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仔猪咬尾症的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由于环境条件饲养状况等问题,易造成断奶仔猪的咬尾行为,常给经营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现就仔猪咬尾症的防治谈一点体会供参考。1主要因素仔猪咬尾的病因很多。如密度过大,饲养平衡性差,舍内通风不良,空气中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大,温度过冷过热,饮水不足,同一栏猪个体差异大,患寄生虫病等。特别是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均采用高床饲养断奶仔猪(一般28~35天断奶),咬尾行为来得更早,发生率更高。平面饲养的断奶仔猪咬尾行为多发生于25~40kg体重阶段,而高床饲养的15~20kg体重阶段多发,高床咬尾的仔猪被放到平…  相似文献   

2.
3.
1 发病情况 河南某地一养猪场,2004年4月2日、4月4日分别有两头母猪分娩,共产仔猪22头.仔猪生后2d进行断尾.生后4d,用牲血素给4月4日产出的仔猪补铁,4月2日产出的仔猪未补.8d后,而4月2日产出的仔猪出现打架、咬尾、咬耳症状,具体表现有:耳朵背面、尾部、体表皮肤有出血.开始为1~2头小猪出现症状,最后症状蔓延至整窝.而4月4日所产仔猪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进行。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鸣叫、互嗅、咬尾、咬耳和互相攻击。轻者尾部和耳部受伤流血、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尾部流血过多或内脏受伤而引起死亡。为了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仔猪安全地过完保育期。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进行。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鸣叫、互嗅、咬尾、咬耳和互相攻击。轻者尾部和耳部受伤流血、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尾部流血过多或内脏受伤而引起死亡。为了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仔猪安全地过完保育期。1断尾仔猪在出生1~2d内,在断牙和打耳号的同时进行断尾工作,在离尾根约1cm处,用钝口剪使三分力轻剪一下,为了止血,再向尾尖方向0.5cm处将尾巴剪掉,并…  相似文献   

6.
仔猪咬尾在集约化猪场是普遍发生的一种病,一经发生制止十分困难,轻者把尾咬去半截,重者把尾咬光。由于咬伤易引起感染和瘫痪症等,甚至造成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咬尾行为在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现将猪咬尾症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雨来 《猪业科学》2006,23(9):82-83
2005年九十月间,河北玉田很多养殖大户和一些小型的养猪场出现猪只咬尾症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面根据笔者几年来的体会谈谈仔猪咬尾症的成因及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9.
10.
猪咬尾 (耳 )症是发生在猪群中的以相互啃咬尾(耳 )部为特征的一种恶癖 ,许多使猪体不适的因素皆可诱发此病。过去此病仅见于成年猪群 ,但现在在刚刚断奶的仔猪中也日益普遍 ,尤其平养 (木板地面 )和笼养的猪。除了哺乳母猪及其仔猪很少发生外 ,其他所有年龄的猪 :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均可发生 ,1 2~ 1 6周龄的猪最易发生。在育肥期的第 2个月 ,随着猪体重的增加 ,该病的发生率日益下降。关于猪咬尾 (耳 )症的具体发病率 ,报道的数据尽管不是很一致。但大量报告均表明 :在许多养猪业发达国家此病正在日益严重化 ,我国亦开始屡屡发生。英…  相似文献   

11.
仔猪腹泻是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常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细菌耐药性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目前,有很多研究报道中草药防治仔猪腹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从中药抗动物腹泻的作用机理、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中兽医辨证、中药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作用机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中药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为防治仔猪腹泻的中兽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哲玮  贝为成 《猪业科学》2021,38(11):78-8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发热流产、仔猪高死亡率和各年龄段猪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对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自1996年我国首次分离PRRSV到如今,该病已在我国横行了25年之久,却依旧无法有效防治。文章对目前国内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疫苗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中常见的、高患病率的疾病。该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隐蔽性高,易被忽视。病牛外观正常,其乳汁眼观无异常,但乳汁的化学性质、成分已产生一定变化,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营养降低,食用后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概述,阐述其危害和成因,介绍该病检测方法,提出防治技术,对提升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地塞米松对仔猪肠道黏膜的影响,选用福州周边某猪场30日龄仔猪30头,随机分为6组,3组为试验组,3组为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肌肉注射1 mL、2 mL、3 m L地塞米松,对照组Ⅰ、Ⅱ、Ⅲ组分别肌肉注射1 mL、2 m L、3 mL生理盐水;药物试验7 d后,取十二指肠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经HE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雪夫(AB-PAS)染色,检测地塞米松对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黏液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间过量注射地塞米松抑制肠绒毛生长,显著降低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显著性降低仔猪十二指肠上皮酸性黏多糖阳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可见,持续过量注射地塞米松将影响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贺灿  张彬 《猪业科学》2020,37(11):96-98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第一杀手,自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先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这个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区域传播了近百年,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我国于2018年8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养猪业在近2年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章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阐述一种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并结合非洲猪瘟传播感染途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诊断程序与防控措施来保证养猪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化东  陈昌林 《猪业科学》2021,38(1):102-104
自2018年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报道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为了快速扩繁猪群,许多清空场及新建场不得不大量外购来源复杂后备猪进群.因此,猪场在对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文章介绍了病毒性腹泻暴发的原因、防控难点和综合防控措施,期望为养殖业同人在实际生产中,科学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不同阶段的猪感染后可能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而且容易发生连续感染,增加治疗难度,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文章从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广大养猪生产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猪大肠杆菌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能够造成哺乳仔猪发生黄痢、白痢,以及保育猪发生水肿病.虽然猪场规模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猪大肠杆菌病仍是困扰猪场管理者的重要猪病,影响着猪场的盈利水平.因此,文章主要从临床分类、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策略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猪场管理者、兽医工作者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19.
A trial involving 24 weaned piglet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wo alpha-galactosidases, associated or not with a cellulase and hemicellulase enzyme mixtures, for improving the nutritive value of a cereal–Lupinus albus based diet. Enzyme supplementation was unable to improve apparent ileal digestibility of crude protein and true ileal digestibility of amino acids. However, ileal digestibility of NDF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enzyme supplementation, suggesting a residual hemicellulase activity in both -galactosidases mixtures under analysis.  相似文献   

20.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三甲胺盐酸盐,探讨氯化胆碱中三甲胺超标对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对照日粮和试验日粮的氯化胆碱中三甲胺含量分别为220 mg/kg和22 g/kg,同时进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2个试验。组间比较试验采用断奶后5~9 d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9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9头猪,每栏一个料槽,饲喂对照日粮或试验日粮,试验期8 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91 g/头vs 382 g/头),其中第0~3天的日采食量差异显著(213 g/头vs 313 g/头,P<0.05)。组内比较试验采用断奶后4~13 d的杜×(大.长)三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4头猪,每栏设两个料槽,同时饲喂对照日粮和试验日粮,试验期10 d。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对高三甲胺日粮的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日粮,在试验第5~10天和整个试验期日采食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02 g/头vs 305 g/头;179 g/头vs 287 g/头,P<0.05)。说明氯化胆碱中三甲胺严重超标对仔猪的采食量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