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锦鸡儿属植物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生态经济型灌木,也是我国西北生态建设的重要植物资源.干旱引起的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过程等方面.文中概述了干旱胁迫条件下的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情况,叶片、茎和根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植物组织水分、光合作用、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抗旱性是通过抗旱鉴定指标来体现的,在加速抗旱鉴定和抗旱育种进程中,简单、可靠、快速的鉴定指标具有重要意义。1形态指标一些植物长期生长在干旱少雨的地区,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形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来抵抗水分胁迫,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如株形紧凑、叶直立;根系发达、较大的根冠比;叶片被蜡质、角质层厚、气孔下陷等。对叶片的解剖结构发现,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其维管束排列紧密,束内系列导管较多,导管直径较大。以禾本科为例,一般认为叶片较小,窄而长,叶片薄,叶色淡绿,叶片与茎杆夹角小,干旱时卷叶等是抗旱的形态结构指标(Van Oos…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利用抗旱性较高的乡土植物用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滇中地区常见的密蒙花和千里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性,对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各种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等有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水干旱胁迫下,千里光幼苗忍耐干旱环境的能力强;密蒙花幼苗在断水干旱胁迫前期调节能力较好,在后期抗旱能力减弱,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干旱程度下俄罗斯大果沙棘与中国沙棘之间抗旱性差异。以两个树种2年生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为创造重度、中度、轻度干旱胁迫条件,定期测定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从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比较可以看出俄罗斯大果沙棘的抗旱性明显高于中国沙棘。对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固土林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抗旱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以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为材料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对无性系生理和生长差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抗旱性筛选的指标体系 ,对无性系进行了抗旱性鉴定 ,并对代表干旱适应能力指标及抗旱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筛选出了叶片失水率、渗透调节能力、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苗高和单叶面积 6项指标 ,用于无性系对干旱适应性和抗旱生产力的综合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下植物光合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胁迫下,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变化来提高自身生态适应性,本文综述了植物应对低温胁迫时,其光合作用、膜系统、渗透调节、保护酶系统的生理响应,系统探讨胁迫发生机理,为植物克服并适应低温胁迫,选育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5种园林绿化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抗旱性较强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筛选提供依据,以5种园林绿化植物蛇莓、蛇莓萎陵菜、东北玉簪、紫萼玉簪和大萼铁线莲为试材,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研究了园林绿化植物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持续15d干旱降低了土壤田间持水量,5种植物叶片水势和净光合速率随之下降。但是,蛇莓叶片水势和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其它4种植物降低幅度小。干旱胁迫提高了叶片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膜脂发生了过氧化。在持续15d干旱过程中,蛇莓和蛇莓萎陵菜叶片SOD活性增强。因此,蛇莓和蛇莓萎陵菜在干旱胁迫下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并利用酶促和非酶促系统清除氧自由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 (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SRITONGBAO> SRITONG.  相似文献   

9.
以2015年3月培育的闽楠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对闽楠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讨闽楠幼苗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了解该树种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理。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闽楠幼苗的苗高、地径、根、茎、叶的生物量逐渐减少;相对含水量也在逐渐减少,处理60 d,T3组比CK组显著下降了32.61%;脯氨酸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处理60 d,T1、T2、T3组分别比CK组上升了309.47%、528.18%和747.41%;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表明在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闽楠幼苗可以通过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适应干旱逆境,并对干旱逆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人工模拟控水法干旱胁迫,探讨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巴东木莲幼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含量在对照处理略高,在轻度胁迫处理和中度胁迫处理明显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巴东木莲幼苗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再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保护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巴东木莲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我国石漠化综合治理8大喀斯特类型中治理成效最低、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面临石漠化严重、干旱频发、植被恢复难等突出问题。文中针对水分是影响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成效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分梯度差异与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利用日趋成熟的水分脆弱性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基于耦合暴露度、敏感性及适应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遥感影像分辨率和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大小的评价单元进行水分脆弱性评估;在建立物种库—功能性状—生境特征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性状差异进行喀斯特断陷盆地植物群落机制构建的研究方案。提出的研究方案有望解决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水分梯度特征与分布格局、自然植物群落组配规律及其生境特征、水分梯度与生境要素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功能性状组成的影响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可为不同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真菌对岩溶区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植物生长受到限制。丛枝菌根真菌是岩溶生态系统中重要生物组份,对植物水分吸收与生长具有积极的效应,可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岩溶干旱的能力。文中通过分析岩溶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促进作用及其菌丝输水、改善土壤团聚体和植物营养、影响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等调控机制,指出今后在应用稳定同位素探索岩溶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时尚需考虑植物类型、岩溶生境等因素影响,还需加强土著优势菌种的筛选及深入研究植物水分吸收利用的调控机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重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不利于石漠化治理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8个有石漠化分布的省(市、区)中,云南石漠化分布区总体上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他7个省(市、区)属于湿润气候区,与之相比,云南的降雨量偏少。云南属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漫长干季极不利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湿季过于集中的降雨又加剧了其土壤侵蚀。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在上述气候背景下,叠加了"焚风效应"和"岩溶干旱"的影响,在三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使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进一步加剧了云南石漠化治理的难度。针对基于气候因素对云南石漠化治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Drought, one of the main ad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bviously affected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any adaptive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plants for coping with drought or water stress, among which osmo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plant drought tolerance. Many substanc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osmoregulation for drought resistance, including proline, glycine betaine, Lea proteins and soluble sugars such as levan, trehalose, sucrose, etc. The osmo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plant drought-toleranc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生境是植物生长的具体环境,而群落环境是有机体和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岩溶地区植物对不同生境的利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中系统地总结了岩溶地区小生境类型特征、不同石漠化等级、坡位等因素对自然植被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生境条件、坡位以及石漠化等级下自然植被群落结构、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生活型谱结构的差异,以期为岩溶地区植被与生境耦合程度以及不同生境下植被资源的配置提供理论参考,对岩溶生态环境保护、石漠化防治和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林草植被恢复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和有效途径,需要建立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区独特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针对小区域尺度或不同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研究了其植物群落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技术,以及需要针对不同等级石漠化造林的参考技术。在极度耐旱抗凝冻植物选育,增汇、生物能源适生植物选育与种植,以及初步恢复生态系统维护技术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把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可持续的地方生态产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储小院  朱仕荣  李云  徐洋 《林业建设》2012,(5):81-84,88
个旧市以山区为主,其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48%,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属于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地区。本文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个旧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然后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系统性地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进行了详尽介绍,全面展现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监测成果数据共享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滇中岩溶区石漠化在不同影响因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因子定量归因,基于Landsat、DEM等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RS-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获取石漠化信息和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滇中岩溶区石漠化总面积为3015.04 k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5%,占岩溶面积的13.36%。(2)在不同岩性中,石漠化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中,占总石漠化面积的62%;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草地,占总石漠化面积的48.62%;在不同坡度下,石漠化主要分布在8°-15°范围内,占总石漠化面积的32.01%;从人口密度和第一生产总值看,石漠化主要分布在100-200人/km2和>40×108元范围内,占总石漠化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4.77%和44.33%。(3)地理探测器揭示了滇中岩溶区石漠化驱动因子的权重大小为:土地利用(q=0.42)>坡度(q=0.29)>岩性(q=0.17)>第一生产总值(q=0.14)>人口密度(q=0.14);交互探测器揭示了2个因子共同作用时,对石漠化形成的贡献率最大的是土地利用和坡度(q=0.58),其次是土地利用和岩性(q=0.50)。研究区石漠化在不同影响因子上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人为和自然因素中最显著的影响因子分别是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