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设施环境下人参最优施肥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参优化施肥数学模型,为人参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人参为试验样品,以氮、磷、钾为试验因子,人参产量为试验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结果]对产量反应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分析表明,人参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氮、磷、钾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氮、钾、磷。应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人参施肥效应回归模型求模型最优解,分析了氮、磷、钾的主因素效应和单因素效应。[结论]最高产量797.12 g/m2,最佳施肥量:尿素23.74 g/m2,过磷酸钙68.02 g/m2,硫酸钾41.27 g/m2。该模型拟合度好,预报性很高,实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以氮、磷、钾和复合微肥为供试因子、人参产量为目标函数,对人参高产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尿素26.74 g/m2,过磷酸钙55.00 g/m2,硫酸钾43.69 g/m2,复合微肥8.18 g/m2,人参产量可达872.67 g/m2。对氮、磷、钾及复合微肥的各因素效应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小区田间完整试验,研究金光农场友谊分场采用配方施肥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对甘蔗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处理N2P3K2产量最高,为5967 kg/667 m2,处理N1P2K1增收最高,为544.620元/667 m2。根据氮、磷、钾肥料效应建立施肥模型,氮、磷、钾最适施肥量分别为34 kg/667 m2、10 kg/667 m2和19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紫砂泥田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水稻肥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建立了氮、磷、钾因素与稻谷产量的三元二次、一元二次水稻肥料效应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滇中广大紫色土区紫砂泥田的农业生产实际,得出水稻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5.13 kg/667 m2、五氧化二磷2.15 kg/667 m2、氧化钾3.69 kg/667 m2,对应稻谷产量为586.0 kg/667 m2;最高施肥量为纯氮16.3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99 kg/667 m2、氧化钾8.92 kg/667 m2,对应稻谷产量608.6 kg/667 m2。  相似文献   

5.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了玉米肥效试验,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分析及肥料效应函数法,得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 18.01kg/667m2,P2O5 3.0kg/667m2,K2O5.63kg/667m2,最佳产量520.0kg/667m2。综合肥料拟合方程及3种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玉米要达到514.5kg/667m2左右产量水平,建议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3.80kg/667 m2、3.0kg/667 m2、4.80kg/667 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杂交早稻产量影响,采用"3415"试验设计,通过回归分析获得肥料增产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最大产量7 388.8 kg/hm2的施肥量足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141.57、79.84、55.73 kg/hm2;最佳效益产量是7 336.21kg/hm2,其最佳施肥量是氮(N)、磷(P2O5)、钾(K2O)分别为124.56、64.07、52.55 kg/hm2.在湖南省武冈市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黄泥田种植杂交早稻氮、磷、钾最佳施肥量效应模型为当地杂交早稻制定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小麦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2.31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13 kg/667 m2、氧化钾0.55 kg/667 m2,最佳产量为598.19 kg/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纯氮12.31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13 kg/667 m2、氧化钾5.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肥平衡施用对素花党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党参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建立氮、磷和钾肥肥料效应模型,以素花党参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和钾肥平衡施用对素花党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党参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29.7%;缺氮和缺钾处理其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处理,对党参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钾磷;氮、磷及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互相影响肥效的发挥,任一因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党参氮(N)、磷(P2O5)和钾(K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97kg/hm~2、140kg/hm~2和298kg/hm~2,适宜的氮∶磷∶钾为10∶7∶15。  相似文献   

9.
中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中稻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从而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15.1099kg/667m2,P2O52.554 5kg/667m2、K2O 8.0481kg/667m2,最佳产量593.522 3kg/667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将目标产量确定为600.00kg/667m2,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N 15kg/667m2、P2O53kg/667m2、K2O 8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慕自发 《甘肃农业》2010,(1):77-77,80
采用"3414"试验设计,建立了啤酒大麦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效应函数数学模型,经过回归分析,其最佳经济产量(467.5kg/667m2)的施肥量为纯氮17.70kg/667m2、纯磷9.79kg/667m2、纯钾1.76kg/667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建立了林下参施肥模型。对4因素进行主效应及单因子效应分析,得到增产效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氮肥、钾肥、复合微肥、磷肥。4种肥料单独施用时,用量过多均造成减产;对4因素进行交互效应分析,将产量绘制成响应曲面;根据多元函数极值理论,计算产量达最高时肥料的水平;统计分析产量函数得出最高产量施肥方案;通过建立肥料利润函数,解得纯收益最大时的施肥方案:尿素26.74 g.m-2,过磷酸钙55.00 g.m-2,硫酸钾43.69 g.m-2,复合微肥8.8 g.m-2;最髙产量与纯收益最大时的施肥方案十分接近,说明改善林下参施肥条件没有增产不增收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能使核桃采穗圃产出更多的优质穗条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模式。[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因素(A),株行距分别为1.0 m×2.5 m、2.0 m×2.5 m、3.0 m×2.5 m 3个不同密度定植,施肥量为副区因素(B),并将氮、磷、钾不同比例进行搭配。主区为随机区组排列,副区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结果]种植密度对产穗量的影响在0.01水平显著;施肥配比产穗量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的交互作用对产穗量在0.01水平显著;当定植密度为3.0 m×2.5 m与施肥量N(100 g)+P(30 g)+K(40 g)组合时,其单株产穗量最高;当定植密度为2.0 m×2.5 m,其平均1 hm2产穗量最高。[结论]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当的追肥配比,能有效提高采穗圃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杨锦碧  陈磊  马永玉  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46-1448,1468
采用"3414"平衡施肥方案,在重庆低山丘陵地区进行水稻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产田单因素效应总体呈现N〉K〉P,中产田为N〉P〉K。最佳经济施肥量为:高肥力田施纯N 7.5 kg/667 m2,P 3.0 kg/667 m2,K 3.0 kg/667m2;中肥力田为纯N 10.0 kg/667 m2,P 6.0 kg/667 m2,K 4.5 kg/667 m2;低肥力田为,纯N 12.5 kg/667 m2,P 6.0 kg/667 m2,K 4.5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早熟黄瓜优化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黄瓜产量为目标函数,对贵州省低热地区早熟黄瓜施肥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施肥技术方案为N肥施用量201.75 kg/hm2、P2O5施用量121.05 kg/hm2、K2O施用量321.15 kg/hm2时,产量为79 435.05kg/hm2。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低热地区早春番茄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研究贵州省低热地区N、P、K施用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以N、P、K为供试因子,番茄产量为目标函数,对贵州省低热地区早熟番茄施肥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获得优化施肥技术方案:N、P、K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04.55、112.95、502.95 kg/hm2,产量可达115 719.0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优化N、P、K肥施用量,制定番茄专家系统的施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山市水稻配方施肥对产量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江山市水稻种植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二优培9为供试品种,氮、磷、钾肥各设4个水平、18个组合处理,检测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以施氮肥180.0 kg/hm2的组合处理平均产量最高,磷素对产量的影响没有氮明显,钾肥的施用量越高产量越高。产量最高的组合处理为氮(N)180.0kg/hm2、磷(P2O5)90.0 kg/hm2、钾(K2O)225.0 kg/hm2,产量为9 271.5 kg/hm2。[结论]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最佳施肥配方推荐量为:氮(N)180.0 kg/hm2、磷(P2O5)52.5~90.0 kg/hm2、钾(K2O)22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试验方法 ,在影响马铃薯产量的诸因素中选择垄距、穴距以及氮、磷、钾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影响马铃薯产量中,穴距比垄距明显;氮肥、磷肥、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经计算模拟,氮肥、穴距和钾肥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马铃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方案为垄距80 cm,穴距15 cm,施氮肥(纯N)25.5 kg/667 m2、磷肥(P2O5)10 kg/667 m2、钾肥(K2O)39 kg/667 m2,氮、磷、钾的比例为1.00∶0.39∶1.53。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配施对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3414"最有饱和设计方案,以氮(N)、磷(P2O5)、钾(K2O)肥为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氮、磷、钾3因素与油葵杂交种F60的籽粒产量、籽粒粗脂肪含量、粗脂肪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施肥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氮、磷、钾单因子对油葵籽粒产量和粗脂肪产量的影响是一致的,表现为P﹥N﹥K;对粗蛋白产量的影响是K﹥N﹥P;增施氮肥降低粗脂肪含量,增加粗蛋白含量;增施磷肥增加粗脂肪含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增施钾肥增加粗脂肪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施肥模型的寻优结果表明:施N=9.9 kg/667m2,P2O5=6.3 kg/667m2,K2O=8.8 kg/667m2,可获得最高籽粒产量为217.5 kg/667m2;施N=8.5 kg/667m2,P2O5=6.6 kg/667m2,K2O=8.5 kg/667m2,可获得最高粗脂肪产量为90.9 kg/667m2;施N=9.6 kg/667m2,P2O5=6.6 kg/667m2,K2O=10.2 g/667m2,可获得最高粗蛋白产量为35.5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