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小麦新品种西农20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设计播期(T1~T3,主因素)和3个播量(C1~C3,副因素)的裂区试验,以探讨播期和播量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农20籽粒产量和品质特性受播种期与播量互作效应的影响显著。籽粒产量最高(7 503.5 kg·hm~(-2))的播种期和播量组合模式为处理T2-C2(10月13日播种,播种量为150 kg·hm~(-2)),该处理有效穗数最多(689.4×10~4·hm~(-2)),穗粒数最高(33粒),且具有适宜的千粒重(40.4 g)。其次为T2-C1(10月13日播种,播种量为180 kg·hm~(-2))和T1-C1(10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0 kg·hm~(-2))组合,也可以获得7 100 kg·hm~(-2)以上的高产。播期和播量处理组合对西农20品种的籽粒容重、面粉吸水率和沉降值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其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湿面筋含量影响较大。T3-C2处理组合有利于西农20的面团稳定时间(14.6 min)形成;T2-C1处理组合有利于蛋白质(15.8%)和湿面筋(33.8%)的积累和形成。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西农20优质高产的适期播种期为10月13日左右,播量应控制在120~150 kg·hm~(-2);晚播或大播量均降低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高效、优质黑小麦新品种,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对引进的5个黑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农大3753产量最高,为7 410.3 kg/hm~2,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8.97%;陇紫麦2号产量位居第二位,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43%;西农黑大穗(CK)居第三位,为6 238.2 kg/hm~2。  相似文献   

3.
晚播条件下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扬麦22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密度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对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得出晚播条件下扬麦22最佳密度、施氮量组合是密度为300×104株·hm~(-2),全生育期施纯氮180~240kg·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合理施肥,2015年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水稻施肥总养分量一致的条件下,设计3种氮磷钾施肥比例,试验测定了植株光合速率、养分积累,考查了植株生长情况,研究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2为最佳,施肥总量为尿素266 kg·hm~(-2),磷酸二铵120kg·hm~(-2),硫酸钾158kg·hm~(-2),养分比N∶P2O5∶K2O=2.6∶1.0∶1.4,总养分278kg·hm~(-2)。在该施肥比例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效促进水稻植株光合,增加植株养分积累,促进水稻植株生长,收获期茎蘖数增加1个·穴~(-1),穗粒数增加3个·穗~(-1),粒重增加1.2g·穴~(-1),谷草比提高0.19,产量增加3.8%,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提高了1.1%、15.2%,垩白率降低17.8%,改善了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验确定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与播量。[方法]于2014-2015年与2015-2016年在曲周试验站,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种方式(匀播(Y)与条播(T)2个水平),副因素为播量(187.5kg·hm~(-2)(R1)、225.0kg·hm~(-2)(R2)、262.5kg·hm~(-2)(R3)和300.0kg·hm~(-2)(R4)4个水平),调查小麦的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结果]匀播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内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边行穗数在干旱年型(2016年)显著低于条播,而千粒重显著高于条播,其它产量性状与条播差异不大,平均产量匀播在2015年、2016年分别较条播提高5.1%与5.7%;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在多雨年型降低播量有利于产量提高,在干旱年型增加播量有利于产量形成,小麦播量在225.0~262.5kg·hm~(-2)时产量稳定性较好。[结论]在麦棉套作模式下,采用匀播技术,播量控制在225.0~262.5kg·hm~(-2)间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密度与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黑龙江省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3个水平,即A1(尿素280kg·hm~(-2)、磷酸二铵210kg·hm~(-2)、硫酸钾70kg·hm~(-2)),A2(尿素4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硫酸钾100kg·hm~(-2)),A3(尿素52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硫酸钾130kg·hm~(-2));以种植密度(B)为副区,设定5个不同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和12.0万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德美亚1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及千粒重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德美亚1号的穗粗、穗长、出籽率随施肥量增加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相同施肥水平上,穗长、穗粗及行粒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当种植密度为B3时,千粒重最重为337.23g。此外,各肥密处理组合产量以A2B3处理(尿素400kg·hm~(-2)、硫酸钾1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9.0万株·hm~(-2))最高,其次A3B3(尿素520kg·hm~(-2)、硫酸钾130kg·hm~(-2)、磷酸二铵390kg·hm~(-2),9.0万株·hm~(-2))处理。  相似文献   

7.
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和密度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播期(9月26日, 10月2日, 10月8日, 10月14日和10月20日)和3种栽培密度(120万, 240万和360万·hm~(-2))及其互作对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均随着播期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月2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且以240万·hm~(-2)处理最高,为9 613.5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公顷穗数最高值出现在9月26日—10月2日播种的处理,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20日播种的处理,在其处理下,密度为360万,240万,120万·hm~(-2)的公顷穗数分别为513.0万穗,487.5万穗和399.0万穗·hm~(-2),分别比10月2日播种的减少了118.5万穗,123.0万穗和177.0万穗·hm~(-2)。播期和密度对济麦22的千粒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千粒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2日播种,密度为120万·hm~(-2)的处理,为42.7 g,3种密度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播期10月20日的处理。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冬小麦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最大的均为播期。以上研究表明,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该地区的推荐播期为10月2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40万·hm~(-2)。  相似文献   

8.
以晋太182冬小麦为试材,设置2个追肥时期(起身期、拔节期)和5个追肥量(0,75,150,225,300 kg/hm~2),研究不同追肥时期、不同追肥量对晚播冬小麦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肥量水平相同时,起身期和拔节期追肥都有利于冬小麦籽粒产量提高。在同一追肥时期,追肥可改善小麦穗部性状,在0~300 kg/hm~2的追肥范围内,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穗粒质量、穗质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增加,并且追肥量越多晚播冬小麦的产量越高;追肥量为0 kg/hm~2时,产量最低,为5 227.78 kg/hm~2;追肥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6 244.44 kg/hm~2,与不追肥处理相比增产19.4%。追肥时期和追肥量互作对晚播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起身期不追肥产量最低,为5 166.67 kg/hm~2;起身期追施300 kg/hm~2产量最高,为6 288.89 kg/hm~2,与不追肥处理相比增产21.7%,与拔节期追施300 kg/hm~2相比增产1.4%。在0~300 kg/hm~2的追肥范围内,起身期和拔节期追肥均可提高晚播冬小麦的产量,其表现为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最适施肥方式为起身期追施300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掐尖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掐尖大豆产量和性状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使对掐尖大豆产量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N 52.5 kg·hm~(-2),P_2O_5 105.0 kg·hm~(-2),K_2O 75.0kg·hm~(-2)的T5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0%以上。合丰50品种中还产生了一个有增产效果的处理,即施N 18.8 kg·hm~(-2),P_2O_5 75.0 kg·hm~(-2),K_2O66.0 kg·hm~(-2)的T1处理,较对照增产3.04%。  相似文献   

10.
旱地冬小麦品种普冰151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目前已通过甘肃、河南、陕西三省审定。为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为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按照不同肥力、播量、播期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3次重复,研究了播量、播期和肥力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冰151高产高效节支的最佳播期为10月5日前后,播量为330万苗·hm~(-2),肥力为氮肥(纯氮)150 kg·hm~(-2)、磷肥(P_2O_5)100 kg·hm~(-2)、钾肥(K_2O) 1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搜集10个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在粮棉轮作模式下种植,通过调查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经济系数、小麦籽粒产量等性状指标,旨在筛选出适宜粮棉轮作模式下的耐晚播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是影响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关键因素,穗粒数与单位面积穗数呈反比趋势,千粒质量与经济系数差异不大,其中轮选10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分别达到768×10~4穗·hm~(-2)、30.5粒、42.0 g与9 825 kg·hm~(-2),是粮棉轮作模式下耐晚播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宜盐碱砂土地小麦种植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选用淮麦33为供试品种,通过调整不同生育期肥料施用类型及用量,制定不同的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的最佳施肥模式。[结果]基肥为复合肥37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225.0 kg/hm~2的施肥模式(1)相较于基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87.5 kg/hm~2的施肥模式(2),在植株形态、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理论产量和投入产出比较高。[结论]处理(1)是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小麦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天优华占为材料,头季设置5个氮肥水平(N0:0kg·hm~(-2)、N1:69.00kg·hm~(-2)、N2:138.00kg·hm~(-2)、N3:207.00kg·hm~(-2)、N4:276.00kg·hm~(-2)),再生季统一施用氮肥160.50kg·hm~(-2),研究其对再生稻头季光合物质生产、两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加头季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促进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与N0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头季产量增加了12.12%~23.35%,N3处理最高。穗数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再生季产量N4处理较0kg·hm~(-2)氮肥处理减少4.73%,其余处理产量增加1.61%~5.54%。再生季产量结构表现为穗数随头季氮肥增加呈减少趋势,穗粒数逐渐增加。试验表明,在福建中部山区条件下,天优华占再生季施用氮肥160.50kg·hm~(-2)条件下,头季氮肥用量为174.12kg·hm~(-2)最佳,可以充分发挥头季产量潜力,同时对再生季产量无显著影响,实现两季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一次性基施不同用量的中化蓝麟335高磷型复合肥(12-40-5,含Zn 1%,S 6%)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蓝麟335高磷型复合肥可有效缓解甘肃区域玉米缺锌、磷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一次性基施蓝麟335 563 kg/hm~2+尿素506 kg/hm~2,与传统施肥、当地推荐施肥相比,在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千粒重方面表现优异,比习惯施肥产量增加2 130 kg/hm~2,增产14.0%,增收4 036.0元/hm~2,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郑禧991萝卜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水果萝卜品种,目前市场对水果萝卜需要量迅速增加。为提高郑禧991萝卜的商品性和生食口感,在栽培方面应注意:适期晚播,加大密度,最佳种植密度为83 370株·hm~(-2),选好茬口,注意施有机肥,在萝卜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合理水肥管理和虫害防治,收获期定在-3℃前收获,经霜后口感更好。一般产量为4.5万~6.0万kg·hm~(-2)。还可以贮藏后销售,贮藏方法有冷库和土窖贮存。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水稻田土壤养分与施肥情况调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4月,在天津市主要水稻种植区域选择18个代表点,通过采集土样和理化指标检测、施肥情况调查,并与2008年土壤检测、农户施肥调查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田土壤肥力处于中高水平,10年来,pH值降低0.2,有机质提高1.4 g·kg~(-1),水溶性盐提高0.97 g·kg~(-1),全氮降低0.1 g·kg~(-1),有效磷增加14.1 mg·kg~(-1),速效钾增加14 mg·kg~(-1);天津市水稻施肥水平提高明显,平均施氮磷钾纯养分总量减少18.9 kg·hm~(-2),纯氮增加2.7 kg·hm~(-2),五氧化二磷减少51 kg·hm~(-2),氧化钾增加29.4 kg·hm~(-2)。施肥成本平均减少600元·hm~(-2),有效降低了施肥量,施肥结构不断调整;最后,针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现状,提出了水稻田施肥原则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06-110
通过研究不同氮钾比对湘西南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探索出生产湘西南特色优质烤烟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烤烟种植施氮量在112.5~142.5 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烟叶产量明显提高;当氮钾比为1∶3.0时,烤烟产量、产值最高,质量最优。建议氮肥施用量为127.5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82.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追肥时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玉米生长季节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T1:对照;T2:基肥60 kg·hm~(-2),拔节期追肥90 kg·hm~(-2);T3:基肥6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90 kg·hm~(-2);T4:基肥60kg·hm~(-2),孕穗期追施90 kg·hm~(-2) 4个处理,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T3株高最高,高于对照69.55 cm,差异显著,T2、T4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长度T3最高,高于T4处理2.74 cm,无显著差异,两个处理显著高于对照,T2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施肥可以促进玉米根系数量增加,成熟期3个施肥处理根系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T3处理处于最高值;根系鲜重T3高于对照7 223.20 kg·hm~(-2),差异显著,T4、T3之间无显著差异,T2显著低于T3处理。综合分析认为,T4处理效果最佳,玉米生长期追肥最宜在大喇叭口期。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水平对漳州香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在漳州市香蕉园地力条件下,要达到每公顷45t左右的香蕉产量,施肥量分别为N 675 kg·hm~(-2)、P_2O_560~120 kg·hm~(-2)、K_2O 900~120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1:0.1~0.2:1.3~1.8。在沙性较强的土壤,硫肥(S)适宜用量为90 kg·hm~(-2),镁肥(MgCO_3)则为75 kg·hm~(-2)。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7.8%。增施磷钾肥,可明显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施硫肥可明显提高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和常规施肥相比,平衡施肥平均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提高6.9%,维生素C提高9.0%,还原糖提高22.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陕西省油菜土壤肥力和施肥现状,对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1个县2 576个土壤数据和"3414"肥料实验数据以及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油菜地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为69.0 mg·kg~(-1)、18.5 mg·kg~(-1)、148.4 mg·kg~(-1)、14.3 g·kg~(-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分别提高了40.8﹪、176.1﹪、6.8﹪、33.6﹪,说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了改善。陕南油菜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的投入量分别为162 kg·hm~(-2)、69 kg·hm~(-2)和28.5 kg·hm~(-2),与油菜对氮磷钾吸收量相比,油菜地氮、磷盈余量分别为46.5 kg·hm~(-2)和19.5 kg·hm~(-2),钾亏缺量为126 kg·hm~(-2)。今后陕西省油菜地施肥的重点是减少氮肥投入,平衡磷肥用量,适当增加钾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