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威海地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的调查中发现灰飞虱多为长翅型,系外来迁移所致。灰飞虱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风向和阴雨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岳惠  丁永  郭金保  左磊 《种子科技》2011,29(11):36-38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是影响农业生产上夺取高产丰收的巨大障碍之一。我市自2004年灰飞虱大发生以来,连续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蔓延肆虐,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灰飞虱成为植保部门测报和农民防治的重点对象,灰飞虱危害逐渐地被农户所认识,水稻  相似文献   

3.
长绿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别名蠓飞子,主要为害茭白、野茭白等,在南方地区茭白上发生较为普遍。长绿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茭白叶片,吸取汁液,并在叶脉上产卵,使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输送受到影响,往往会导致孕茭时间推迟,从而造成茭白商品性降低、产量降低,严重时减产达25%~75%。  相似文献   

4.
《农药市场信息》2007,(16):31-31
7月27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发布超级稻褐飞虱防治意见。全文如下: 2005年以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特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据华南稻区早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现状和7月份迁入长江中下游的虫量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褐飞虱将再次大发生。在长江流域稻区,超级稻主要是作中稻或晚稻种植,与同稻区褐飞虱的发生期相吻合,因此,7月底及8月初抓好超级稻褐飞虱的防治非常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运用浙江省天台县病虫观测站1969-2009年的测报历史资料进行了晚稻褐飞虱发生关键因子筛选与回归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褐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主要是上一代褐飞虱的发生量、2-3代灯下诱虫量、水稻前期的田间发生率。逐步回归研究结果,连作晚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1)逐步回归方程Y1 = -8.9742 -0.2484X1 +0.5705X3 -0.4806X4 +0.0309X9 +0.24205X10;连作晚稻10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2)逐步回归方程Y2=0.74638+0.3303X1 -0.28X2 -1.3136X3 + 1.7233X4 -0.2762X10+0.7946X11;单季稻8月下旬褐飞虱田间发生量(Y3)逐步回归方程Y3 = 4.1037 +0.64817X2-1.564X4+ 1.4128X6 + 0.1762X - 0.0238X8 +0.0752X9; 单季稻9月下旬褐飞虱发生量(Y4)逐步回归方程Y4=2.2717 +0.3217X1 -0.4132X2+ 0.3418X4 +0.3458X5 + 0.6962X10;逐步回归方程可作为褐飞虱发生趋势中短期预报应用,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水稻当家品种的抗虫性变化和主治药剂防治效果与抗药性变化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褐飞虱是沿江地区中晚粳稻区水稻中后期的重要害虫,特别是三、四代褐飞虱的发生为害,严重威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对水稻高产稳产和增产增收影响更大。因此,针对褐飞虱对不少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现状,各方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褐飞虱抗性发展监测,及早采取有效对策,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褐飞虱是沿江地区中晚粳稻区水稻中后期的重要害虫,特别是三、四代褐飞虱的发生为害,严重威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对水稻高产稳产和增产增收影响更大。因此,针对褐飞虱对不少药剂产生抗药性的现状,亟需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褐飞虱抗性发展监测,及早采取有效对策,延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上升……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
根据天台1969-2008年田间褐飞虱发生监测情况,阐述了褐飞虱长期运动规律及其运行周期,分析造成褐飞虱种群周期性变化的周期特性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褐飞虱种群数量变化符合多项式函数模型, Y(t)= X2=C0+C1×X+C2×X2+C3×X3+...+C15×X15, X={1,2,3,┅┅,n},并创建了褐飞虱种群数量变动的时间序列ARIMA(2,1,1)模型:Y(t+l)=0.0659+0.0616851Z(t+l-2)+ e(t+l) + 0.3802611e(t+l-1) ,应用此模型回测,吻合率达98.6%,具有很高的精度;从而预示今后1段时期褐飞虱仍处高位运行状态,应加大防控力度,保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晚稻褐飞虱连续大发生,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已成为制约晚稻高产的严重问题。每到晚稻生长中后期,尽管农技部门都是如临大敌,加强了虫情预报,及时发出了防治适期,但其效果不太明显,甚至还有很多地方因褐飞虱危害致使水稻"冒穿",造成全田倒伏。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许多专家指出:晚稻褐飞虱暴发成灾,其主要原因是滥用农药。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又叫火蠓子,属同翅目飞虱科。贵州目前为害水稻的飞虱有11种,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一般黔南低热,黔北河谷地带稻作区以褐飞虱为主,黔西北稻作区以白背飞虱为主,黔东稻作区一般在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稻飞虱发生频率增加,为害面积扩大,是水稻生长期的重要害虫。稻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轻则水稻生长势弱,重则植株发黄枯萎,直至成片枯死如火烧状。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常出现黄塘“坐蔸”状,直至全田枯焦倒伏,受灾田产量损失30%-70%,严重时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1.
小麦苗期害虫(如土蝗、蟋蟀、灰飞虱)活动危害盛期,特别是田边、路边灰飞虱活动猖厥,导致小麦丛矮病严重,部分杂草也已出土,所以,加强苗期病虫草害的防治,是确保小麦苗齐、苗壮的关键。一、出苗期防治灰飞虱灰飞虱是小麦丛矮病的传播媒介,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有两个高峰期即秋季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湘桂走廊褐飞虱的迁飞特点,以期为褐飞虱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地处湘桂走廊要冲的3个植保站1990—2014年共25年褐飞虱灯诱数据,挑取灾变性迁飞高峰日,通过HYSPLIT软件模拟其后向轨迹,在个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糊空间聚类分析,分别从个性及共性角度研究湘桂走廊褐飞虱主要迁入路径及虫源地。结果表明:偏南路径(西南、正南、东南)是春、夏季节褐飞虱迁入湘桂走廊的主要路径,占总迁入路径的91%以上,偏北路径少于9%,主要虫源地为越南、老挝北部,其次是海南及广东南部。东北路径是湘桂走廊秋季褐飞虱迁入的主要路径,其中全州站虫源是湖南及江西中南部的占61%,虫源地为湘、赣北部及湖北南部地区的占39%;而永福站秋季迁入虫源中,19%来自广东北部及江西南部,其余的81%来自湖南大部及江西北部、湖北南部。综上所述,湘桂走廊春、夏季虫源主要来自偏南方向的中南半岛及海南稻区,而秋季虫源则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的湖南及江西稻区。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以来,由于传毒介体灰飞虱发生数量和带毒率居高不下,每年都存在大流行威胁。2007年起,同为灰飞虱传播的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迅速加重,发生区域迅速扩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全国许多地方水稻田稻飞虱发生严重,许多农民担心今年套播在稻田内的小麦出苗后会遭受稻飞虱危害。据了解,褐飞虱食性专一,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不取食小麦等其他作物,对小麦没有危害。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褐飞虱长翅型成虫,一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暴发成因及其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粉虱 ,学名Bemisiatabaci (Gennadius) ,又名棉粉虱 (cottonwhitefly)和甘薯粉虱 (sweetpotatowhitefly) ,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烟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害虫之一。很长一段时间烟粉虱不是主要的经济害虫 ,但近年来不仅在南方而且在北方的一些地区逐年加重 ,至  相似文献   

16.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植保总站近期印发《山东省2013年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防控预案》,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切实做好灰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防控工作,确保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安全生产。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山东省植保总站预计今年全省灰飞虱为中等发生,鲁西南、鲁中、鲁南偏重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晚播春玉米及早播夏玉米田中等发生,套播玉米发生较重,直播玉米偏轻发生;水稻黑条矮缩  相似文献   

18.
水稻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是影响水稻丰收的重要生物灾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稻区褐飞虱曾多次暴发成灾,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2005年秋季,褐飞虱在我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又一次暴发成灾,发生范围之广,灯下诱虫量之高,田间虫口密度之大,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浙江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要危害迟熟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25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植保检疫局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