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选择性梭子蟹笼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浙江省普通使用的梭子蟹笼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幼蟹资源损害较严重的现状,设计了在其框架结构上开设横向幼蟹释放口的选择性蟹笼,并进行了海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口高度与可从其逃逸的三疣梭子蟹的最大甲高趋于一致;尾数选择率可用各甲高组的平均选择率表示,其生产性试验值20%,释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张网渔获的蟹笼渔具对三疣梭子蟹的相对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蟹笼渔具是东海近海重要的作业方式,安装释放装置是改善蟹笼渔具选择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作者通过海上试验,对比释放口宽度分别为25 mm和30 mm的试验蟹笼、对照蟹笼和张网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渔获,结合渔获方程和SELECT模型分析蟹笼的接触选择性和对张网的相对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张网渔具所捕获的群体较对照蟹笼更小;对比对照蟹笼渔获分布,分析试验蟹笼的接触选择性,结果显示,50%选择甲宽(l50)和蟹笼的捕捞能力随着释放口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选择范围(SR)基本不变。对比张网的渔获分布,获得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相对选择性,结合张网和蟹笼的作业特点,将对照蟹笼的相对选择性视为蟹笼渔具的可捕率,结果显示,较大的个体更容易接触并进入蟹笼,50%概率接触并进入蟹笼的个体甲宽为98.7 mm;释放口宽度30 mm的试验蟹笼的相对选择性的l50(118.4 mm)和SR(10.5 mm)与接触选择性的l50(117.4 mm)和SR(9.5 mm)几无差异;对于释放口宽度25 mm的试验蟹笼,接触和相对选择性l50没有差异,但相对选择范围SR(5.6 mm)明显小于接触选择范围(11.3 mm),因此只考虑蟹笼的接触选择性而忽略其可捕率所得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根据试验结果,本文对蟹笼渔具的可捕率的描述方式以及与蟹笼作业能力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星康吉鳗笼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研究不同网目尺寸的笼网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的选择性。在实验室水槽中,模拟套网法实验获得星康吉鳗的生物学特征参数,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研究笼具的选择性模型,求得不同网目尺寸笼网对星康吉鳗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用极大似然法估算选择性参数,为探讨捕捞星康吉鳗的最适网目尺寸进行基础性研究。结果表明:网目尺寸为33mm、40mm、55mm的笼网目选择率分别在星康吉鳗体长l(0,39cm)、l(0,42cm)、l(0,48cm)时,体长选择率几乎为0;网目尺寸为26mm、33mm、40mm的笼网目选择率在星康吉鳗体长lH48cm、lH60cm、lH66cm时,体长选择率接近于100%;而网目尺寸为55mm的笼网对星康吉鳗的选择率最大只达到50%。网目尺寸为26mm、33mm、40mm、55mm时,星康吉鳗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40.083cm、48.212cm、55.874cm、66.500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5.419cm、11.578cm、14.354cm、18.000cm;选择系数SF为1.542、1.461、1.397、1.209。通过比较发现,随着笼网网目尺寸的增加,L50和SR逐渐增大,选择系数SF则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4.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 1876)雄性群体的性腺发育规律,通过定期采样,运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精小叶生殖节段法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精巢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精巢属于叶型,由精小叶和精小管组成的叶状管交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2017年4月在舟山渔场中部用传统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 mm、45 mm、55 mm、60 mm、65 mm)网囊开展了选择性实验。应用Logistic模型对小黄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显示:①实验期间主要捕获对象为小黄鱼,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比66.94%和84.48%,体长范围71~190 mm,平均体长124 mm;②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网囊中小黄鱼优势体长总体上大于套网;③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45 mm、55 mm、60 mm和65 mm时,小黄鱼L50分别为80.425 mm、103.496 mm、119.711 mm、122.676 mm和137.026 mm,SR分别为50.202 mm、52.540 mm、61.120 mm、41.730 mm和63.560 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小黄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1.776 m+20.300 (R2=0.980);⑤5种网目尺寸网囊中小黄鱼尾数逃逸率均高于重量逃逸率,网囊网目尺寸≤4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网囊网目尺寸≥5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超过10%,甚至可达50%。综合分析,目前实施的55 mm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小黄鱼幼鱼,但网目尺寸仍需扩大。  相似文献   

6.
张健  邱昱  裴占文  吴建辉  石建高  陈锦辉 《水产学报》2023,47(6):069715-069715
为了检验蟹笼渔具逃逸口对三疣梭子蟹逃逸行为的影响,实验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观察了三疣梭子蟹对3种不同配置逃逸口(位于侧网底部、开口高度3.2 cm和4.0 cm以及位于侧网顶部、开口高度4.0 cm)的反应行为。水下观察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在笼底的探索行为使其能轻易发现和接近底部逃逸口,而垂直搜索行为能使其发现和接近顶部逃逸口,虽然发现并接近顶部逃逸口所需的时间显著大于底部逃逸口,但平均次数无显著性差异;87%接近逃逸口的个体企图穿越逃逸口,且逃逸口位置对此无显著影响;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甲高是决定个体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穿越顶部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姿态和位置以更好地匹配逃逸口,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逃逸口位置对个体逃逸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三疣梭子蟹具有较高的个体姿态操纵能力,而笼内个体数量对逃逸成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合水下观察,研究认为个体在探索行为的活跃程度和浸泡时间会影响逃逸口的性能;考虑到东海近海蟹笼的结构和渔业现状,研究认为在蟹笼侧网靠近底部安装一个逃逸口是目前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健  邱昱  裴占文  吴建辉  石建高  陈锦辉 《水产学报》2023,25(6):069715-1-069715-10
为了检验蟹笼渔具逃逸口对三疣梭子蟹逃逸行为的影响,实验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观察了三疣梭子蟹对3种不同配置逃逸口 (位于侧网底部、开口高度3.2 cm和4.0 cm以及位于侧网顶部、开口高度4.0 cm)的反应行为。水下观察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在笼底的探索行为使其能轻易发现和接近底部逃逸口,而垂直搜索行为能使其发现和接近顶部逃逸口,虽然发现并接近顶部逃逸口所需的时间显著大于底部逃逸口,但平均次数无显著性差异;87%接近逃逸口的个体企图穿越逃逸口,且逃逸口位置对此无显著影响;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甲高是决定个体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穿越顶部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整姿态和位置以更好地匹配逃逸口,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模型) 拟合结果显示,逃逸口位置对个体逃逸成功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三疣梭子蟹具有较高的个体姿态操纵能力,而笼内个体数量对逃逸成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结合水下观察,研究认为个体在探索行为的活跃程度和浸泡时间会影响逃逸口的性能;考虑到东海近海蟹笼的结构和渔业现状,研究认为在蟹笼侧网靠近底部安装一个逃逸口是目前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三疣梭子蟹综合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属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海产蟹类.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沿海进行了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肥和蓄养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1].目前,我国沿海各省均开展了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尤其在山东、江苏和河北等省养殖规模较大.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养[2],另一种是与对虾、贝类等综合养殖[3].笔者对三疣梭子蟹综合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三疣梭子蟹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朱冬发 《水产学报》2005,29(5):649-653
实验用三疣梭子蟹于2003年3月-2004年6月购自浙江象山石浦港。以成熟卵、精巢、胚胎及溞状幼体等为材料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组织切片法和气干法,用Olympus显微镜进行观测、摄影,依据Levan等的染色体分类标准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精巢最适宜进行三疣梭子蟹染色体计数,卵内溞状幼体最适宜做核型分析。三疣梭子蟹染色体的数目是2n=106,n=53。核型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有20对(第1~20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对(第21-23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30对(笫24~53号)端部着丝粒染包体(t)。因此,三疣梭子蟹核型为2n=106=40m+6sm+60t,染色体臂数NF=152;没有检查出异形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同工酶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分析=Isozyme polymorphism in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from wild population [刊,中]/高保全(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青岛266003),刘萍,李健,戴芳钰//水产学报,—2007,31(1).-1~6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同工酶进行检测。分析了48个样本的11种同工酶在三疣梭子蟹肌肉中的表达情况。11种同工酶(MDH、LDH、ME、SOD、 EST、SDH、IDH、ADH、POD、CAT、AAT)共检测出20个基因座位,其中Me-2、Sod-3、Cat-3、Ldh-2共4个座位呈多态(P0.99),多态座位百分数P为20%。平均每个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目Ae为1.230,预期杂合度He为0.094,实际杂合度Ho为0.175。同时还分析了三疣梭子蟹4个多态座位的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与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等相比,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资源还处于较好的状态。图1表3参22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同工酶;多态性 E-mail:liuping@ysfri.ac.cn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精子活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冬发  周帅 《水产学报》2008,32(5):765-771
采用染色法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精子顶体反应法,对三疣梭子蟹精子的活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台盼蓝染色无法清晰辨别死、活精子.采用曙红B染色,精子分别呈现不同的染色特征:活精子无色,细胞边界清晰可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顶体中央突起的圆锥状结构和辐射臂;死精子细胞边界有稍许模糊,核杯和顶体均着色.最适的曙红B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2%和2 min.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精子顶体反应的结果显示:在诱导时间和A23187浓度分别为50 min和30μg·mL-1时,校正顶体反应率达到(92.73±2.43)%.对这两种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显示,曙红B染色法和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精子顶体反应法的活力检测值与样品理论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他们二者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精子活力检测,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张艳  吴旭干  杨帆  刘智俊  成永旭 《水产学报》2011,35(8):1146-1157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了三疣梭子蟹成熟卵巢的卵黄磷蛋白(vitellin,Vn),采用变性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了Vn亚基数量和分子量,以纯化的Vn为抗原,制备了三疣梭子蟹Vn多克隆抗血清,纯化后得到Vn抗体,在此基础上比较和优化了三疣梭子蟹Vn测定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数,建立了稳定的三疣梭子蟹Vn含量测定的ELISA方法。结果表明:(1) SDS-PAGE 显示三疣梭子蟹成熟卵巢中的Vn含有分子量为100、75和66 ku的3个亚基,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这3个亚基均具有较强的免疫特异性;(2) 样品直接包被法比双抗体夹心法具有更高的线性相关性,Vn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90 000,最佳包被时间为8 h,一抗和二抗反应时间分别为2 h和1 h,显色时间为20 min;(3) 该方法定性检测的灵敏度为14.9 ng/mL左右,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 9x+0.399 1(R2=0.986 1),其中xy分别代表Vn浓度和OD450值,工作范围为200~900 ng/mL;(4) 应用该方法测定三疣梭子蟹卵巢中Vn含量,结果表明,批次内和批次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59%和3.10%,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蟹笼渔具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东海区普遍使用的蟹笼(笼径60 cm,笼高25 cm,外罩网衣网目尺寸2a=32 mm)对三疣梭子蟹幼蟹资源损害较严重的现状,选择设计了在其框架结构上开设横向幼蟹释放口的选择性蟹笼,于2009年11月在32°30′~33°00′ N、124°00′~124°30′ E海域进行了海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释放口高度与可从其逃逸的三疣梭子蟹的最大甲高趋于一致,如以125 g作为三疣梭子蟹的最小可捕体重标准,用甲高与体重的关系式可求得选择性释放口的高度为33 mm;释放口的选择曲线可用分段函数表示且无50%选择甲高,这不同于拖网、捕虾衍拖网与帆式张网网囊及捕鳗笼的网目选择曲线,后者可以用“逻辑斯谛选择曲线”模拟,且存在50%选择体长;采用各甲高组的平均选择率表示尾数选择率,经过卡方(χ2)检验,其生产性试验值小于20%,同时释放效果明显;释放口对逃逸幼蟹的存活率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供管理部门在制定三疣梭子蟹的最小可捕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良种选育核心种质的繁衍与更新是制约品种选育成功的技术瓶颈。根据Doyle和Talbot提出的计算有效群体含量的计算公式,对2008年三疣梭子蟹快速生长品系核心育种群有效群体含量进行估算,得出实际群体有效含量为213,实际近交系数为0.002 3,其近交系数较小,近交衰退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但三疣梭子蟹保种数量和留种方式仍然困扰育种群体控制,因此,借鉴畜禽的保种模式,从留种方式、雌雄比例、保种数量等方面对三疣梭子蟹快速生长品系核心基础群进行保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随机留种,雌雄1∶1比例交尾,雌雄数量各131只,此保种模式既能保证三疣梭子蟹快速生长品系核心基础群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使其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又能使保种成本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此研究模式也为理论保种模式,需要在以后的实际群体选育过程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分布于中国四大海区的天然三疣梭子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状况,实验以大连(DL)、东营(DY)、连云港(LYG)、舟山(ZS)、湛江(ZJ)和漳州(ZZ)6个三疣梭子蟹地理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海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用于分析的1 141 bp的D-loop全基因序列中共有185个变异位点,129个简约信息位点。60个个体中共计48个单倍型,单倍性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显示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三疣梭子蟹在过去没有出现很强的选择效应,群体大小稳定。6群体三疣梭子蟹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89 7,将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作为一个大群体来讲已产生了中度分化,群体分化时间推断为(19.68~26.05)万年。LYG分别和DY、ZJ、ZZ,以及ZJ和ZZ这4组之间无明显分化,基因流较大(Nem>5),而其他11个群组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特别是ZS与其它5群体产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DL与其他4群体发生了中度分化。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群体发生与扩散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大豆卵磷脂(SL)最适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实验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添加不同含量的SL(0、10、20、40、60、80 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60只蟹,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质量为(3.68±0.02)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养殖于长方形塑料筐中。结果发现,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增重率(WGR)、蜕壳率(M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升高,而WGR、FCR显著而降低;当饲料中SL添加水平为40~80g/kg时,三疣梭子蟹的WR、MR和SGR无显著性变化,而FCR显著升高,PER显著减低。饲料中适宜水平的SL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血清中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受SL添加量的影响;当SL添加量为0~40g/kg时,血清中胆固醇(CHO)、葡萄糖(GLU)的含量显著升高,而随着SL添加量继续增加时,血清中CHO、GLU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SL添加量为0~20 g/kg时,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性升高,但随着SL添加量的增加,LDL含量显著性降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中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60 g/kg时,肝胰腺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当SL添加水平为0~40 g/kg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的含量显著性上升。饲料中添加不同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肌肉中C20:5(EPA),C22:6(DHA),n-3PUFA和C18:2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肝胰腺中C18:2的含量极显著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上升,而肝胰腺中n-3PUFA的含量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当SL的含量为40 g/kg时,n-3PUFA的含量高于其他组;随着SL添加量的继续增加,C18:2显著性升高,而n-3PUFA极显著性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当大豆卵磷脂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特别是n-3PUFA、DHA和EPA。以SGR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饲料中大豆卵磷脂的适宜需要量为41.96 g/kg。  相似文献   

17.
谢建军  许文军  施慧  查智辉 《水产学报》2011,35(9):1392-1398
以平均体质量为(162±26)g雌性三疣梭子蟹为试验对象,注射组从游泳足第一关节基膜注射200 μL浓度为2.4×107 CFU/mL的溶藻弧菌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在注射0、24、48、72、96h后随机取9只三疣梭子蟹,从游泳足基膜部位抽取血淋巴,测定血淋巴的血细胞总数、大颗粒细胞比例、血清蛋白、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遭受低剂量的溶藻弧菌侵袭后,三疣梭子蟹血细胞总数迅速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36%,而大颗粒细胞比例则先上升(P<0.05),7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也迅速增加,并分别在24、72 h达到峰值(P<0.01,P<0.05),在96h后两种酶的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则稳步增加,并在96 h达到峰值(P<0.01).研究证实低剂量的溶藻弧菌能刺激三疣梭子蟹调动血细胞、酸、碱性磷酸酶、一氧化氮合成酶系统进行免疫防御,但是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大多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响应速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晰东海区单层流刺网对棘绿鳍鱼的选择性特征,开展不同网目尺寸(45、50和55 mm)和网片高度(6和10 m)的单层流刺网生产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实验网渔获物中棘绿鳍鱼体长频率呈单峰分布;选用Normal、Lognormal和Gamma模型对渔获数据进行拟合,并使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似然比卡方检验和赤池信息系数(AIC)比较表明,Lognormal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其卡方值为30.65,明显小于临界值,AIC值为147.78,模型曲线向右倾斜明显,峰值左侧选择率递增较快,右侧下降缓慢,与原始数据相符;50 mm网目50%选择性体长为123 mm,有效捕捞体长范围为123~209 mm;根据遭遇网具的棘绿鳍鱼资源结构估算结果,实验海域棘绿鳍鱼体长频率呈正态分布,优势体长范围为125~185 mm,与早期研究结果相近;50 mm网目有效捕捞体长范围与当前资源优势体长范围相近,可实现捕捞效率的最大化;总体上两种高度(6和10 m)实验网渔获物中,棘绿鳍鱼体长频率分布相似,优势体长范围相近,上述两种网片高度对棘绿鳍鱼资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近海渔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干露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和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娜  王芳  路允良  董双林 《水产学报》2014,38(12):1996-200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干露时间(0.5、1.5和3 h)胁迫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能够较灵敏地指示梭子蟹健康状况的胁迫指标。结果显示:(1)干露时间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干露时间显著影响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量和肌肉乳酸含量(P0.05)。(2)0.5 h干露胁迫后,SOD活力在入水恢复4 h时达到峰值;MDA含量在入水恢复2~10 h内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T-AOC水平在恢复阶段基本维持在对照组水平。1.5和3 h干露后,SOD活力在入水恢复阶段一直维持在对照组水平,且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 h干露后MDA含量在入水恢复阶段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3 h干露后入水恢复10 h时显著增加(P0.05)。1.5 h干露后入水恢复4 h时,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h干露后入水恢复0.5 h时显著升高(P0.05),2~10 h内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干露时间胁迫后,乳酸含量均在入水恢复0.5 h时达到最大值;HSP70表达量均在入水恢复2~4 h内达到峰值。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所选指标,T-AOC水平能够较敏感地反映干露时间胁迫对机体的生理状态的影响;SOD和MDA相互配合能够较灵敏地反映不同干露时长后机体在恢复阶段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