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苑采撷     
用合成氨基酸饲料喂畜禽可减轻粪便臭味猪粪便中产生异味的物质主要是氨,这些氨是猪在消化过程中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等含氮物产生的,而含氮物含量的多少则取决于猪饲料的成分。猪食用玉米燕麦后,体内会积累大量过剩的氨基酸,这些过剩的氨基酸就成为臭气的来源。专家们试验证实,如果用合成氨基酸喂猪,体内过剩氨基酸的含量会大大下降。如果在猪饲料中,将天然饲料含量减少14%~18%,同时增加合成氨基酸饲料,那么猪粪便中的氨含量就会减少30%~50%,而且不影响猪的生长。(赵智杰杨再)母猪配种后的 饲喂水平英国专家的一项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
1 有害气体的来源、种类、影响因素 养殖场中的有害气体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像垫草、粪尿等排泄物。研究表明,垫草及排泄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在放置过程中要发生降解,碳水化合物会转化成挥发性脂肪酸、醇类及二氧化碳等,这些物质略带臭味和酸味,含氮化合物会转化生成氨、硫酸、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三甲胺等,这些气体有的具有腐败洋葱味,有的有腐败的蛋臭味、鱼臭味等。畜禽养殖场散发的恶臭及有害气体成分很多,主要有氨、硫化氢、硫醇类、粪臭素等。  相似文献   

3.
猪场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未被消化吸收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大体可分为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释放热量,大部分分解成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反应不完全,可分解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在有氧条件下,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硝酸盐类:而在无氧条件下,可分解成氨,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甲胺,三甲胺等恶臭气体。O'Neill和Phillips报道.养猪场散发的具有恶臭气味的化合物有75种之多,主要是醇类、酸类.酮类,醛类、氨类、硫醇和含氮杂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一.畜牧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臭味对环境的污染;氮磷对环境的污染;高铜、高及砷制剂等添加剂对环境的污染。控制环境污染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课题。1臭味对环境的污染臭味主要来源于粪尿排出体外后在微生物和细胞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降解产物。据O’Neill和Phillips(1992)报道,有168种臭味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吲跺、粪臭素和硫醇类化合物。田苹和姚武群(1999)报道,鸡舍中的恶臭物质内150种之多,其中主要为硫化物、有机酸、酚类、醇类…  相似文献   

5.
降低猪场臭气浓度的饲料营养调控技术及辅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气由许多气体及挥发性物质所组成,其成分为猪排泄物中的有机酸、醇类、酮类、醛类、酚、杂环族、氨及硫化物等,而酸和酮在反应中会产生新的刺激性臭味。氨和醇反应会形成胺,硫化氢与醇反应会形成硫醇,这些物质皆为臭气的主要成分。其中以硫化氢、氨、挥发性脂肪酸、酚类等为主。猪舍中散发出的主要有害气体是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空气悬浮粒子则包括有机尘埃、气体和内毒素,这些都产生自饲料、猪体、猪粪和建筑材料。这些臭气和空气悬浮粒子在猪舍内的浓度远远高于其在舍外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与生态营养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畜牧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臭味对环境的污染;氮磷对环境的污染;高铜、高锌及砷制剂等添加剂对环境的污染。控制环境污染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课题。1-1 臭味对环境的污染 臭味主要来源于粪尿排出体外后在微生物和细胞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降解产物。据O’Neill和Phillips(1992)报道,有168种臭味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吲哚、粪臭素和硫醇类化合物。田苹和姚武群(1999)报道,鸡舍中的恶臭物质有150种之多,其中主要为硫化物、有机酸、…  相似文献   

7.
1猪场恶臭产生的影响猪场恶臭是养猪中产生的有害废气,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养猪场及周围空气,影响猪场员工和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2成分引起猪场恶臭的物质经鉴定有160种以上化合物。包括多种挥发性有机酸类、醇类、醛类、碳酰类、酯类、胺类、硫化物、硫醇、氨、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含氮杂环类物质。其中主要有四大类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吲哚,沼气。养猪场中的恶臭是由许多单一的臭气物质复合作用生成的。3猪场恶臭的来源猪体的体味及栏舍上的气味与粪便污染是养猪场恶臭的最初来源。猪粪中散发的气体…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养猪场生猪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未被消化吸收的含氮化合物,这些含氮化合物被微生物作用后生成氨.  相似文献   

9.
蒋寿林 《中国家禽》2002,24(15):22-23
1鸡舍恶臭的产生有资料说明,鸡舍恶臭成分有150种。恶臭物质主要包括挥发性脂肪酸、酸类、酚类、醛类、酮类、酯类、胺类、硫醇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这些均属恶臭物质的有机成分。此外,NH3、CO2和H2S等则是恶臭物质的无机成分,而危害最大的也正是这些无机成分。1.1鸡呼吸排出大量的CO2鸡体虽小,但代谢旺盛,呼吸快,每分钟25次左右,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排出CO2711毫升,相当于其他家畜的2倍。1.2粪便分解释放出大量气体鸡的消化道短,消化率低,通常情况下粪便中有20%~25%的营养物质未被机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0.
中药除臭势在必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除了粪尿中未分解的富氮、富磷污染土壤外,更主要的是粪尿产生的臭气无时无刻不在危害人畜的健康。畜禽舍内的臭气主要源于畜禽对日粮营养物质吸收不完全,经粪尿排出大量的氮和磷,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氨、硫化氢、甲氨、三甲氨等恶臭气体。现从猪粪中鉴别出了160多种特异性臭气物质,而对人畜健康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氨、硫化氢、甲烷等。例如NH3的危害性,有试验报道,在6~20mg/m3NH3空气中,人感觉刺眼,呼吸困难;40mg/m3时,头痛,恶心,食欲下降;100mg/m3时,黏膜表面发炎。在50m…  相似文献   

11.
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这里主要是指简单含氮化合物如尿素、二缩脲和氨盐等。这些含氮化合物均可被瘤胃细菌用作合成菌体蛋白的原料,其中以尿素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尿素通常在进入瘤胃后经过2小时,即几乎完全被水解成氨。由于尿素在瘤胃中分解太快,而微生物来不及吸收,一部分游离的氨则进入血液,很容易造成氨中毒。  相似文献   

12.
氨气对养鸡业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养殖环境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对养殖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就养鸡业中环境污染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氨气污染做一概述。一、氨气对养鸡业的危害氨气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是因粪便不能及时清除、舍温较高时粪便中含氮物质分解而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当鸡舍内处于高热、潮湿环境,高密度的饲养、垫草的反复利用、粪便不能及时清除、通风不良等情况都会促使氨浓度增高。特别是冬季,由于气温较低,鸡采食和饮水后排出的粪便含水量较大,加上冬季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较…  相似文献   

13.
<正>氮主要以蛋白质、肽、氨基酸等形态被动物所利用。各种含氮营养素一部分沉积于体内供机体利用,其余部分则以粪氮和尿氮的形式排出体外。由于动物排泄的粪便水分含量较高,同时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及各种代谢酶,加速了动物排泄物中氨气的产生与挥发,同时多数来源于含氮化合物的含硫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含硫物也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挥发性含硫气体。  相似文献   

14.
1畜禽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恶臭气味。畜禽生产中的恶臭主要来自粪便、饲料发酵和家畜呼吸等,臭气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以及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应当指出的是,牛、羊等反刍动物不仅产生大量粪便,而且还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气体污染大气。  相似文献   

15.
1、不良气味的产生原因。1.1不良气味的种类和来源。1.1.1猪粪便是产生不良气味的主源。粪便产生的不良气味主要是厌氧菌发酵的产物。粪便散发的气体中有一定浓度的胺类物质,如尿素等,它们可进一步分解为气味更显著的氨。它们包括多种挥发性和不挥发性有机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胺类、硫化物等物质及不流动气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日渐增加,相应的问题相继产生,其中就有污水处理厂的臭气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大致有鱼腥臭、氨臭、腐肉臭、腐蛋臭、腐甘蓝臭、粪臭以及某些生产废水的特殊臭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臭气产生,主要形成主要是进水泵房,粗细格栅、厌氧处理过程以及污水处置过程中,目前在行业内通过臭气的有效回收,进入臭气处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臭气脱除,就污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重点介绍了土壤脱臭、化学反应除臭、植物液脱臭、生物脱臭、离子脱臭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脱臭技术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2.2.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会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据研究,奶牛、猪和蛋鸡饲料中70%左右的氨被排泄出来,肉鸡饲料中50%的氨变成了粪便。在高温下,这些粪便发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降低空气质量。不  相似文献   

18.
鸡舍内的氨是由舍内的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来。饲料、垫草,粪尿都含有含氮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都会分解产生氨。  相似文献   

19.
1肉食动物 食糜中没有被小肠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可以被大肠中的腐败菌分解生成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酚、甲酚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一部分由肠黏膜吸收入血液,在肝脏内经解毒后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随粪便排出。小肠内没有被消化的脂肪和糖类,在大肠内也经细菌作用,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及甘油,糖类分解为单糖及其他产物,如草酸、甲酸、乙酸、乳酸、丁酸以及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  相似文献   

20.
1氨气氨(NH3)是具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气体,比重较轻,为0.596,分子量17.03,标准状态下每升的重量为0.771g(或每毫克的容积为1.316ml)。氨极易溶于水(0℃时1L水可溶解907g),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氨水又易挥发成为气态氨。大气中的氨含量极少甚至没有。舍内氨气主要来自动物粪尿、饲料残渣和垫料等含氮有机物的分解。鹅舍的地面结构、排水和通风设备、饲养管理水平、季节等因素都影响舍内氨的含量。由于氨的比重小易于上升,一般在禽舍顶部浓度较高;又因其产生于地面,因此禽舍下部的氨浓度也较高,易对禽群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