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85年7月开始对佛罗里达平菇进行高温栽培,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采用棉籽壳熟料培养基,高压灭菌。料配方:石膏1.5%,石灰1.5%,料水比例为1:1。灭菌后再调水达到1:1.4,调水时加1%的多菌灵粉剂,然后进行播种;第二组也是棉壳培养基,采用生料栽培。料水比例为1:1.4,料配方同熟料相同。不同的是配  相似文献   

2.
3.
笔者于1987年从湖南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红平菇菌种,经三年来在盛夏期以稻草为原料室外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1988年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方法:培养料配方为稻草78%、米糠20%、磷肥和石膏粉各1%,含水量约62%,pH8.装入17×33厘米塑料袋,接种后置室内自然温度发菌,当菌丝满袋后,移入柑桔园畦地上出菇,以室内为对照。(二)结果:1988年5月2日接种800袋,折干料  相似文献   

4.
高温栽培平菇新技术胡文华(湖北省宜昌市四○三里区食用菌研究室443002)近年来,笔者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摸索出高温季节采用发酵料袋式通氧、畦式覆土二段栽培平菇新技术,获得了每公斤于物质收鲜菇3-4.5公斤,较常规法增长2倍以上,周期缩短30天左右的良...  相似文献   

5.
王春德 《食用菌》2000,22(6):25-26
长期以来,平菇生产一直依靠单一的棉壳。随着平菇生产的发展,棉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价格也一涨再涨,而我地丰富的稻草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用稻草栽培平菇,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了一条成本低、无污染、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的新路子。1 稻草处理 稻草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的早中晚稻草均可,用15%的鲜生石灰水将稻草全部淹没,浸泡2~3天。其方法是:每百斤稻草须要一个立方的水,按一立方水1000kg计算,需生石灰15kg。浸泡时先撒一层石灰铺一层稻草,再撒一层石灰,再铺一层稻草,分3~4层完成。然后用物…  相似文献   

6.
张健 《现代园艺》2001,(3):29-30
用稻草栽培平菇 ,成本低 ,周期短 ,方法简单 ,效益高。平菇收获后的下脚料又是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稻草软化处理 稻草表皮具有一层蜡质 ,这层腊质能阻碍菌丝吃料。笔者通过试验和实践摸索出三种软化稻草的处理方法。其一是把稻草铺在干净地面上 ,用石磙反复碾压至稻草变软。其二是稻草切成 2~ 3cm长段 ,浸泡于 3~ 4%的石灰水溶液中 ,34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去残液 ,调节好含水量。其三是用饲料粉碎机 ,安装上直径约 2cm的筛网进行粉碎 ,粉碎后即成条片状 ,细薄、松散、绵软。2 培养料的混配 平菇…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解决非棉区棉子皮价高和采购的困难。近两年来,我们反复进行了用整玉米秸栽培平菇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原料的处理将于燥且无霉烂的玉米秸,浸泡于处理液(15%的生石灰,1%的尿素,2%的磷肥)中2~3天,捞出沥去多余水分,用0.5%的多菌灵喷洒玉米秸表面,以起到杀菌和防止杂菌侵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的菇类,每年投料(棉籽壳)约4000万公斤,产鲜菇约3600万公斤,产值约4860万元。近年来,虽然在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和管理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其产量仍不稳定,平均生物效率仅90%左右,特别是霉菌污染对菇农的威胁更大。为此从1985年起,我们采用佛罗里达平菇和枣庄117粗皮侧耳两个菌株,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1985年和1986年分别投棉籽壳料1750公斤和2500公斤,生物效率达150.1%和158.6%.现将其栽培技术报道如下。一、培育优良菌种(一)母种培育:优良的母种是获得高产的第一步.经多次试验表明,以每年进行一次组织分离,挑选性状优良的母种做扩大种,采用PDA 加富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张健 《蔬菜》2000,(4):21-21
用稻草栽培平菇,成本低,周期短,方法简单,效益高。平菇收获后的废料又是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一举两得。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稻草软化处理 稻草表皮具有一层蜡质,这层腊质能阻碍菌丝吃料。笔者通过试验和实践摸索出3种软化稻草的处理方法。一是把稻草铺在干净地面上,用石磙反复碾压至稻草变软。二是将稻草切成2-3cm长段,浸泡于3%-4%的石灰水溶液中,34h后捞出,用清水冲去残液,调节好含水量。三是用饲料粉碎机,安装上直径约2cm的筛网进行粉碎,粉碎后即成条片状,细薄、松散、绵软。 二、培养料…  相似文献   

10.
本栽培技术是在台前县实施河南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平菇袋栽高产新技术,以棉子壳为主料,生物效率达 200%以上;以黄豆秸为主料,生物效率达150%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在河南9月~12月10日,利用自然温度栽培平菇,把菌袋摆放在室外树荫和荫棚下或露天场地进行发菌。2 选择优良菌妹 菌株应选择发菌快,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品质好,例如CCEF89,新831,丰抗90等。3 培养料配方 ①棉子壳500kg,石灰10kg,石膏粉5kg,磷酸二氢钾1kg,食盐1~…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平菇生产一直依靠单一的的棉壳。随着平菇生产的发展,棉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价格也一涨再涨,而各地丰富的稻草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用稻草栽培平菇,通过数十余年反复试验,总结出了一条成本低、无污染、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的新路子。1 稻草处理 稻草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的早中晚稻草均可,用1.5%的鲜生石灰水将稻草全部淹没,浸泡3~5天。其方法是:每百斤稻草须要一个立方的水,按一立方水1000kg计算,需生石灰15kg,浸泡时先撒一层石灰铺一层菌种,再装一层菌种,再装一层稻草,…  相似文献   

12.
我县位于长白山脉以北、张广才岭以西的松花江流域的多山丘陵地带,属山区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境内群山环绕,森林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在700-800毫米,无霜期125天左右,年平均气温3.9℃,年平均日照2382小时。一、野生平菇发生期的启示在东北,平菇的露天栽培大都在春、秋两季,夏季因高温而停止。但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炎热的三伏天,用二次覆土技术连续五年种平菇,均获得很高的效益。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 (一)材料准备 河沙若干(建筑用的黄沙),直径6cm、长40cm、无底无盖铁皮圆筒1只,泥沙若干。泥沙配方:粘土60%,沙35%,磷肥3%,白糖、生石灰各1%。另加多菌灵0.2%、敌敌畏0.1%,水适量。先将水、多菌灵、磷肥、白糖、生石灰、敌敌畏制成混合液,再倒入粘土、沙中拌匀,含水量调至65%左右,堆积覆膜发酵7天,此间翻堆1次,经发酵的泥沙颗粒松散均匀。  相似文献   

14.
杨登山  文青善 《蔬菜》1995,(3):36-37
塑料大棚立体栽培平菇新技术044400山西省夏县食用菌研究会杨登山,文青善近年来,我们利用塑料大棚立体栽培平菇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塑料大棚的形式建造塑料大棚时,要考虑保温、保湿、通气、投资等因素,充分利用太阳能源,大棚...  相似文献   

15.
苏海民 《食用菌》2001,23(3):26
近年来,平菇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一般在秋冬和春季生产,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病虫害,很少有人栽培。而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为此,笔者进行夏季平菇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原料处理 主料玉米芯,要求无霉变,使用前先暴晒 2天。辅料麦麸,磷肥,多菌灵,石灰粉。配方:①玉米芯 90 %,磷肥 2 %,麦麸 4 %,多菌灵 0 2 %,尿素0 3 %,石灰粉 3 %,水 1 50 %。②玉米芯 50 %,木屑4 0 %,磷肥 2 %,麦麸 5%,石灰粉 3 %,水 1 50 %。③玉米芯 60 %,麦秸糠 3 0 %,磷肥 2 %,麦麸 5%,石灰粉3 %,水 1 50 %。2 建堆发酵 …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北方常见的棉籽壳、玉米芯作为培养料发酵栽培平菇,可采收5~6潮菇,技术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效益好,特别适合一家一户生产。现将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包金亮  包金宝 《食用菌》2006,28(5):49-50
小平菇隶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富含蛋白质、糖分、维生素、铁、钙和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其菇肉肥嫩、味鲜爽口,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韩国生产和消费量较大的菇类。因小平菇不易长途运输和保鲜,鲜菇从国外进口极少。以韩国本土生产为主。与常规平菇栽培相比。小平菇的生物转化率较低,仅50%~80%,而且,分级包装较费工时,在人工费较高的韩国栽培并无优势可言。因此,韩国许多小平菇栽培场惨淡经营、濒临倒闭。寻求突破、重获新生,是小平菇生产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程稳龙 《食用菌》2001,23(2):22-22
玉米芯以栽培平菇成本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但由于部分菇农对其栽培技术掌握不好,生物学效率甚低,极大地影响了这项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为此,我们在科委等科研单位帮助指导下,利用玉米芯大规模地栽培平菇和其它食用菌,几年来的结果表明,玉米芯是代替棉子壳进行食用菌生产的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只要培养料处理得当,品种得当,其生物学效率并不低于棉子皮。现将我们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地区栽培趋势发展需要,于2006年夏季和2007年夏季作了栽培试种与示范生产。现根据多年平菇种植与技术推广的经验,总结其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