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感病材料98TL-1(P1)、L-402母本自交系(P3)、高抗青枯病自交系LS89(P2)及抗、感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和回交世代为试材,进行番茄抗青枯病遗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基因对感病基因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LS89番茄抗青枯病自交系的遗传是一个基因,或者一个基因起主导作用。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受核基因控制,细胞质基因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北运蔬菜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理条件形成了我国华南特色蔬菜育种和栽培区域。番茄和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由于华南地区高温、多雨、高湿的天气持续时间长,青枯病爆发等因素严重影响番茄和茄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优质、耐热、抗病种质资源收集鉴评与创新,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及优质、高产、抗病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产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对60 多年来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耐高温和抗青枯病等重要性状机理研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等方面进行概述,系统阐述了当前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育种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抗病抗逆和品质应用基础研究、新兴生物和农业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华南地区番茄和茄子种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蔬菜育种的三向选择策略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福康2号辣椒.该品种早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抗疫病,耐青枯病,果实羊角形、绿色,平均单果重26.8 g,果长17.4 cm,果径2.9 cm,味辣,品质优,每667 m2产椒2 500~3 000 kg.福康2号于2005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雄性不育是降低杂交制种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许多辣椒育种研究人员在品种选育、辣椒不育机理探寻和不育基因定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阐述了雄性不育的发现及类型,论述了雄性不育在我国辣椒品种选育的应用、遗传机理和不育基因定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其在品种选育上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育出适合在中国华南地区种植的抗病强、产量高的辣椒新品种,为华南及其他地区辣椒生产发展的升级优化提供优良品种。以自主创新的优质自交系362为母本、自交系577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组合,测定其组合力,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福康8号’总产量31.91 t/hm2,比对照种‘茂青5号’增产11.0%,增产未达显著标准;秋季‘福康8号’产量53.81 t/hm2,比对照种‘茂青5号’增产17.8%,增产达极显著标准;人工接种试验显示‘福康8号’中抗青枯病、抗疫病;田间表现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和耐热性中等。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的‘福康8号’中抗青枯病、抗疫病、产量高、适应性广,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茄子ER300抗青枯病遗传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茄子品系ER300的抗青枯病遗传机理,加速茄子抗青枯病育种进程,以抗青枯病茄子品系ER300和感青枯病品系064(北京六叶茄)杂交,F1代群体表现抗病,F2代群体出现抗性分离,经卡方测验,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规律.用感病品系064作轮回亲本的BC-P2代群体出现抗性分离,经卡方测验,抗感分离比例符合1:1规律,说明其抗性遗传为完全显性遗传,且符合1对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利用其与其他品系配组选育出了中国第一个F1代抗病砧木金刚茄砧.  相似文献   

7.
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经典遗传分析方法,对来源于泰国和印度的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Bangchang和P038的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将2个抗性资源分别与高感疫病自交系020和L23-9配对组合,建立各自的抗感亲本、F1(正反交)、F2及BC1(回交)4个世代群体,选用分离自广东的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作为侵染病原菌,用苗期灌根接种法对其各世代群体植株进行抗性鉴定,F2及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例采用χ2测验进行适合性检测,结果表明:Bangchang对广东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的抗性遗传符合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模式,而P038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相互独立的不完全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病是威胁辣椒生产主要病害,改良品种抗性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途径.选用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免疫的高代自交系ZCM334为父本抗源,构建F1、BC1F1、F2群体分析辣椒抗疫病遗传规律性.结果表明,在感病对照全部发病时,ZCM334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利用SLAF-BSA技术对BC1F1抗、感极端分离群体混池测序,将辣椒抗疫病基因定位在辣椒第5号染色体5.1 Mb范围内,候选区域内共有26个候选基因,为下一步目标基因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辣椒抗疫病的遗传与育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辣椒疫病是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辣椒的重要病害之一。几十年来 ,许多辣椒生产国开展了抗疫病育种和包括抗病性遗传分析在内的相关研究。笔者对近年来有关辣椒疫病病原、辣椒对疫病的抗性、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抗病性的遗传、抗病基因的 QTL定位与克隆、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辣椒品种(组合)进行种植及抗病性鉴定试验,筛选出具有抗病水平的辣椒品种(组合)。【方法】根据疫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的病害特点和病原菌特性,结合接种和自然发病综合分析,评价辣椒品种组合材料的抗性水平。【结果】15个辣椒品种(组合)抗感性水平表现有较大差异,辣椒品种(组合)红泰664、红泰668、渝椒13号、组合1-1和5-1等对疫病、白粉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综合抗病性较强;其次是艳椒435、艳椒465、渝椒15号、组合3-1、4-1、6-1和7-1等综合抗病性中上水平;组合2-1综合抗病性水平一般;感病品种小米辣和朝天椒均表现感病,抗病品种云干椒7号表现抗病。【结论】综合抗病性在中抗以上的辣椒品种可在辣椒生产中轮换种植,抗病以上的辣椒组合可在育种中资源利用,为抗病辣椒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诱变技术作为一种增加遗传基因变异率的育种技术,在辣椒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介绍了辐射诱变、航天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的特点及作用机理,重点综述了Coγ射线、航天诱变和EMS诱变的机理及在辣椒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甜椒Ti+离子注入相关诱变育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爱  李金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1-3292
进行了Ti+离子注入甜椒诱变相关育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能Ti+离子注入后能引起甜椒形态特征的变化,其中在小剂量时表现为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促进生长与分枝;在大剂量时表现为突变株增加诱发新变异。另外离子的注入引起叶片中Na、Mg、K、Ca、Si等元素含量下降,Al、Fe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3.
辣椒耐旱新品种黔辣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辣3号是遵义县地方品种自交定向选育的常规辣椒品种。将其与遵椒2号进行品比试验、多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并对其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了解黔辣3号选育特性并用于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4.
辣椒组织培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组织培养是辣椒杂种优势固定、优良品种快速繁殖、突变体保存利用及基因转移的基础.对辣椒常用的离体培养技术、影响离体培养的主要因数,组织培养技术在辣椒茎尖脱毒苗、体细胞变异无性系变异、单倍体育种和基因转化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在辣椒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出辣味适中、香味浓厚、产量高、抗性强的遵义朝天椒新品种,对地方品种材料采用系统选育、产量指标测定、田间多点鉴定等方法,选育出遵辣6号新品种.结果表明:该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244.49kg/667m2,比对照增产13.62%,抗倒伏、抗干旱、抗涝能力强,适合在贵州海拔1500m以下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黔辣4号是从桂北朝天椒材料中经自交定向培育而成的常规干鲜两用品种,于2010年7月5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98d,株高74.8m,株幅62.11cm,初花节位12~16节,分枝次数为12.74次,叶色深绿,花冠白色,平均单株挂果58个左右,果实单生向上,青熟果绿色,红熟果鲜红色,果...  相似文献   

17.
辣椒(Capsicum spp.)遗传资源与分子育种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辣椒的起源(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分类(有5个栽培种:Capsicum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C.pubecens和若干野生种)、遗传演化背景、种间杂交障碍(单向不亲和性、种子败育、胞质雄性不育)、染色体倍性控制以及辣椒分子育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8.
结合辣椒育种特点及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从科研管理、科研经费及基础设施、育种者育种视野、育种与市场的结合、育种手段、种质资源、育种队伍等方面,分析了辽宁省辣椒育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明椒7号”是以m16-4-2-1-3为母本,以f243-2-4-3-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加工专用型辣椒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始花节位9~11节;果实为泡椒形,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果长7~9 cm,果肩宽2.5~3.0 cm,果肉厚0.2 cm,单果重7~10 g,果皮微皱有光泽,辣味极辣,香味浓郁独特;果实商品性好,从定植到始收60~65 d,一般老熟红果产量42 000~52 500 kg·hm-2;耐贮性中等,抗逆性强;适宜在福建省及相似生态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0.
以辣椒雄性不育系 10-05A 为不育源,以优良自交系60-1 为回交亲本材料,经过连续6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雄性不育系Y32-3A。其不育株率达到 100%,不育性稳定,果实商品性好。利用不育系 Y32-3A与28个辣椒自交系测交,有10个组合育性100%恢复,7个组合产量超过对照,一般配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