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际pH 值对植物的营养状况和生长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缺铁双子叶植物和除禾本科植物以外的单子叶植物均可通过增加根系质子分泌量来酸化根际环境,从而提高根际铁的溶解度以适应缺铁的不良环境[1]。缺磷植物也可通过酸化根际微区环境来改  相似文献   

2.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蔗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之一,也是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主要形式.蔗糖转运蛋白在介导蔗糖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及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从31种双子叶植物和6种单子叶植物中克隆到83个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前人主要是从整体角度对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未研究过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主要介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基因克隆、分类、系统发生、结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个问趔: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胚的关系、比较和进化的关系。单子叶植物一个可能的祖先是双子叶植物的毛莨目,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目由毛莨目进化而来。双子叶型胚由于一片子叶功能的改变或面积缩小而退化或消失形成了单子叶型胚,而不是两片子叶愈合成一片子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杨华伟 《河南农业》2008,(17):18-18
一、安全使用原理 (一)利用形态差异 有些化学除草剂,是利用杂草和农作物形态上的差异来防除杂草的。如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别很大,单子叶植物叶片窄小且直立,表面角质层较厚,表面积小,药液难以附着,即不易吸收;双子叶植物叶片宽,表面角质层较薄,表面积大,药液易附着,且吸收的药液也多。  相似文献   

5.
铁是植物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经常因土壤缺铁而降低。研究植物在低铁条件下生长发育及对铁缺乏响应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揭示植物铁营养的遗传基础,有利于改良和培育耐低铁的农作物。笔者根据野生型拟南芥在低铁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表型确定了遗传筛选突变体的指标,并建立了筛选拟南芥与缺铁信号及信号转导相关突变体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笔者筛选出11株突变体并克隆了一个可能与植物耐低铁胁迫相关的基因,证明该方法适用于鉴别铁营养相关的重要基因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方法]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南亚热带的鼎湖山地区进行分解实验,实验时间为840 d,研究进化过程中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和碳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的范围在0.14~0.71间。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集中在4.22~21.40 a,50%分解时间集中在0.98~4.95 a。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分解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分解速率之间显著性差异不明显,仅与蕨类植物的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凋落物总碳量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下降,在分解过程中均出现2次不同程度的升高过程,出现时间集中在分解的第240天和660天,此时正值冬季,凋落物分解较慢,碳元素出现积累。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单子叶植物仅与蕨类植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大小表现为毛竹青冈木荷马尾松杉木水杉苏铁桫椤铁芒萁;4个植物类群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均值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不同起源时间的植物类群的碳损失量大小顺序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7.
郭祖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79-9980
[目的]研究玉米和胡萝卜体胚发生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为调控其体胚发生过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单子叶植物代表玉米和双子叶植物代表胡萝卜体胚发生的适合培养基,并利用电泳技术对其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结果]培养基MS+6-BA1.0mg/L+2,4-D0.2mg/L+CH500mg/L较适于玉米愈伤组织的发生;培养基B5+2,4-D0.2mg/L+6-BA0.2mg/L较适于胡萝卜愈伤组织的发生。玉米愈伤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蛋白表达;而胡萝卜愈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比下胚轴对照明显下降。二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可能与物种差异有关。[结论]发现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体胚发生中蛋白质表达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铁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作物体内参与代谢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和作物根内硝酸还原,参与豆科作物根瘤固氮作用.铁还是植物吸收氮和磷的限制因素.缺铁时,植物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氮和磷;铁过量时,则会降低磷肥肥效.  相似文献   

9.
磷和铁均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土壤中大多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或微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木霉菌(Trichoderma sp.)是植物根际有益真菌,在缺铁条件能够产生将不溶性铁转化为可溶性铁的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缓解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磷胁迫对嗜铁索的合成以及磷、铁胁迫对木霉菌在植物...  相似文献   

10.
植物表皮细胞在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的表皮是由原表皮发育来的,表皮包括表皮(扁平)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等。双子叶植物的表皮由不规则的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组成;单子叶植物的表皮由长形的表皮细胞、短形的硅化和栓化表皮细胞、泡状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等组成。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全球淡水资源紧缺的认识加强,对培育农业抗旱品种的渴求,因此,对植物表皮形态建成的研究已经成为一大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气孔及扁平细胞的图式发育及参与调控的分子遗传调控网络,以及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中参与气孔及表皮细胞图式发育的功能基因。旨在阐明单双子叶模式植物表皮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铁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由于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铁元素含量的差异,导致植物对铁的吸收效率较低,而在一些铁污染的土壤中,铁却对植物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本文通过对植物吸收转运铁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综述,以期在植物缺铁胁迫和铁毒害的基因调控转录机制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后期培育耐受缺铁胁迫或铁毒害的植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1 叶片性质 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较大,角质层较薄,叶面喷肥效果较好;单子叶植物则相反。因此在喷施时,溶液中可加少量湿润剂或适当加大溶液浓度,利于养分渗入。从叶片结构看,无论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个植物,喷施于叶的背面,养分较容易被吸收。 2 喷施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3种植物actin基因的密码子组成、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关系,了解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密码子使用的因素,为深入研究分子进化及物种进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CodonW 1.4.4软件分析13种植物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密码子组成及使用参数,并对影响密码子偏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应用MEGA 4.1对13条基因的CD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密码子偏性的聚类分析.[结果]双子叶植物中actin基因的GC含量为45.0%~51.2%、GC3s含量为36.3%~53.8%,单子叶植物中GC含量为53.0%~58.3%、GC3s含量为60.9%~75.8%;actin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偏爱G/C结尾的密码子,双子叶植物中偏爱A/T结尾的密码子.GC和GC3s与有效密码子数(EN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均为-0.906.ENC绘图分析结果表明,actin基因密码子偏性同时受突变和选择压力影响,单子叶植物受选择压力影响的程度大于双子叶植物.基于actin基因密码子偏性的聚类将单子叶植物高粱、玉米聚为一类,水稻、大麦、竹聚为一类,8种双子叶植物聚为一类.[结论]actin基因密码子偏性与碱基组成密切相关,其密码子偏性在单、双子叶植物间存在差异,依据密码子偏性的聚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Co#+(2+)在豌豆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子叶植物在缺铁时会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的适应性反应以提高对铁的吸收能力〔1〕。对其调控机理虽提出了很多假说,但至今尚没有定论。近年来Romera等人〔2〕研究认为黄瓜、向日葵和豌豆等植物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可能与乙烯的作用有关。本文以豌豆亲本与...  相似文献   

15.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EC:4.3.1.24])存在于各种植物和部分微生物中,是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关键酶,具有重要的植物生理意义。采用BLASTP的方法,依托全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inn.)、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谷子[Setaria italica(L.)P.Beauv.]、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6种植物中的PAL基因家族共45条序列,对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分析结果显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分支,说明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小麦、谷子亲缘关系较近,双子叶植物拟南芥、大豆亲缘关系较近,而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远,也说明PAL基因的分化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化前形成;酸性蛋白质占93.3%,稳定性蛋白占97.8%,有信号肽的蛋白占2.2%,有导肽的蛋白占4.4%,所有蛋白均为有明显跨膜现象的亲水性蛋白;所有PAL基因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都有蛋白活性位点。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作物中PAL代谢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双子叶植物代表胡萝卜和单子叶植物代表玉米的外植体及体胚发生各阶段的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愈伤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蛋白质表达,而胡萝卜愈伤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相比明显下降,二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可能与物种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ICE是植物体内的一类b HLH转录因子,在植物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来自不同物种包括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的ICE蛋白序列,用Clustal X程序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用邻近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了解ICE家族在植物界的分子进化情况。结果表明,ICE蛋白家族基本上按苔藓、蕨类、裸子、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而分别聚类,尽管不同来源的ICE序列有一定差异,但HLH结构域在各植物物种中具有很好的保守性,这说明ICE蛋白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被子植物的ICE形成不同的分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原始的ICE蛋白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无土裁培条件下,研究了11个黄瓜品种对缺铁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黄瓜品种对缺铁的敏感性问(即铁营养效率间)存在明显差异。缺铁下,对缺铁相对不敏感的品种比相对敏感的品种的培养液pH下降早且下降幅度大;根系Fe(Ⅲ)还原力增加早且增加幅度大;植株生长量(地上部的)和植株含铁量(津春4号的)下降幅度小,表现出较高的抗缺铁能力。上述结果为无土裁培中进一步选育和利用黄瓜铁高效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芦笋两个品种花的形态,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芦笋品种玛丽华盛顿的雄花、雌花、两性花和芦笋品种UC72雄花、雌花、变异雌花。我们比较了这些花的主要特征,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可能两性花是雄花与雌花的中间类型,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20.
王志春 《现代农业》2007,(11):152-152
硼是农作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硼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一般为干物质的百分之一至万分之二、三。不同的植物差异很大,双子叶植物含量显著高于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