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可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等多种植物造成严重为害。2019初在我国首次发现,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方法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监测预警方法包括雷达监测、灯光监测、性诱剂监测和田间调查;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抗性品种种植、生物防治、绿色杀虫剂、栽培管理措施及物理化学诱杀等。可为我国防控这一重大农业害虫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草地贪夜蛾在辽宁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首次入侵文登区的草地贪夜蛾两年的发生动态、分布特点以及防控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强化监测预警、宣传培训、分类指导、精准防控的基本思路,确保了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出了今后加大防范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力度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发生规律以及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2021年在福建省龙海地区开展了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危害期主要集中在4—11月,一年内共出现2个明显高峰,全年最高诱蛾量在10月上旬,草地贪夜蛾可周年繁殖。苗期、喇叭口期和灌浆期3个不同生育期药剂防控效果比较,化学农药防治区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防治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防治区比化学农药防治区产量提高5%,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全程防治方案可以在草地贪夜蛾防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60-168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可以为害包括玉米、棉花、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果树等在内的80余种植物。2019年1月,该虫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截止5月10日,已在13省61市(州)261个县(市、区)为害玉米,发生面积7.2万公顷。伴随着西南季风,草地贪夜蛾可能继续北迁进入山东省,山东省夏玉米区是该虫种群繁殖、迁飞与再定殖的绝佳栖境。因此,必须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控,减少其对全省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本文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监测预警技术、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植保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对该虫进行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山西省左云县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监控措施和结果,认为虽未监测到草地贪夜蛾,但不能掉以轻心.建议继续强化监测技术,提高病虫测报水平,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群众识别和防控能力,保障防控资金,备足防控物资,建立健全植保工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2019年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工作,从决策部署、监测预警、调查研究、宣传培训、应急防控等方面对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的措施与对策做了总结梳理,并提出了加强监测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害虫,2019年1月份首次传入我国云南省,7月份首次入侵甘肃省平凉市,是玉米、高粱等作物的重大害虫。文章通过对该虫首次入侵平凉情况及监测预警措施的分析,提出了生物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红蕾 《乡村科技》2019,(16):88-89
目前,对于草地贪夜蛾,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自然生态控制措施,短期内易出现大规模发生的趋势,将会对我国糖业生产、玉米种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草地贪夜蛾的总体防控目标,其次深入探讨草地贪夜蛾的具体防控策略,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理化诱控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是粮食生产大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3.5万hm2左右。2019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嘉祥县,文章阐述了嘉祥县2019年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根据植保专家预测提出了2020年工作打算,为2020年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农业生产是在不断应对各种农业灾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农业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防治农业灾害已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专家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该文对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防控问题的探讨成果进行了综述,以为减少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8年底入侵中国后对玉米等农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远距离迁飞习性是草地贪夜蛾区域性转移危害的生物学基础,其在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流行的气候环境下,可形成纵贯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迁飞路线。据连续两年全国普查,草地贪夜蛾沿西线迁飞路线逐代北侵的终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全境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但目前,入侵中国西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的虫源地尚未明确,该害虫在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的迁飞路径研究也鲜有报道。【目的】阐释驱动草地贪夜蛾迁入中国西北地区的关键气象动力因子,明确该地区首次入侵种群的虫源地所在,精准解析亚洲季风气候背景下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为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和指导区域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在西北地区宁夏的成虫种群动态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拟、昆虫迁飞轨迹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分析草地贪夜蛾远距离迁飞的大气动力背景场,模拟计算草地贪夜蛾在中国西北地区连续1—3个夜晚的迁飞路径和回推轨迹落点。【结果】7—9月份出现的偏南夏季风是影响宁夏等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不断迁入的关键气象因子,其虫源主要来自于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其次为陕西西部,此外,重庆西南部、云南东北部和山西西部局部也可为西北地区提供一定的虫源。【结论】在偏南夏季风的主导作用下,草地贪夜蛾经由多个夜晚的连续迁飞可构成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迁飞路径。该路径源自缅甸,自南向北依次经由中国“云南-四川和重庆-陕西和甘肃-宁夏”,最北可达内蒙古。在7—9月份偏南风盛行期提前和风速偏强的气候条件下要加强西北部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属于入侵性农业害虫,其幼虫可以大量啃食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草地贪夜蛾具有迁飞能力强、突发性、多产性、暴食性、杂食性、隐蔽性、钻蛀性、钻土性、夜出性、趋嫩性和独占性等特性,防治难度极大。对于入侵的暴发性害虫来说,化学防治依旧是目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其在我国大规模暴发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很多昆虫都是草地贪夜蛾的天敌,但基本上没有足够用来防止作物受伤的措施。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又可具体为植物源农药、性诱剂、生防菌、寄生蜂、寄生性天敌等。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毁灭性农业害虫,2019年5月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首见该虫为害春玉米,对我省粮食生产造成威胁。本文就当前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南靖县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情况和和规律,2019年10月至12月,对南靖县进行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其中对靖城镇、金山镇、和溪镇、船场镇、梅林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下半年总共发生两个高峰,最高诱蛾量在11月11日,以玉米、茄子和辣椒上成虫发生数量较多,玉米最多;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危害玉米,在10月21日左右出现高峰,其它作物没有发现草地贪危害,危害玉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苗期最严重,抽雄后危害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
依据综合性和主导性、符合地域特征、实用性和可操作、层次性和独立性等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在沙化宏观监测和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尝试从植被状况、景观格局、沙化状况、生态脆弱性、环境状况5个层次,综合提取影响北京市平原风沙区生态状况的典型或敏感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配置指标权重值,以北京市平原地区生态建设总体目标以及国内外公认或普遍采用的评价标准和等级为衡量依据,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建立生态状况总体评估标准.并对大兴区2010年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兴区2010年度整体生态状况处于良好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1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具有迁徙能力强、繁衍速度快、危害程度重等特点。2019年1月,该虫第一次由东南亚侵入中国云南,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扩散至江淮流域,并对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玉米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文章综述了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特征特点、对玉米的危害及主要的防控治理对策,为减轻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玉米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做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是政府调控市场的有效手段。以玉米为例,从机构设置、工作机制、人才遴选方式以及保障措施4个方面,对构建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围食膜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始于海藻糖酶(trehalase,TRE),终于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HS),蜕皮与外表皮重塑过程则需要依靠几丁质酶(chitinase,CHT)完成.本研究通过注射3种新型化合物,检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凭借信息化先发优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国内针对粮食、肉类、果蔬等主要农产品建立了一系列预警模型并得到初步应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流、数据获取和分析处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构建了面向大数据环境的农产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框架,并提出应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