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云杉人工幼林进行“间株”改造,将抚育间伐的采伐对象,切根带土挖出来,并用其进行人工更新。结果表明,该项技术是成功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长白山林区通过野外调查、固定样地对比试验与分析,对水曲柳人工更新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呈群团状分布,死亡率高;在皆伐迹地、荒山荒地等裸地栽植水曲柳,鼠害、冻害极为严重,幼苗、幼树死亡率高,幼树普遍枯稍,幼林生长缓慢。水曲柳在林隙环境下生长无霜冻等危害,可达到保存率高、速生、丰产、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更新造林与立地因子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了立地因子与成活率关系的分析,得出海拔和坡向是影响成活率的主导因子。造林3年后,再调查主导因子对3年保存率及3年高生长影响,经分析得出海拔越高,3年保存率越低,并且阳坡比阴坡更低;随海拔升高,云杉年高生长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海拔3000m以下适宜云杉生长,海拔3000m以上不适宜云杉生长,为云杉栽植超适生区,人工更新造林应更换树种。  相似文献   

4.
沼泽地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更新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水曲柳、云杉的生长量,成活率,保存率与山地更新的水曲柳、云杉林无显著差异。沼泽地人工落叶松林更新的四个树种的3 a保存率均大于80%以上,全部达到合格标准。林龄5 a时,白桦、毛赤杨生长稳定,并且郁闭成林。林龄20 a时,白桦平均高达11.5 m,胸径达11.6 cm;毛赤杨平均高达11.5 m,胸径达13.1 cm;水曲柳平均高达10.5 m,胸径达10.5 cm;云杉平均高达9.5 m,胸径达12.0 cm。  相似文献   

5.
更新造林后需围栏.但何时解除围栏、怎样解除围栏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何掌握解封的时机呢?以我之见,应从三个方面确定。第一是根据人工幼林生长情况而定。一般说来,人工更新造林能做到“六好”,即立地条件好,苗木质量好,造林质量好、抚育管理好、围栏营护好、病虫防治好。这样的幼林就能早成林早解封。根据实地调查可知,六年生云杉苗(苗高30cm)栽植后生长9年,平均树高达到130cm,平均地经达到6cm,经过解封实践证明,幼树没有受到牧畜放牧危害,而且生长加快,当年生长量达到40cm以上。相反,人工更新做不到“六好”,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工栽植5~7年生云杉幼林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3月-2004年2月,采用全面抚育、穴状抚育、不抚育(对照)三种不同的抚育方式,观察对比云杉幼树生长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云杉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抚育方式显著影响云杉幼树苗高和冠幅,而对地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穴状抚育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厚度、整地穴规格、适栽树种、造林用苗、抚育方法等都对石质丘陵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产生影响。土层越厚幼林保存率越高;整地穴规80×80×70cm的造林平均保存率96%,比整地穴规40×40×30cm的造林保存率高20%,比铲草皮后边挖小明穴边造林保存率高37%;栽植火炬松容器苗幼林保存率76.2%,比栽植火炬松裸根苗保存率高17.2%;全面松土除草或以耕代抚幼林平均保存率93%,比株周圆块状、规格为100×100cm抚育保存率高7.4%  相似文献   

8.
1987年阿尔泰山林业局确定在阿勒泰林场乔阿提林区搞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试点,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提出了资料齐全的设计任务书。 1989年营造了6.6公顷,经全面调查,三年保存率达到了93%,林分郁闭度达到了0.3。云杉幼树生长迅速。最高已达103厘米,平均苗高58厘米。第三年平均当年高生长量为18.83厘米,是普通更新地幼林平均  相似文献   

9.
在镇安县采取单因素设计,进行了不同栽植时间和整地方式对油茶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树生长量影响试验,结果为栽植时间对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幼树生长量均有影响,其中秋季栽植最有利,其次为初冬栽植,春季栽植效果最不好;穴状整地在成活率、保存率、幼树生长量方面的表现都优于全面整地。建议镇安县栽植油茶适宜于在秋季,采取穴状整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低产次生林的林冠下诱导改造,引进针叶树红松、红皮云杉进行宽行距栽植试验,其林分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高于对照,促进形成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保土防冻更新法”是在更新造林时,不破坏地表,不进行松土整地,只搂去栽植点上的死地被物(约50×50cm),然后用植苗铲或用造林镐或用郭化锹进行栽苗,即为保土防冻更新法.此法是吉林省临江林业局首次提出并经过多年试验,所获得的成功经验。一、更新效果更新效果是指在皆伐迹地上采用人工栽植幼苗而形成的新造未郁幼林,在一定年限内成活情况和有效面积。并把当年的成活率,第三年的面积保存率和幼林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2.
张文  杨青  王日珍 《防护林科技》2004,(5):15-17,20
对青海云杉等 3个乔木树种及 12个灌木树种在 7个立地类型上的造林试验证实 :加强幼林的管护 ,选用壮苗及配套的造林施工技术 ,可以使幼树的前期生长量提高 2 4 % ,造林保存率可提高 2 .4倍 ,综合效益可提高 2 .9倍。  相似文献   

13.
冷杉、云杉是川西高山主要更新树种之一,但栽植成活率低,生长慢,需经多次补植甚至重新更新和连年抚育方能郁闭成林。因此,如何提高更新保存率,提前郁闭成林,就成了高山林区人工更新中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广大营林职工和科研人员通过反复试验总结,提出了川西高山林区冷杉、云杉“宽带、大穴、丛植”的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相同立地上的不同类型的微立地环境中,测定白桦幼树生长指标和土壤含水率,并以邻近微环境外的4株白桦作为对照,分析微立地环境对白桦幼树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伐根和倒木等粗大木质残体构成的微立地对白桦幼树的生长均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凸凹地形微立地对幼树生长的作用因所处立地条件而异,凸地形、凹地形分别在下坡位和上坡位有利于白桦幼树生长。灰烬堆微立地在上坡位不利于白桦的生长,中、下坡有利。白桦人工造林时,根据立地条件科学选择微立地作为栽植点可以有效改善幼林的生长表现。  相似文献   

15.
预防油松幼树冬季兔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冀北山区近几年为营造针阔混交林,在飞播区、封山育林区见缝插针补植油松容器苗,每年补植量达到600多万株,当年栽植成活率达85%~95%。但是,在漫长的冬季新植油松幼树常常遭受野兔的啃食,被害幼树近地面处呈平齐“剪口状”,啃掉部分丢在树盘里。失去顶芽的幼树难于成材且造成干枯死亡,使补植区保存率低下,有的保存率只有20%~30%,严重的保存率为零,每年因兔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6.
林窗与凋落物对人工云杉林早期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影响的室内观察,对林窗与凋落物对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环境具有异质性;林窗位置以及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都有影响,天然下种(2.75株·m-2)和去凋落物播种(21.25株·m-2)均在林窗中心幼苗萌发数量最多,人工播种(10.75株·m-2)在林窗边缘种子萌发数量多;靠近林窗中心位置幼苗死亡率略低;3种播种方式以天然下种种子萌发数量最少,去凋落物播种最多。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根和茎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8.62%和66.39%。初步认为,林窗有利于森林更新;可采取人工播种措施促进更新;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于2003年在湖南省汝城县益将国有林场天然残次阔叶林内设置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各3个,采用林地清理、补植、补播等手段促进天然更新,并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进行2次人工促进干预;同时,在6个样地内各设置3个样方,共计18个样方,分别于2003、2008、2013年冬,对幼树、幼苗、萌条的数量及地径进行统计,并对样方内胸径≥5 cm的立木进行每木调查。结果表明:种子补播保存率43%,幼苗补植保存率20%,平均保存率32%。树高≤30 cm且地径0.5 cm、31 cm≤树高≤50 cm且0.5 cm地径0.7 cm幼树的数量下降率分别是对照样地的17.5%、21.59%,树高≥51 cm且地径0.7 cm幼树的数量下降率是对照样地的121.66%。2008年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对照样地的2.28倍,2013年达到3.80倍;经过10年更新,单位面积蓄积量是试验前的11.57倍,对照样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仅是试验前的2.55倍;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对照样地的4.54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需的人工成本为1 860元/hm2,仅为同期人工营造杉木幼林所需人工成本5 310元/hm2的3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辽宁东部山区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透光伐,并在采伐迹地进行云杉幼树更新,经试验结果发现:PAR在0~1000μmol/m2.s范围内,云杉幼树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以伐3栽1型的净光合速率最大,10.32μmol/m2.s。不同行数的云杉幼树年均高量、冠幅和地径生长量及总生物量大小变化明显,伐2栽1型与全光对比,分别减少了27.4%、12.7%、21.7%、4.1%,而伐3栽2型分别增加了3.6%、0.8%、4.3%、15.8%。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幼苗在其人工林内难以更新。为探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是否具有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成功定植并替代落叶松更新的潜力,采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Ⅰ:1 300株·hm-2的平地,样地Ⅱ,660株·hm-2的平地;样地Ⅲ,330株·hm-2的平地;样地Ⅳ,660株·hm-2的坡地)下进行人工更新。结果表明:1)样地Ⅰ和样地Ⅱ更适宜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存活,且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成活率均高于青海云杉的;2)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均高于青海云杉的,并且在样地Ⅰ和样地Ⅱ红皮云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青海云杉的;3)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均有较好的外生菌根侵染;4)红皮云杉幼苗的1级根直径受环境影响较大,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皮层厚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同一样地内,2种云杉幼苗的1级根解剖结构除在样地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在其它样地基本无显著差异。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均适宜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存活,但相对高密度的林分更适宜云杉幼苗的生长,且红皮云杉比青海云杉更具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 造林后1、2年的成活率和3年以后的保存率指标,只是相对数量值,并不能反映幼林的质量。实际上成活和保存下来的幼树,处于各不相同的生长状况。要全面反映人工幼林的生长状况,就要进行详细评定,为研究和查明1-10年生幼林的质量情况,我们采用了下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