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实验室确诊狂犬病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检查神经细胞中的Negri体。经典的方法是切取海马角或小脑(一般认为牛取小脑检出率较高)作石蜡切片H.E染色或Mann染色,认为这样可获得20%的检出率。我们在实际工作经过26例水牛狂犬病死后诊断的实践,认为大脑皮层触片法对于水牛狂犬病的诊断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2.
为防治水牛狂犬病,从1982年起我们陆续对8例被咬伤水牛进行了疫苗免疫,取得满意效果。采用地鼠肾细胞培养的人用狂犬病佐剂苗,对确认被狂犬咬伤的水牛作紧急预防接种。剂量为人用的五倍,即每次10毫升,按0、3、7、14、30天各一次,共五次行颈侧深部肌肉注射。结果:8例免疫接种疫苗的水牛,注苗  相似文献   

3.
于宏 《中国奶牛》2011,(17):62-63
泰安周边某奶牛场先后有8头奶牛发病,临床症状疑似狂犬病症状。采集死亡牛小脑、大脑皮层、大脑海马回等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常规切片染色。结果表明,在小脑、大脑海马角神经细胞的胞浆内发现嗜酸性包涵体,证实该奶牛发病为狂犬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市在解放前即有发生。近三年来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咬伤而死亡的17人,被咬伤的家畜发病死亡的有耕牛51头,猪49头,驴4匹。为防止狂犬病发生,我们采取了一系例措施,使疫情有所控制。  相似文献   

5.
人的神经元能表达先天性免疫应答受体-Toll样受体3(TLR3)。TLR3的水平在病理条件下会增加,如大脑受到病毒感染时。在本试验中,笔者进一步研究了人类神经元细胞在受到具有神经毒性的狂犬病病毒(RABV)感染时,神经元中TLR3的含量、细胞定位及作用。经狂犬病病毒感染后,TLR3不仅存在内含体内,而且存在于耐去污剂的外周包涵体内,而未受狂犬病病毒感染时,TLR3仅存在于内含体内。除了TLR3以外,这些包涵体内还有病毒基因组和病毒蛋白(N蛋白和P蛋白,但是没有G蛋白)。用电子显微镜对包涵体的大小和组成以及外层膜的缺失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它们与之前所描述的病小体相符。在没有TLR3时不形成Negri小体,并且脑组织未受到太严重感染的TLR3-/-小鼠的存活率比野生型小鼠高。这些观察结果证实,TLR3是参与狂犬病病毒空间排布的主要分子,能诱导Negri小体的产生以及病毒的复制。该研究揭示了病毒利用细胞内蛋白和区室化作用使自己生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1986年9年,我省肥东县店埠镇南院村相邻的自然庄在近1个月时间内有5头青、壮年水牛相继发病死亡,病程5—13天。临床以神经症状为主,攻击人畜为主要特征;5头水牛生前无咬伤史,死后亦未见咬伤痕。以其中一头水牛脑作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脑组织触片经Seller氏染色镜检,可见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双抗处理后脑内接种幼龄小白鼠,可使小白鼠麻痹后死亡。肌肉接种年轻家兔,亦可使部份家兔麻痹后死亡。将一代鼠脑毒肌肉接种于未行狂犬病疫苗防疫的幼狗,可致后肢麻痹,但食、饮欲无明显变化,观察两个月没有死亡且逐渐康复。狂犬病免疫血清对分离的病毒有明显中和作用,它可能是一株对水牛致死而对犬非致死的狂犬病街毒。  相似文献   

7.
犬瘟热的微生物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临床诊断为犬瘟热的14例病犬,取其脑组织,运用细胞培养、合胞体检查、包涵体检查、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等5种检测方法,就犬瘟热的微生物学诊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犬脑组织块与猫胚(FE)细胞或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共同培养,盲传的培养物出现不稳定的细胞病变,通过对不同代次的培养物检查包涵体,并作超薄切片或负染,电镜观察犬瘟热病毒(CDV)粒子,证实分离到CDV野毒。病犬脑组织切片经HE染色检查包涵体及用CDV荧光抗体直接法检测脑抹片及接种犬脑的细胞培养物,均获得一定的阳性结果。建立的改良离子捕获电镜法,用于检测犬脑匀浆和犬脑接种细胞培养物,与离子捕获电镜法、免疫电镜法及直接电镜法相比,效果更为理想。14例临床诊断为犬瘟热的病犬,综合运用上述微生物学手段检测,结果为12例阳性,2例疑似。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诊断过几起牛狂犬病病例,多数为奶牛,也有黄牛,多者死亡十几头,少者数头,少数病例有狂犬咬伤史,多数病例未见狂犬咬伤史.发病牛几乎100%死亡,对患病牛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凭借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尸体剖检综合诊断了1例黄牛狂犬病.发病牛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涎,头颈后仰,四肢僵直,顶撞其他牛.尸体剖检可见大网膜、心内外均散在或密布出血点,左右心室腔积有大量血凝块.脑充血和水肿,脑膜静脉扩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脑血管严重充血,脑神经细胞多数自溶,在小脑的浦肯野细胞浆、海马多形细胞浆和脑干多极运动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狂犬病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在部分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形成淋巴细胞性"管套".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养犬热”,养犬数量不断增多,狂犬病流行范围扩大,病犬咬人事件时有发生,致死人数逐年上升,为害极大.据报道,河北保定市1987年只有1例狂犬病患者,1989~1990年猛增至26例;上海市1994~1995年有8万多人被犬咬伤,1995年比上年上升28%,1989~1995年有13人被狂犬咬伤死亡;湖南调查10个县市,1970~1991年因狂犬病死亡895人.1临床症状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病毒感染性传染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人和一切温血动物对本病均属易感者.人们通常因被犬(或其…  相似文献   

11.
探讨犬咬伤的紧急处理。方法:以某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犬咬伤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犬咬伤后紧急处理办法及免疫方法,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随访1年狂犬病发作情况。结果:经过紧急处理之后,154例患者的伤口全部愈合。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经过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感染消除,伤口愈合;无1例患者发生狂犬病。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犬咬伤伤口,并给予患者疫苗接种及被动免疫,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狂犬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探讨犬咬伤的紧急处理。方法:以某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犬咬伤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犬咬伤后紧急处理办法及免疫方法,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随访1年狂犬病发作情况。结果:经过紧急处理后,154例患者的伤口全部愈合。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感染消除,伤口愈合;无1例患者发生狂犬病。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犬咬伤伤口,并给予患者疫苗接种及被动免疫,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狂犬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若干年来,本院在收治病畜中,先后观察了29头水牛狂犬病病例的临床症状,并随机选择其中5例死亡水牛的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有些与文献记载不同,现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及猪瘟的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效果等情况,本试验应用ELISA试剂盒,对江西省部分地区的11个规模化猪场56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伪狂犬病及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受检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抗体水平均较好,有6个猪场合格率100%,另外有5个猪场检出野毒抗体阳性;而猪瘟抗体水平不理想,仅有2个猪场抗体合格率达到70%.结果表明江西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中伪狂犬免疫效果较好,但是猪瘟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通常临床症状出现后100%死亡,95%的人类狂犬病死亡是因被带病毒的犬猫咬伤造成。通过RT-PCR方法用狂犬病病毒基因N基因和G基因两对引物均能在患病狐狸脑组织样品中扩增出特异性预期条带,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诊断,判定狐狸感染狂犬病病毒,具体的狂犬病毒株类型有待于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患病犬是主要传染源。我国96.85%狂犬病病人为病犬咬伤所致[1]。其中有17.8%是被所谓“健康”带毒犬咬伤致病的[2]。王伟红等用WHO推荐的实验方法检测出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诱导产生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从而进一步证实狂犬病病毒隐性感染的存在[3]。它的存在是狂犬病暴发或流行的潜在因素。因此,掌握犬狂犬病病毒隐性感染流行率对于制定防制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撷取国内报道的有关资料汇集概述。1地区分布从1991年到1995年间,统计检查广东、山东、福建、浙江四省13市县健康犬2775只,检出…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为狂犬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人畜共患病,狂犬病主要通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传播,但也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感染动物的唾液而传播,目前此病感染后死亡率高达100%,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近年来,农村犬只数量有增多趋势,而与之配套的农村犬只管理办法落实难度大,各项措施到位率低,加上农村无主野犬捕杀难度大、力度不够,导致近年农村人感染狂犬病疫情的病例有增多趋势.农村狂犬病的防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和互动.做好农村狂犬病防控工作要求:配合联动,协调各部门职能关系,定期组织联席会议,逐渐制度化;重视宣传,提高认识,提升农村人员对该病的防患意识;加强管理,规范行为,落实好农村犬只管理制度,限制农村犬放养,提倡拴养;强化农村狂犬病的防疫接种,遏制疫源,确保免疫率达100%.此外应注意捕杀农村流浪野犬,自根源上有效预控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春,我县新安、三桥西区的三祝、小市两乡先后发生七起耕牛死亡。我们始终观察了七头耕牛发病的临床表现,随机选择其中一头水牛的脑组织送安徽省动检所作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狂犬病。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情况,有些与文献记载不同,故整理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七例病例中,黄牛3头,水牛4头,年龄在3~12岁,病程为4~10天,后全部死亡,死亡率达100%(其中在发病第4天死亡2头,第5天死亡2头,第7天死亡2头,第10天死亡1头),无犬咬伤史。经调查,该地区无病狗发病史和过往踪迹。  相似文献   

19.
用RT-PCR方法检测重庆地区2009—2010年发生的36份临床疑似狂犬病脑组织样品和969份临床健康犬唾液拭子样品,并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阳性样品进行疫情溯源。结果从20份临床疑似狂犬病样品中检测出狂犬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未免疫的流浪犬是主要的传染源,而农民(55.95%)和儿童(30.95%)是最容易受到狂犬攻击的人群。从969份临床健康犬唾液拭子和犬脑组织样品中未检出阳性样品。因此重庆地区狂犬病防控应加强对犬的免疫及流浪犬的管理,实行强制性疫苗免疫,加强对儿童和农民的狂犬病知识宣传和安全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应用Vero-E_6细胞从患狂犬病死亡的梅花鹿脑组织中分离出一株狂犬病病毒,经免疫荧光检查,能与狂犬病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其与人狂犬病阳性血清的结合能被抗狂犬病马血清阻断,所分病毒能通过0.45μm滤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颗粒清晰可见,为长柱状。Vero-E_6细胞培养本病毒不致细胞病变。在病毒接种第2天,细胞感染率在50%以上,第5天可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