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虫草胞外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改变虫草发酵液的预处理以及胞外多糖的提取方法,并以多糖的生物活性为检测指标,确定G106-1虫草菌胞外多糖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去除30%乙醇沉淀析出部分后,调节乙醇终浓度为50%提取出的粗多糖的活性部分,经检测可诱导B和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果蝇寿命试验表明,50%醇沉部分可延长果蝇寿命,其延长率为31.5%.此活性部分(简称EPS)经DEAE-DE52色谱柱纯化,得到两个组分(EPSⅠ、EPSⅡ),得率分别为12%和29%,其总糖含量分别为87%和96%.  相似文献   

2.
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BYB-08液体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并纯化,测定蛹虫草胞外多糖粗品(exopolysaccharides,EPS)和纯化品(EPS-1)清除DPPH、·OH、O2-·以及螯合Fe2+的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EPS和EPS-1对DPPH、·OH、O2-·都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以及螯合Fe2+的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且其抗氧化效果与多糖质量浓度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当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时,EPS和EPS-1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6.07%、95.51%,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4.00%、68.39%,对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5.10%、62.12%,对Fe2+螯合率分别达到54.12%、28.13%,同时EPS和EPS-1的总还原力分别达到62%、54%。胞外多糖粗品EPS的抗氧化效果优于纯化品EPS-1。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灵菇菌株JZ-FH16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并对该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胞外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52和Sephadex G-200柱层析后得到主要组成成分PNEP I-a;采用HPLC、Sephadex G-200柱层析、琼脂糖凝胶电泳、红外光谱以及化学反应等方法证明PNEP I-a是一种含有α-D葡萄糖、甘露糖等特征基团的中性纯多糖,其对.OH和O.2-清除率分别为49.50%和47.24%,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4种泡菜水和6种酸奶,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革兰氏染色、接触酶试验和凝乳实验得到32株乳酸菌,初筛测其拉丝长度和复筛测其胞外多糖(EPS)含量,从10株乳酸菌(拉丝长度大于1.5 cm)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EPS菌株,其EPS产量为183.6±10.2 mg·L-1。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此菌株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将其命名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 S44。本研究为高产EPS乳酸菌发酵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响应面方法分析蔗糖、蛋白胨和KH2PO43个主要因素对蛹虫草产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以获得比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另外,对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蛹虫草胞外多糖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0%,蛋白胨1.50%,KH2PO40.05%,酵母粉0.20%,硫酸镁0.01% 发酵培养的适宜条件为:pH值6.8,温度28℃。在上述条件下蛹虫草胞外多糖得率为19.4 g/L。[结论]得到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上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株葡糖杆菌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糖杆菌属菌株JS1(Gluconobactersp.)所产胞外多糖(EPS)经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后得到精制多糖。该多糖呈现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0.2g·L-1的添加量就可显著抑制饱和脂质的氧化,至第9天抑制率可达93.7%,效果优于柠檬酸对照处理(87.7%);对·OH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效果与维生素C对照相当,1.0g·L-1的添加量对·OH的清除率可达87.12%。通过柱层析法对精制多糖进一步分离得到P1、P2两个单一组分,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通过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P1由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三者的含量比为1.83∶0.36∶1.00,含α型和β型糖苷键,以β型为主;P2由鼠李糖和甘露糖组成,两者含量比为1.49∶1.00,仅含β型糖苷键。  相似文献   

7.
葡糖杆菌属菌株JS-1(Gluconobactersp.)所产胞外多糖(EPS)经乙醇沉淀、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后得到精制多糖.该多糖呈现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0.2 g·L-1的添加量就可显著抑制饱和脂质的氧化,至第9天抑制率可达93.7%,效果优于柠檬酸对照处理(87.7%);对·OH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效果与维生素C对照相当,1.0 g·L-1的添加量对·OH的清除率可达87.12%.通过柱层析法对精制多糖进一步分离得到P1、P2两个单一组分,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纯度.通过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P1由阿拉伯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三者的含量比为1.83∶ 0.36∶ 1.00,含α型和β型糖苷键,以β型为主;P2由鼠李糖和甘露糖组成,两者含量比为1.49∶ 1.00,仅含β型糖苷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2株野生木耳最佳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和菌丝体胞内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2株野生木耳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技术开展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筛选出最佳的液体发酵方法,测定其胞内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蛋白胨(0.3%)、KH2PO4(0.1%)、土豆20.0%、初始pH值为7.0。上述条件培养6 d,野生金江木耳菌丝体干质量为1.04 g/150 mL,胞内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分别为0.67、0.43、0.40 mg/mL;培养10d,野生毛木耳菌丝体干质量为1.26 g/150 mL,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分别为0.75、0.42、0.39 mg/m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能够提高2种野生木耳菌丝体的生物量,且供试菌株菌丝体胞内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4-19294,19297
[目的]探明磁处理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为蛹虫草胞外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磁场强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对蛹虫草的液体菌种进行处理,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其胞外多糖。[结果]不同梯度的磁场强度处理对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影响明显,随着磁处理强度的增大,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量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结论]磁处理对蛹虫草胞外多糖的产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利用蛹虫草及其制品提供新的思路,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是:5%大米粉,1.5%豆饼粉,1.5%麦芽粉,0.1%KH2PO4,0.05%MgSO4.7H2O.中试发酵液中干菌丝得率为38.51mg/mL,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为4.98mg/mL。此外,还探讨了胞外多糖的提制工艺。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对虫生真菌天然色素筛选过程中,发现1株珊瑚虫草分离菌株RCEF4022的菌丝体含黄色色素。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从该菌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1种橘黄色物质P-1。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P-1的分子式为C30H18O12。经化学试剂显色反应以及波谱学方法鉴定,确定P-1为羟基蒽醌类色素2,2’,4,4’,5,5’-hexahydroxy-7,7’-dimethoxy-1,1’-bianthraquinone。该色素化合物尚属首次从虫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退化程度的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菌株,用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作为替代寄主进行复壮,并对复壮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蚕蛹复壮效果优于大蜡螟,但是复壮周期较后者长1倍。所有菌株均能通过注射接种侵染蚕蛹,但菌株退化程度不同对蚕蛹的侵染力不同;侵染大蜡螟的方法不同,其效果有显著差异,菌液浸蘸法优于固体培养物接触法。退化严重的菌种通过虫体复壮难以恢复产孢梗束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适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方法。【方法】以秦巴蛹虫草无性型菌株CM-16为材料,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体菌龄及稳渗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1)以0.6mol/L NaCl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6d的菌丝酶解3h,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2)以0.6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5d的菌丝酶解2h,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率平均为25.7%,此时原生质体平均产量为83.42×105 mL-1。【结论】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丝体菌龄、稳渗剂及酶系种类等条件的优化,可提高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  相似文献   

14.
舌状蜈蚣藻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舌状蜈蚣藻多糖得率为指标,选择料液比、温度和时间进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测定舌状蜈蚣藻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舌状蜈蚣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7 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此时的多糖得率为15.23%。舌状蜈蚣藻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12.61 mg/mL和2.05 mg/mL,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丝棉木果实多糖的提取工艺,分析其体外抗小鼠骨髓瘤细胞活性,为丝棉木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丝棉木果实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并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g)液(mL)比为影响因素,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晶紫法检测丝棉木果实多糖体外抗小鼠骨髓瘤活性的IC50。【结果】丝棉木果实多糖的水浴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90 ℃,提取时间1.5 h,得率为10.90%,经纯化获得纯度达90.23% 的多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丝棉木果实多糖处理组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丝棉木果实多糖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37.753 μg/mL。【结论】得到了丝棉木果实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该多糖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蛹虫草多糖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为蛹虫草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蛹虫草粗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 CMPs),再以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52(DEAE cellulose 52,DEAE-52)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其总糖含量;测定蛹虫草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和DPPH·的清除作用;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进一步研究CMPs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纯化后的蛹虫草多糖总糖含量为82.57%;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CMPs)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和DPPH·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达到1.912,2.153,1.612和2.058 mg/mL。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MPs能够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T-SOD、CAT和GSH-Px活力,同时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并且呈现良好的质量浓度依存关系,尤其是在高剂量时可以使衰老模型小...  相似文献   

17.
以蛹虫草CM-16菌株为供试材料,分别在75、150、300、500和650lx的光照度环境下进行培养,以蛹虫草的菌丝体颜色饱和度、子座颜色饱和度、生物学效率、栽培周期、子座密度、子座长度、基质利用率为指标,研究不同光照度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范围内,光照度与以上各指标之间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蛹虫草生长最适的光照度为140~280lx。可见,光照度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在蛹虫草的栽培管理中,应分阶段调节培养环境的光照度。  相似文献   

18.
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温和强光对蛹虫草培养后期子实体中多糖、核苷含量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蛹虫草子实体培养后期,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强度,可显著提高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尿嘧啶、尿苷、腺嘌呤、腺苷和虫草素等核苷类物质的含量(P0.05),尤其是多糖、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较常规培养子实体分别提高0.77、1.76倍和3.58倍。另外发现经过高温和强光胁迫蛹虫草子实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也有所增强,并且从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纯品物质,结果显示该物质对单酚酶活性的IC50为27.8386μg·m L~(-1),二酚酶活性的IC50为38.1432μg·m L~(-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落形态、子座产量及子座硒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蛹虫草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M003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基探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和450 mg/L)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落形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瓶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和250 mg/L)亚硒酸钠对蛹虫草长势、子座产量及子座硒含量的影响,并拟合了栽培营养液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与蛹虫草长势评分、子座产量、子座硒含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在平板培养基上,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00 mg/L 时,蛹虫草的菌落形态基本正常,菌落直径的变化幅度较小;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450 mg/L 时,蛹虫草菌丝仍能缓慢生长。采用常规瓶栽法栽培蛹虫草时,随着亚硒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蛹虫草的长势评分和子座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子座硒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拟合方程显示,营养液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8.2 mg/L时,蛹虫草的长势最好;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58.17 mg/L时,蛹虫草子座产量最高;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子座硒含量最高达92.68 mg/kg。【结论】蛹虫草对亚硒酸钠不仅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是人工生产富硒产品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3株茶树菇菌株栽培过程中7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了解茶树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利用营养物质的规律。【方法】以茶树菇菌株ZK08、JX09、Ag16为材料,将其接种于组分为棉籽壳39%、木屑30%、麸皮20%、玉米粉8%、蔗糖1.5%、石膏1.5%(均为质量分数),含水量62%的栽培袋中。25℃条件下遮光培养50~60d,分别在菌丝生长半袋、满袋、现蕾、出一潮菇、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出二潮菇、二潮菇子实体成熟和二潮菇采收1周后,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析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3株茶树菇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的7种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一潮菇子实体成熟前;而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着栽培时间延长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高峰值比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来得早;淀粉酶的高峰出现在一潮幼菇期到子实体成熟期。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淀粉类物质可促进茶树菇的生殖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