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 of Sine,AR)是以鼻甲骨萎缩和变形为特征的主要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发病初期诱发喷嚏、咳嗽等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鼻衄、鼻甲骨萎缩、颜面变形等症状,同时表现生长迟缓、饲料效率降低,从而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AR在1830年由德国人Fmguem首次报道,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约有20%~40%的猪感染了AR, 相似文献
3.
从潍坊地区某种鸡场具有典型症状的6只发病鸡采休病料,进行病原发离培养因子需要试验、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以及血清学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副鸡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4.
5.
6.
7.
传染性支气管炎 (2B)是由冠状病毒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口罗音、咳嗽 ,拉白色稀粪 ,肾脏肿大 ,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血凝试验、中和试验、干扰试验 ,以及雏鸡回归试验和电镜检查 ,这一系列实验室诊断 ,确诊被检鸡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8.
广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引起的鸡的主要传染病。我国自1979年报道以来,在国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发展。由于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因而对该病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如发现了血清型和血清亚型的差异,以及变异株、超强毒株等等,为了进一步摸清广西IBD的病原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综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广西境内13个县、市分离到的26个IBDV毒株中的10个毒株进行了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IBDV囊毒的采集 … 相似文献
9.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吕敏娜,黄承锋,张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简称P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11.
副鸡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不同地区免疫失败鸡场的鸡传染性鼻炎疑似鸡体内共分离到19株细菌,经回归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又将分离株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型特异性单抗进行了血清型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有15株为A型,4株为B型,说明我国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应加以注意。另外大多数鸡场的免疫失败是由于免疫效果不良所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鸡场的免疫失败是由于B血清型的出现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从哈尔滨市某肉鸡养殖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肾型IBV,并对其进行鸡胚矮小化、血凝性、电镜下特征、新城疫干扰试验、致病性等生物学鉴定和N基因的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鸡胚上传至第四代(F)4开始出现死亡或侏儒胚;病毒不凝集鸡红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多呈球形、直径约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将分离毒第4代尿囊液接种于6日龄雏鸡,7d后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67%(6/9),病死鸡剖解后可见肾脏明显肿大、苍白,具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分离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断。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鼻炎疫苗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12):98-101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禽杆菌感染鸡群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传染病。随着国内养殖环境的改变,该病的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目前疫苗防疫是防控IC的主要手段。现有的IC灭活疫苗在防疫IC上有使用方便的优势,但也存在应激大、效果差等不足。对IC目前的常用疫苗、未来疫苗的发展,以及IC防疫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3批鸡传染性鼻炎二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了保存期检验,结果表明,二价苗在4-8℃保存12个月和18个月后免疫鸡群,鸡群对A、C型强致病力菌株的保护率在二免后4周左右分别为100%和88.5%,血清SPA、阻断ELISA和HI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但疫苗保存18个月后所免疫鸡的血清C型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数有显著的下降。因此,该二价苗的保存期以12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17.
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DVH阳性的病死鸭肝脏分离到3株(CD、HB、XC)病毒,电镜下病毒颗粒呈圆形、无囊膜,直径30~40nm,对氯仿、pH3.0、50℃,60min的处理不敏感,分离毒连续传代3次,全部鸭胚在24~60h死亡,胚体呈弥散性充血、出血,其致死鸭胚的能力能够被Ⅰ型DHV高免血清中和。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鸭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重新分离到相同病毒。间接免疫组化检测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雏鸭的肝、脾、肾等均呈现DVH阳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株病毒均为Ⅰ型DHV,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陕西省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呼吸道传染病的20个发病鸡群中先后分离出18株病毒,通过鸡胚感染、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其中13株是冠状病毒科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株为新城疫病毒,2株为H9禽流感病毒。该13株中的BJ2、FF2、YL2、B01、G5、YX、WH、WG分离毒具有很强的嗜肾性和致病力,这8个陕西流行株的血清型与W118毒株相同,而与IBVGray株、W93株有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陕西地区主要流行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且流行株具有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