种的选择、节水抗旱技术的使用、科学栽植、加强幼林抚育、实行封造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宜君县土石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造林时间选择、提前整地、地膜覆盖、容器苗造林、保水剂的应用及生根粉的应用六个方面,总结出适宜宜君县干旱半干旱土石山区的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曾劲 《绿色科技》2021,(5):122-124
指出了楠木与杉木作为我国南方省份育林的主要树种,在推动森林建设、扩大繁育珍贵树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广东省连山林场造林实践为例,对楠木与杉木混交的造林技术与管理经验进行了分析,针对楠木与杉木混交建设项目目标与现状,提出了楠木与杉木混交技术要点。为了实现良好的造林效果,需做好后期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安全等养护工作,加强造林管理,逐步扩大九连山林场造林面积。  相似文献   

17.
在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上,按照不同沙丘部位,选择不同造林树种进行了杨树用材林模式、樟子松杨树针阔混交造林模式、阔叶树混交造林模式、乔灌混交造林模式、针针混交造林模式等5种更新模式造林,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樟子松混交林的生长量与生态效益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在沙丘下部与丘间低地杨树的生长量明显高于樟子松.降低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栓皮栎是中条山林区土石山区重要的阔叶造林树种之一。几年来对石门林场造林、育苗技术进行总结,整理出一套适合晋南土石山区的栓皮栎采种、播种育苗、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应用"江苏省营造林信息管理软件"提取江苏省2015年造林数据,从区域结构、工程类别、树种结构、造林地类型、权属结构、混交结构等6个方面对造林实绩进行了分类概述,从江苏省造林趋势、造林分布、经济林果比例、造林苗木标准等方面分析了5大特点,总结了造林经验与值得肯定的做法,并提出了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改进营造林抽样方案等对策,以期为江苏今后造林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土石山区造林困难的原因是缺水,必须采取抗旱造林技术。介绍了平遥县在干旱土石山区造林的主要经验:一是选用耐旱树种;二是整地集流;三是采用容器苗造林技术;四是保水剂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