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后分层抽样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顾抽样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发展应用,介绍事后分层抽样技术的应用场合、抽样方法及理论基础.认为事后分层抽样理论完善、操作简便,在总体信息掌握不全的情况下应用,既可提高抽样精度,又可降低调查成本.以2005年砚山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抽取的1293个角规控制检尺样地的样本数据为例,以事后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作比较,抽样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严重,可持续发展观点的不断增强,国家、社会、人民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有了更细致的关注,为了保证森林资源总量的持续增长,森林限额采伐检查工作逐步受到了重视.以森林采伐限额检查中抽样检查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抽样技术现状,总结出了抽样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综合性的抽样技术方法,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检查的可靠性和精度,同时尽可能减少检查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都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通过对两种抽样方法的比较分析,能够帮助调查人员更好地理解,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技术和方法,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提高调查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森林资源原有系统抽样基础上,利用高清影像,结合森林资源底图、经营档案等资料,对所有样地进行逐块判读,获取分层因子,确定各分层的类型和权重,按不同方案的样本量进行分层抽样,开展补充调查,统计不同方案的特征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清影像分层抽样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调查样地数量,提高抽样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前言森林调查抽样的设计和估计技术不断受到新工艺的影响。卫星图象促进了多阶抽样估计的应用。弗雷耶在1979年应用了多阶分层抽样技术。本文考虑了每一阶抽样的目标变量总量的简单扩展估计量,目的是为多阶分层抽样中的这一简单扩展估计量提出一个无偏方差估计量。本文还讨论了每一阶抽样的有效样本分配。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抽样调查是森林资源综合监测调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本文介绍了抽样理论的发展和国内外森林抽样调查发展过程,论述了森林调查中主要抽样方法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其中包括等概和不等概抽样、基于遥感的抽样、针对稀疏总体分布的抽样调查技术方法,并对这些抽样技术在国内外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概括了抽样调查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抽样技术方法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按林业部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必须采用抽样控制和小班调查相结合。目前,作为抽样控制的方法,一般都用机械抽样和分层抽样,但这两种方法在应用时工作量大,能否还有既能保证抽样调查精度又能减少调查工作量、降低调查成本的方法,我省根据国外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8.
基于RS、GIS 的呈贡县总体活立木蓄积量分层抽样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中,总体活立木蓄积量抽样控制法所需的样地数多,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SPOT 5卫星数据,基于RS和GIS将呈贡县森林资源先分为A层(有疏林地层)和B层(其它地类),在各层内机械抽样初步确定样本数为1 816个,再根据样地SAVI值和DNNIR值确定各层最终样本数为424个.可极大地减少外业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分层抽样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木材消耗量调查、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当中都经常应用。本文基于CASIO-4500P机型研制其应用程序,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层抽样的总体方差可分解为层内方差与层间方差,分层抽样设计的原则是尽量扩大层间方差,缩小层内方差。分层因子的选择应视抽样调查的目的等6个因子而定,三因素(树种组、龄组、郁闭度)分层与单因素(蓄积)分层的提出各有其历史及应用条件,笔者在多年的森林资源调查实践应用中体会到,蓄积分层比三因素分层效果好。文章还介绍了分层因子级距的确定及单因素分层抽样中先分层后抽样与先抽样后分层两种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工作,是科学管理森林资源的第一步。没有森林资源调查,科学经营管理森林就无从谈起。三十多年来,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在理论、技术和仪器设备上都有了发展,一些新的抽样技术、电子计算机、测树仪器已被引入森林调查设计中。但这些新技术、仪器、设备应用不广,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先进的森林调查系统和手段。大量的外业调查工作还很艰苦,耗力多,速度慢,精度也有待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清查中,已广泛使用角规点抽样技术,而角规线抽样除台湾之外,尚未见应用报导。为了探讨线抽样在森林资源清查中应用的可能性,一九八○年与省林业厅国营林场处共同组织部分山区的二十三个国营林场技术员,在薄山林场进行森林经理调查培训,在全场试用了角规线抽样技术,系统布设面积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人工更新成效的调查(指成活率、保存率、单位数量、质量等),以往多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即典型抽样)。这一方法虽然能适应多种复杂的地形条  相似文献   

14.
孟连县森林资源区划调查中同时运用了系统抽样和有林地、疏林地抽样两种方法.对抽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面积和蓄积量对比精度都达到和超过该县预定原则方案和森林资源区划调查C级规定的精度要求。系统抽样与有林地、疏林地抽样相比.成本高是这种抽样方法的不足,生产上运用性较差、更适宜应用于科研领域;有林地、疏林地抽样相对于系统抽样可以提高工效.节约资金.满足用户需要,在生产领域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调查是建立或更新森林经营方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以微电脑为基础的3S(RS、GIS、GPS)集成技术进行的高精度面积测量和GIS自动成图,为提高面积测量精度和不同地类准确定位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星源通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是以3s集成技术为基础研制的森林资源调查仪器,为检验其测量精度,在汪清林业局不同林地选择地形明显、最易勾绘的10个小班进行精度检验,小班的勾绘面积最小为1.34hm^2,最大为35.80m^2。结果表明,测量精度最低为98.0%,最高为99.2%,平均为98.71%;星源通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可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伐区调查设计、造林地验收、林火损失评估、征占用林地调查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航天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TM影像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总面积56.8万ha)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实践,①分析了1:10万、1:51、1:2.5万比例尺TM影像图的技术性能及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适用性。②TM影像图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情况。③使用TM影像图分层估测森林面积、蓄积的方法及精度分析。④森林资源调查中使用TM影像应注意时相选择、精度检验以及信息增强与压缩等技术问题。⑤建议TM影像图处理、成图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森林资源调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调查与管理体系、抽样技术与样地设置、仪器设备及其他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的森林资源调查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对比总结,指出了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省控制到县一级的森林资源调查,根据森林资源抽样调查和小班调查的特点,采用综合技术创造法,组合成小班抽样调查技术。该技术的研究经历了计算机模拟和实地试点,最后在全省推广应用。其调查结果符合县级总体控制要求,调查的总蓄积量与连续清查的结果基本吻合。文章简要介绍了小班抽样技术的研究过程及有关的统计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空间平衡抽样及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着空间关联性强、适应性差的缺陷.空间平衡抽样(SBS)强调样本点抽取的随机等概和空间上的均衡分布,通过包含概率栅格层的过滤运算,极大地减少了无反应样本单元现象的发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文章在简要回顾基于模型的抽样、基于设计的抽样两大类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特点,分析4种传统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弊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通用随机方格分层算法(GRTS)的空间平衡抽样的原理和步骤,最后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风景林蓄积量调查空间平衡抽样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空间平衡抽样在降低调查成本、减少空间关联性强方面明显优于简单随机抽样;但在提高抽样精度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只有当样本容量大于或等于理论计算容量时,空间平衡抽样才表现出一定的抽样精度优势.  相似文献   

20.
姜佳晔 《绿色科技》2021,(7):101-102,107
阐述了辽宁省利用无人机航摄技术在森林资源评估的外业调查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对其在森林面积踏查、森林地类变化、森林属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进而总结提出了目前无人机航摄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应用方面的建议,并对未来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无人机航摄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应用潜力巨大,必将进一步推动森林资源调查更加高效、精准、广泛、及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