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针对新时期水稻发展战略需求,广东省采取多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稻的优质化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简称“广东水稻所”)作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主力军,育成了一大批水稻品种和材料,正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水稻生产提质增效。以2003—2020年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通过结合广东水稻所在此时间阶段的品种推广情况,分析研究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和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在省内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为客观认识广东省水稻种植结构变化趋势和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保证了广东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其中广东水稻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且品种播种面积每年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如吉丰优1002、广8优金占、广8优165、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和五山丝苗等拥有较大的播种面积。广东在众多优质稻品种的带动下提高了全省的稻米优质率。水稻育种的创新发展能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了我国的口粮安全。在今后育种目标上,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要...  相似文献   

2.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返地式卫星搭载特青2号、特三矮、长丝占等水稻品种进行太空诱变处理,结果显示,粒形椭圆、米质三级的特青2号和特三矮突变产生了粒形细长、米质一级、综合性状好的材料;粒形细长、米质优的长丝占后代,出现了结实率比原种高并保持米质优的变异。表明太空诱变出现的变异类型丰富,产生的有益变异有利于实现育种目标,是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蒲瓜属于葫芦科葫芦属栽培种,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长。其肉质软滑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顾广东蒲瓜 60 年育种研究的历程,这是广东蒲瓜品种从农家种向一代杂种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蒲瓜育种起步晚,前期进展慢。20 世纪 60 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蒲瓜资源调查及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至 90 年代中期共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蒲瓜种质资源 16 份,占全国蒲瓜收集资源总数的 6.6%,处于蒲瓜育种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 年后广东各地先后育成了美丰一号、美绿一号和粤丰一号等蒲瓜常规品种,以及早蒲 2 号、永乐、青秀、短瓠蒲瓜、利农杂交系列蒲瓜等一代杂交品种,广东蒲瓜育种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广东蒲瓜育种将在现阶段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耐寒(耐热)品种选育与保护地育种,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育种研究,提高广东生态区域蒲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促进广东地区蒲瓜育种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粮食问题,在总结过去育种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生态育种战略决策,50年代开展选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创以耐肥抗倒为主导的“矮化育种”工程,育成了人工杂交创造的矮秆类型广场矮等新品种;70年代开创以有效地提高光合效率为主导的“丛化育种”工程,育成了桂朝和双桂等名种;80年代根据我国国情的迫切需要,开创以“早长”孕大穗为主导的“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工程,育成了具有优异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点的超高产品种特青,其后又育成胜优等品种;90年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根深”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为优质遗传特性的表达提供丰富的营养为主导,率先开创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工程,它是前一工程的延伸,培育出富有生态针对性的优异品种类型,并逐步完善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而为提高农民种田的综合效益更锐意选育和积累多种纯合目标优势综合于一体的高质量、高效益、超优势稻。  相似文献   

5.
优质水稻特籼占25引种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籼占25是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用特青2号和粳籼89杂交选育成的水稻常规品种,于1996年引进海南省,经多年多点试验,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抗性强,适宜海南种植,2000年成为海南省常规稻当家品种,截止2010年12月,全省已累计推广42.76万hm^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双桂1号、双桂36号和丛桂226等半矮生性品种的株高遗传。结果表明,其半矮生性受二对基因互补作用的控制,基因型为sd-1 sd-1 dg(t)dg(t),sd-1和dg(t)分别渊源于矮仔占和桂阳矮1号。研究证明,“丛生快长型”籼稻育种是我国籼稻育种矮源利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稻育种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传统强项,该所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育成了感光型品种“包胎矮”和“包选二号”在华南稻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特别是“十五”以来,该所更加重视广泛收集、利用优异种质资源、采用系统选育、有性杂交和太空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产量、抗性和米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共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15个,并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综合多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体会,分析了广西区优质育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今后水稻优质育种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国外稻种资源在广东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在利用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水稻优质育种和杂交稻育种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利用外选35育成梅三五2号,矮三芦占,七袋占,绿黄占,七黄占,双七占等优质抗病新品种。利用外引资源育成优质稻主栽品种七桂早25号,七山占,粳籼89和特籼占等,育成杂交稻恢复系3550,4480,广恢122,广恢128等以及育成不育系粤泰A和泰丰A。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3个阶段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通过辐射育种和航天育种培育的水稻诱变品种在产量、品质或抗性性状等方面的改良提高.展望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的发展策略,提出把水稻诱变育种、分子育种及经典杂交育种等技术相结合,构建广东省水稻综合技术育种体系,进一步提升广东水稻育种的综合实力;加强优良水稻诱变品种示范推广,以水稻育种强省推进水稻产业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报道了几种核心种质,从一级的青六矮1号到七级的黄丝占、黄粤占的选育结果。分析了水稻核心种质对于水稻的品质、高产以及抗病的影响,还进行了核心种质育种的效率研究,在进行分析和对比之后,讨论了核心育种的关键和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白叶枯病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双抗”(同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品种,不但可减少农药使用量,还可达到增产节支及环保双重作用.选育优质高产的“双抗”品种,一直都是水稻育种的追求目标.针对育种目标,本所开展抗病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了感温型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广籼粘3号,该品种于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至今,对促进我国的粮食增产,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1996年以来,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开创水稻生态育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攻关,再创华南超级稻育种新辉煌。先后构建出"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在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一批达标优质超级稻,主要代表品种有: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桂农占和大穗高结实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等,这些超级稻正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豫南稻区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0%。自推广三系杂交水稻以来,常规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目前豫南稻区推广的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为汕优63。由于其品种单一,不抗白叶枯病,而且生产上所用杂交水稻种子有99%靠外省调入,种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于1988年引进广东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特青2号水稻品种,经试验、示范,于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现将其产量表现及利用情况简结如下。1 特青2号产量表现1.1 试验、示范产量结果 1989年在5个点试种,共种特青2号182.8亩,平均亩产稻谷497.7kg,其中有8.2亩平均亩产稻谷550.3kg,比同等条件下汕优63略为增产,比桂朝2号增产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水稻良种区域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广东省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90%左右。稻作科技进步为广东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育种经历了矮化育种-高产育种-超高产育种-优质稻育种一超级稻育种一优质超级稻育种若干阶段,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为确保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特优质株型模式的构想和育种实践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笔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在生态育种前两个株型育种发展阶段的基础止,积极开展半矮秆“早长”超高产特优质类型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以“早长”为主导的超高产特优质株型育种,可认为是我国水稻育种科学研究向前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水稻育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都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部公开发布的权威文件数据为依据,从国审水稻品种选育、超级稻品种选育和水稻推广主导品种育种3个层面,对我国“十一五”水稻育种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稻育种以杂交稻、籼稻为主的格局进一步加强,国审水稻品种中杂交稻品种数占总数的77.43%,其中又以三系杂交稻占统治地位,籼型水稻品种占66.32%;水稻育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自1996年中同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以来,广东省农科院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继承水稻生态育种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攻关,初步构建了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先后提出早长"根深"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等育种理论.育成了早长"根深"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胜泰1号、多穗"广适型"超级稻代表品种桂农占,大穗"广适型"优质超级稻代表品种玉香油占.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是超高产育种的又一新发展.是当前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矮化育种、丛化育种、早长育种3个生态育种阶段取得高产超高产育种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华南超级常规稻的选育研究,现已初步构建了华南超级籼稻育种体系,提出半矮杆早长“根深”和“广适型”(含大穗和多穗广适型)等华南优质超级常规籼稻育种株型模式,育成3个经国家认定的常规籼型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桂农占、玉香油占,储备了一批超级稻苗头新品种,同时也为杂交稻育种提供优异种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品种特青2号具有优异的株型和生理生态特性,超高产潜力,合理的产量结构及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特青2号是一个难得的、可成功利用的籼稻优异种质,利用它育成了胜优2号、特三矮,特籼占,广优青,盐恢599,恢复系129和培两优特青等优良的新品种(组)和新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华南型超级稻育种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农业部实施超级稻育种研究项目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超级稻育种获得全面成功。在国内基本形成了北方粳稻、南方籼稻、长江流域杂交水稻三个研究格局,其中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经农业部确认的28个超级稻品种(组合)中,华南有5个,即Ⅱ优明86、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天优998和胜泰1号,这些品种(组合)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技术为三系超级杂交水稻和常规稻选育技术。三系超级杂交水稻主要通过"强恢×强恢"选育恢复系,加强抗性筛选,通过航天育种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常规稻选育技术则通过"半矮秆、早长、根深"、大穗型和多穗广适应型超级稻品种选育取得成功。今后华南型超级稻研究提出"丰产、抗病、优质、广适"的综合提高,引进新抗源,加强抗性,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加强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根系研究,提倡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