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民勤不同年限(1、2、4、8、13 a)退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当年耕地作为对照,采用时空替代法及通径分析法研究不同年限退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在退耕13 a达到峰值(411 mg·kg-1);其余理化指标均在退耕13 a...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对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限退耕地(退耕1a、2a、4a、8a、13a、20a、30a、40a和CK)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演替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随退耕年限增加,土壤含水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再逐渐趋于稳定.(2)随退耕年限增加,个体数、类群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波动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博尔塔拉河下游河岸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土壤有机质在表层和80 cm土层属于强变异;20 cm、40 cm和60 cm土层属于中等变异。② 有机质含量为0.03%~4.19%,差值较大;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表层到深层逐渐减少,递减规律显著;5层(0~10 cm、20 cm、40 cm、60 cm和80 cm)土壤之间有机质含量垂直方向的相关性特征显示,60 cm深度与其他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弱正和弱负相关,0 cm与80 cm、20 cm与40 cm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③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WTBX]R[WTBZ]=0.934)。④ 通过对土壤样品养分含量分级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4%和1.99 mg•kg-1,均属于极缺乏型;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平均为0.07%和39.78 mg•kg-1,属于很缺乏型;pH平均为7.47,属于中性。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下游沙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与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特别是破坏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与植被重建的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是植被管理、改造和修复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退耕年代沙地退耕地植被为对象,利用重要值和相似性理论研究了植被演替规律以及与土壤水分变化。结果表明:沙地退耕地植被群落主要由骆驼蒿+芦苇+蒙山莴苣群落→骆驼蒿...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盐分及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乐都县碾伯镇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年限分别为1、2、5、8、10、15、22、25~27年日光温室土壤的盐分和养分含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种植年限的增加盐分含量较对照增加的百分数在62.26%~404.72%之间,pH较对照下降的百分数在-6.70%~-2.15%之间,两者呈相反趋势.随着日...  相似文献   

6.
宁夏不同农业生态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宁夏耕地土壤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农业生态区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70~2000年的30a里,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较显著或显著增长态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山区没有明显增减,而在灌区近15a呈明显下降态势。从两个地区比较来看,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总体上都是灌区高于山区,其中地区间差异最大的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的是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在地区间存在较显著或显著差异,全磷量在地区间没有显著差异。从地区内变异系数来看,除土壤全钾外,其他都是山区显著大于灌区,山区变异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磷>全钾,灌区变异系数的大小依次为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不论山区还是灌区,土壤全钾量的变异系数都是最小。  相似文献   

7.
有机管理对民勤绿洲土壤质量和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年限有机管理田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研究有机管理对石羊河下游土壤质量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连续实施有机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三年有机管理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比传统管理农田分别提高了49.70%、28.63%、190.08%、122.89%;连续三年有机管理使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了20.98%、赖氨酸含量提高了41.86%,产量提高了7.25%。可见,在民勤绿洲区实施有机管理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能稳定小麦产量,并显著提高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农田、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山西阳高连作1、4、7、11、14、17 a设施栽培土壤pH值、养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设施栽培菜地土壤pH值降低、养分含量升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内0~20 cm、20~4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依据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含量标准,阳高设施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水平,碱解氮含量较高,有效磷严重超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速效钾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各土壤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当地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不合理施肥,已导致土壤化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今后应推广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日光温室土壤养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4~2005连续2 a对陕西省杨凌区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物活性进行观测,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6 a与2~7 a的大棚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均比同区位农田有所增加,而土壤pH值下降明显;土壤硝酸盐含量随棚龄的增加而增加;且硝态氮沿土壤剖面(尤其是种植2 a以上的大棚)垂直方向有向下迁移的趋势。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少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使用年限高的土壤,微生物总含量一般较高,细菌和真菌的含量随棚龄的增加有所增加;放线菌在0~40cm处的总含量比露地要高,而在棚龄大的棚中(7 a)的值并不是很高;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均大于露地,脲酶含量在3 a棚龄大棚中的含量达到高峰然后随棚龄增加减少。过氧化氢酶在2004年随棚龄逐渐增大,而在2005年则相反,碱性磷酸酶含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干旱区绿洲农业不同开垦年限耕地土壤养分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选取玛纳斯流域内5个开垦年限(荒地、2 a、4 a、6 a、8 a)的土地,结合地统计学、3S技术,利用空间置换时间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各层土壤的总盐、有效钾含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总盐含量由开垦前11.9~25.2 g·kg~(-1)下降至开垦8 a后的1.7~3.0 g·kg~(-1),尤其是表层土壤总盐的含量在开垦种植6~8 a后基本维持在非盐化-轻盐化水平;而土壤有效钾含量在各个层次均呈现出不断的消耗趋势,由开垦前225~499 mg·kg~(-1)下降至开垦8 a后的138~225 mg·kg~(-1);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基本上在开垦4 a左右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较低值,然后随着开垦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如有效磷含量由开垦前3.7~8.1 mg·kg~(-1)下降至开垦4 a后的1.9~5.7 mg·kg~(-1),随后上升至开垦8 a后的3.37~13.5 mg·kg~(-1)。研究表明,研究区农业用地开垦时间的长短对土壤养分、盐分含量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石羊河上游旱泉沟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为例,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并结合2003~2009年连续7a的定位观测资料,研究了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和群落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建植以来,群落盖度逐年下降,群落密度逐年增大,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随着紫花苜蓿草地的退化,杂类草侵入群落,物种数由7种增加到1...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测点以及土壤采样分析,以新疆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典型区,利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土壤盐分离子含量、电导率、土壤水溶液中总溶解固体(TDS)与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的关系以及盐分离子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的平均值大于8.0,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较高,0~10 cm土层中的含盐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实地测点以及土壤采样分析,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利用SPSS与DPS等软件对盐分与土壤质地进行ANOVA和多重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是以粉粒为主的质地组成。粉粒百分含量分别为0~10 cm层62.65%,10~30 cm层60.31%,30~50 cm层55.93%;0~10 cm、10~30 cm与30~50 cm表层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均值呈现SO42->CL->Mg2+>Ca2+。(2)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各粒级机械组成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林地8%~62%、耕地4%~37%、园地2%~40%、未利用地15%~52%。变异系数较高;四种土地利用类型总盐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利用地、耕地、园地和林地。(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粉粒差异明显,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5)。(4)土壤粘粒与HCO3-、Cl-、SO42-呈显著性相关( P<0.05);粉粒与HCO3-离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区陕北延安燕沟流域为例,研究了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盖度、多度和物种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又增加的趋势。同当年对照农地相比,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同对照农地相比,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5%~184.6%、5.7%~157.4%、89.6%~566%、32.9%~331.2%和0.18%~184.8%。表层土壤有机碳和脲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是在植被恢复初期(0~8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恢复8~29年期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而植被恢复29a以后,又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表层土壤全氮、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是在植被恢复初期(0~16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恢复16~29年期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植被恢复29a以后,又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碳和全氮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碳和全氮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了解绿洲农田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利用长期定位实验的方法,初步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绿洲农田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无肥CK处理养分含量最低,尤其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有机质、全N和碱解氮分别比对照区平均高1.5 g/kg0、.19 g/kg和10.5 mg/kg,其他各处理养分含量处于二者之间。结果还表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尤其是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的含量关系密切,制约产量的首要养分因素是N素,其次是P素。CK处理由于连年作物吸收及收获带走养分,使土壤的有效养分库消耗很快,致使作物产量逐渐降低。P、K处理作物产量变化趋势和CK处理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N素是影响绿洲农田作物产量的首要因素。对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变化研究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作物产量最高,平均为4 010.8 kg/hm2,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能是提高绿洲农田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吴旗县为例,研究了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0~60cm土层随着退耕地恢复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乔木地相对较高,草地相对较低,灌木地介于两者之间。自然恢复方式>自然 人工恢复方式>人工恢复方式,坡耕地的团粒含量最低;在0~20cm土层,恢复前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幅较大,后期增幅较小,而40~60cm土层的变化规律则相反。对同一种植被类型,>5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0~20cm到40~60cm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在较浅土层灌木地的降幅相对较大,在较深土层乔木地的降幅相对较大。人为干预使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从大粒径向小粒径转化,这种转化在较深土层表现的较明显。可见,在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具有较长恢复年限的乔木地,土壤的抗蚀性较强;自然 人工的恢复方式既缩短了植被恢复时间,也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7.
Oasis stabilit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was assessed at the landscape scale(including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 and land use in the oasis) and at the regional scale(including the cold-island effect and NDVI of the oasi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GIS and Remote Sensing(RS).Thematic Mapping(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1990,2000 and 2009 were employed along with the related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ata pertaining to the reclamation area of the oasi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oasis complexity increased between 1990 and 2000.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the degree of land use,the average index of the cold-island effect,NDVI value and oasis stability all decreased.However,the change trends in the indices referred to above were opposite between 2000 and 2009,and oasis stability was enhanced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