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空间地域系统的功能多元化与新农村发展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乡村地域系统拥有城市地域无法替代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乡村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稳定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有效的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保持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同时还具有多样化的居住、社会、文化价值.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城市优先"的倾向,致使乡村地域系统职能的失调和空闻发展的失序.主要表现在:乡村经济职能和居住职能的失调;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的失序;乡村发展空间的被剥夺.城乡协调发展要求将城市与乡村看作同等重要的地域实体,只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城乡的优势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明晰乡村地域系统的职能有利于更理性地思考城乡产业布局、乡村整治的方向、乡村职能的外部性以及乡村补贴等现实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
就当前乡镇发展情况分析,各种矛盾存在于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以及在社会体制进行转轨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总体来看,其发展呈现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坚持党的十九大精神,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出发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纵深发展三农产业,厚植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9-310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国家战略,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分析了永登县民乐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治理主体单一、乡村治理手段单一、治理方法不合理、村干部和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科学化、激发村民积极性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乡村是舞台,农民是主角,管理是手段,财务是重点。乡村财务治理是基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保障农民在乡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而开展的一项治理工作,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乡村治理领域的实际反映。从现行乡村财务治理问题所存在的共性出发,阐述了乡村财务治理内涵,分析了乡村财务治理机制的发展历程以及运作流程;从机制的设计角度出发,剖析了我国现行乡村财务治理机制存在的缺陷,总结了机制在制衡与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缺陷和问题,提出了完善民主决策、引用企业业绩考核、对专业人员加强培训以及严格落实回避制度等助力乡村治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点,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立足乡村振兴的大背景,选取福建省乡村治理作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治理有效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提高福建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发展乡村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将治理理念贯穿在整个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本文以治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庆阳市乡村治理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研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中存在的制度困境,探寻制度建设的修正及完善办法,以便规避乡村治理存在的治理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但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却频频遭遇困境。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采取第三方治理模式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可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法律制度缺失、治理主体缺位、资金技术缺乏等问题。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引入第三方治理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设计构建了农村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框架,为解决农村环保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资源禀赋充足,开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盘活农村经济,还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对农村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本文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分析乡村振兴驱动机制,同时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旨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尽管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在一定程度取得了不错进展,但仍存在制度不足、自治组织不完善、治理能力提升需求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法规政策、强化自治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干部培训、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毅 《现代农业研究》2019,(11):144-145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不断扩展,农村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已经不同往日的清 净。随着城市发展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及农村的环境,解决环境污染 问题。在农村地区产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为水污染,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大多是城市环境污染 过于严重而迁移到农村,因此本文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简析信阳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阳市农村环境特点分析出发,找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可行之路,以达到改善现有农村环境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但乡村产业废弃物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乡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亟需重视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在乡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演变,并探讨乡村产业废弃物类型、产生机制及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模式。结果表明:我国乡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可以划分为利用方式探索、关键技术研制、绿色循环发展3个阶段;乡村产业废弃物类型主要包括种植业的作物秸秆、废渣废料、农膜、包装物等,养殖业的畜禽粪污、病死畜禽等,加工业的废渣、废水等,以及旅游业的塑料制品、食物残渣及污水等;废弃物产生过程可划分为种养分离、种养部分结合、种养加旅分离、种养加旅结合4个阶段;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家庭初级种养循环、企业种养加循环、多村产业联合体循环、县域产业融合循环等模式。未来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资源化技术和循环模式研究,激发农民的主体参与意识,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生态环境规划是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农业农村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受制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发展的弊端,已成为限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本文通过解构当前乡村环境规划过程中系统统筹所需兼顾的各环节要素,明确当前政策制度的发展导向及目标,深刻理解乡村环境规划的基本内涵,提出包括农业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乡村环境规划理论体系,针对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环境规划目标,分析发现当前实践中存在乡村环境规划衔接不够、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不足以及对新发展理念认识不充分等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管理途径,为更好地建设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整体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很大意义。乡村治理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助推器"、生态宜居的"保护器"、乡风文明的"粘合剂"、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生活富裕的"发酵剂"。乡村治理仍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乡村治理的作用被低估,乡村治理工作呈现碎片化,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现实需求相脱节,创新活力不足。因此,应当把乡村治理放在乡村振兴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整体性思维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弥补乡村治理短板,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围绕"三农"现实需求,强化组织,增强乡村治理的针对性,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善治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识别京津冀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本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乡村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三生空间”系统理论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对2011—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刻画,探究其演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人居环境社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和居民生活空间质量分别呈现出“南高北低”“发散状”和“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得分由2011年的1.248下降至2018年的0.947,再上升至2020年的1.164,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差异愈发显著,呈现出“南高北低,多核并举”的分布格局,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为核心的优良区,以衡水、廊坊、沧州、唐山为中心的中等区,以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为主的薄弱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主要受生产空间系统与生活空间系统双系统协同驱动,乡村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以及乡村收入水平是影响乡村人居环境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京津冀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应注重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以及乡风生活的协同并进,因地制宜制定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积分制作为新型乡村治理模式,通过确立党组织核心地位、推动形成多元化治理主体、加强各级治理主体联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及促进"三治"融合内在统一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总结分析积分制实施先进经验对提升我国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积分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宣传力度不足、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从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基层民主、规范实施过程、明晰奖罚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个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引发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武汉某猪场为个案,分析该猪场开展污染防治的措施、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经监测,粪污经沼气工程处理和还田利用后,污染物含量低于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土壤肥力有显著提高且未出现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现象。通过粪肥还田和沼气集中供户,园区减少了化肥和燃料投入,节能减排效果突出。研究表明,该猪场通过开展环境污染防治,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搭建起良性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介入环境污染控制领域主要经历了起步、形成发展及逐步完善阶段.《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六条关于污染环境罪的规定存在立法体例不科学、罪名设置不合理、犯罪构成要件引争议以及刑罚措施适用不当等缺失.应重塑污染环境罪立法体例、细化污染环境罪罪名、完善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并且丰富污染环境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对生活休闲方式有了更高的诉求,乡村旅游成为当下人们 远离城市喧哗,追求生活静谧的好去处。广东雷州半岛红土文化旅游资源呈现了底蕴厚重、特 色鲜明,海陆兼顾,和谐融洽,红色情结、感召人心等特性。但传承主体缺失、宣传推介缺位、保 护力度缺乏等显性问题与隐性危机隐匿其中,急需寻求切实有效的途径解决其中问题,挖掘历 史文化资源,塑造文化品牌;依托民俗文化特色,突出半岛元素;凸显海丝文化格调,深化人文底 蕴;激活革命文化价值,擦亮红色记忆;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重要途径。既凸显“有形文化”的品 牌特色,又发挥“无形文化”的乡愁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