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5-2018年在8个采样断面采用规范的方法连续四年监测了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 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群落的总体多样性较高,但是,福海以及可可托海鱼类群落多样性较低.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组成从上游到下游有明显的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显示:克兰河、布尔津以及冲乎尔三个地区的鱼类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在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感染数量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分别用方差均值比和x2检验、共感染频率统计等方法对各寄生蠕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消化道寄生蠕虫群...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鱼类寄生蠕虫及病原区系的调查工作,我们从一九六四年以来就开始对全省不同类型的养殖水域进行系统调查。共调查11个县市21个国社渔场。包括长沙市、株州市,衡南县、衡阳市、礼陵县、湘潭市、湘乡县、南县、安乡县、湘阴县、沅江县等,调查了107个水体,其中鱼种池71个,成鱼池23个,中小型湖泊3个,人工湖3个,  相似文献   

4.
<正> 湖南省地处江南,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达160多种,为渔业生产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964年我省组织鱼病调查队,对全省11个县市21个国社渔场的107个水体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检查49种鱼,计2414尾;收集各种病鱼及病原体8500余件,此后又陆续收集一些病原标本。经调查,鱼类寄生蠕虫在我省各养鱼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现状,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和评价了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澜沧江西藏段现有鱼类2目5科(亚科)13种,其中土著鱼类9种,外来鱼类4种;摄食生态类型包括杂食性(占比92.3%)和肉食性(占比7.7%)2种;栖息类型包括3...  相似文献   

6.
太白湖主要经济鱼类寄生蠕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土著裂腹鱼类,本研究调查了藏南内流湖泊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种群生态学,对180尾高原裸鲤寄生蠕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感染数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拟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于2017-2020年在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了8次鱼类资源调查。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3种,隶属于2目6科9属,其中怒江特有种有6种,外来鱼类5种。鱼类种类数分布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优势种为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3种鱼类共占调查鱼类总生物量的96.28%,占生物总数的91.25%。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范围分别为0.369~0.908、0.222~0.496、0.317~0.754和0.405~0.692,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多样性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类型上分为底栖缓流型、底栖间隙型、急流吸附型及静水中层型4类,摄食类型基本上都为杂食性。下游察瓦龙乡与那曲大坝上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11.76%)最低,支流左贡玉曲河与比如大坝下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70.00%)最高。流域总体上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上游大坝之间的河段及支流玉曲河处于较为严重的干扰状态。为了保护怒江西藏段鱼类多样性,降低区域内干扰,建议在玉曲河支流设立保护区,同时加强流域渔政管理,规范放生行为,做好流域开发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预案研究。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0.39~1.45)、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0.43~0.75),方差分析表明,3种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ONSIM)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小黄鱼、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斑、黄、梭鱼、印度鲬、蓝点马鲛、横带高鳍虾虎鱼、焦氏舌鳎是造成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分歧种。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BVSTEP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可为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藏水资源丰富,鱼类进化与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环境隔离演变息息相关,与鱼类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鱼类寄生虫区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初步的研究显示,尽管西藏鱼类种类单一,但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多,显示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发现了一些裂腹鱼特有的复殖吸虫和棘头虫种类,以及一些以鸟类为终末宿主的线虫和绦虫种类。西藏特有的放生习俗和候鸟迁徙现象,水电工程兴建和水体污染现状,以及土著鱼类资源量下降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西藏鱼类寄生虫区系的组成与演变。寄生虫区系调查可为该地区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提供详细的数据,进而了解寄生虫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弄清环境与寄生虫多样性的关系,为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西藏鱼类增殖放流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费骥慧  汪兴中  邵晓阳 《水产学报》2012,36(8):1225-1233
根据2009年8—11月对洱海鱼类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研究了洱海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旨在为洱海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洱海鱼类群落可分为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洱海西岸与南北端湖滨带群落类型(群落Ⅰ)、东岸与湖心区群落类型(群落Ⅱ)和上游小型湖泊群落类型(群落Ⅲ)。群落Ⅰ的主要特征种为(Hemiculter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黄(Hypseleotris swin-honis)、子陵栉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80.71%。群落Ⅱ的主要特征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鲤(Cyprinus carpio),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98.20%。群落Ⅲ的主要特征种为鲫、麦穗鱼、长身(Acheilognathuselongatus)、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中华鳑鲏(Oryzias latipes sinensis)、子陵栉虎鱼等,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94.94%。群落Ⅰ和群落Ⅲ在种类和数量组成上以小型鱼类为主,群落Ⅱ则以大中型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在空间分布上的环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西藏哲古错高原裸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2017—2019年,在西藏哲古错共采集高原裸鲤样本432尾,采用微耳石鉴定年龄,测量耳石半径,进行体长退算,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所采集高原裸鲤样本体长范围为3.1~35.6 cm,体重范围为0.4~645.9 g;年龄范围为1~11龄,6~8龄鱼比例超过35%。体长(2=0.9911,>0.05),拟合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1114.233[1-e-0.149(=27.826 cm、为4.399。综上,哲古错高原裸鲤年龄结构简单化,处于增长期,可能是受哲古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生境等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西藏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并建议通过入湖河流水量管理、限制捕捞等人类活动等措施,改善哲古错生态环境,对哲古错高原裸鲤种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依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多维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结果表明,沙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94属117种,种类构成比例为绿藻49.6%、硅藻21.6%、蓝藻16.0%和其它12.8%。春季优势种的种类较多,蓝、硅、绿藻均有,夏、秋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以绿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1月。Margalef指数2.872~4.652,Shannon指数2.058~3.057,均匀度指数0.521~0.759,综合评价沙湖水体为中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春、夏、冬季聚为3类,秋季聚为2类,除春季外,MDS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支持和证实了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揭示了沙湖各季节、各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b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10月,对兴凯湖鱼类及渔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2012年渔产量约为295t,工作渔船209条,期间共统计渔获物1081kg,生物学测定803尾,经鉴定共有鱼类50种。近年来,兴凯湖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鱼类种群结构变化,渔获物个体趋向低龄化、小型化,产量持续下降。本研究整理了历史数据并将其与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渔获物组成特征以及渔产量动态变化特点,找出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未来兴凯湖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对泸沽湖表层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了季节调查。结果表明:泸沽湖表层水体有浮游动物33科58属80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科13属19种、轮虫10科22属32种、枝角类4科9属13种、桡足类3科8属10种、其他浮游动物6科6属6种。浮游动物密度219.4~2 200.3个/L,年均813.2个/L。其中,原生动物30.0~2 400.0个/L,年均660.7个/L,占81.25%;轮虫3.0~780.0个/L,年均145.4个/L,占17.88%;枝角类0~12.0个/L,年均4.1个/L,占0.50%;桡足类0~13.0个/L,年均2.7个/L,占0.33%;其他0~4.0个/L,年均0.3个/L,占0.04%。种类数的季节分布为春季55种、夏季48种、秋季71种、冬季63种;水平分布全湖以鸟岛区域和靠近草海处种类数最丰富,东部较西部丰富,南部较北部丰富,湖周种类较湖心丰富。密度的季节分布为春季693.2个/L、夏季903.4个/L、秋季933.0个/L、冬季722.9个/L;水平分布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和西部差距不大,湖心最深区域明显偏低。区系成分大都是生态幅较大的种类,以广温性种类为主,也有一些南方种和冷水性种类分布;生态型则以浮游型种类较多,底栖-周丛型也有一定数量。浮游动物4个类群的优势种都不十分突出,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aris)、独角聚花轮虫(Conochilus unicornis)、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透明溞(Daphnia hyaline)、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西南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mariadvigae)、短尾近剑水蚤(Tropocyclops prasinus)常见。影响4个类群密度变动的主要水环境因素,原生动物食物条件,轮虫为水深、水温、总碱度和食物条件,枝角类为水温、溶解氧、矿化度和氨氮,桡足类为水温、透明度、氨氮和矿化度。  相似文献   

17.
张晶晶 《水利渔业》2011,32(6):66-71
为了分析傀儡湖鱼类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0年1-12月研究了傀儡湖的渔获量、组成比例和主要鱼类食物组成。结果表明,傀儡湖渔获物中,发现有9科、26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18种,占鱼类种数的69.23%;鱼类组成中,鲢和鳙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0.82±8.06)%和(41.58±19.24)%;主要鱼类...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  Matsalu Bay in the Väinameri (West-Estonian Archipelago Sea) is a relatively shallow but large bay. It is the only real delta estuary in the northern Baltic Sea. The fish fauna is strongly dominated by freshwater species such as perch Perca fluviatilis , roach Rutilus rutilus , white bream Blicca bjoerkna and rudd Scardinius erythrophthalmus . The study presents CPUE data describing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bunda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1 year of monthly samplings from August 2001 to August 2002 and routine coastal monitoring (in late July–early August) between 1994 and 2003. The ba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ather distinct parts. The fish fauna of the inner part (salinity 0–2 p.p.t.) is different from two open parts and resembles that of freshwater lakes. In the openmost part (salinity usually 4–6 p.p.t.) some marine species, such as herring Clupea harengus membras , flounder Platichthys flesus and eelpout Zoarces viviparus may seasonally be abund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most species varies seasonally and interannually. Only the abundance of few species such as pike Esox lucius and pikeperch Stizostedion lucioperca was not impacted by seasonality. The most dynamic period in the bay is spring, when several species (some of them very rare in summer, such as herring and smelt Osmerus eperlanus ) enter the bay for spawning.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傀儡湖鱼类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0年1-12月研究了傀儡湖的渔获量、组成比例和主要鱼类食物组成.结果表明,傀儡湖渔获物中,发现有9科、26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18种,占鱼类种数的69.23%;鱼类组成中,鲢和鳙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0.82±8.06)%和(41.58 ±19.24)%;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中,优势种鲢、鳙摄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摄食的浮游动物中以枝角类为主,鳡和翘嘴鲌等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鱼类和虾类.傀儡湖鱼类种类较少,可能是因为投放鱼苗种类单一以及鳡对其它鱼类造成危害所致;鱼类生物量偏高,主要由于鳙投放数量过多造成的;底层鱼类数量偏多.根据Shapiro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应该减少鳙的鱼种投放量,增加浮游动物数量,从而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以达到改善水质和恢复鱼类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