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池州地区所辖一市三县一处(贵池市、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管理处)均产茶叶。茶叶收入占我区财政收入的17%左右,占山区农民收入的40%以上。茶业的兴衰对全区经济形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89年开始全区实施“茶园低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计划五年时间改造低产茶园10万亩。到目的为止,全区已改造低产茶园6万余亩。我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凉多雨区,无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600—1700mm,且春多阴雨,夏雨集中,4—7月份茶叶生产季节降雨平均930mm,为全年降雨量62%,相  相似文献   

2.
十万亩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技术王长青,宋秋奎,张启利(安徽省池州行署科委)(安徽省池州行署农业局)池州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辖贵池市、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管理处。茶业是池州地区的传统产业,也是农业的支柱产业,茶叶收入占山区农民收...  相似文献   

3.
张启利 《茶业通报》1995,17(3):23-23
控制名优绿茶色泽的制作技术要点张启利(池州地区农技推广中心)池州地区是安徽省茶叶的重要产地,采摘茶园面积24万亩,年产茶叶6千余吨,近两年受市场经济的引导,名优茶生产发展很快,全区名优茶产量由1992年的78.21吨,占总产的1.3%,产值331.5...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是老茶区,前不少一老、二稀、三矮小、四不成园、五跑土的低产茶园,因而全省平均单产较低。1985年3月在霍山县召开的低产茶园改造会上确定,全省180余万亩茶园中60%为待改造低产茶园,要求今后每年改造10%,并把改造低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列为全省茶叶生产发展的战略目标。几年来,全省茶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东至、歙县、休宁、祁门等县以及一些国营茶场对低产茶园改造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但是,  相似文献   

5.
根据低产低效茶园的成因,提出了建立高效良种茶园,增强茶叶发展后劲;实施重修剪为主,部分区别对待和改进茶园施肥、耕作技术以及注重病虫害防治等五条综合培育措施,为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联村民组现有68户,茶园总面积213亩。其中有条栽,也有丛栽,树势衰老,缺棵严重,土壤瘠薄,单产较低的中、低产茶园占全组茶园面积的68%,对全组茶叶产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能改造得好,全组茶叶产量和效益就能显著增加。为此,我们先后召开干部会和农户会,通过协商,制定方案,决定进行连续五年的改造以提高全组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华超 《茶业通报》1995,17(3):42-42
市场导向科技兴茶──贵州遵义地区发展茶业经济的做法李华超(贵州遵义地区非耕地开发办)茶叶是我区传统商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力推广了湄潭县核桃坝村,依靠科技兴茶,良种、良法、高效益,提前实现小康村的先进经验,坚持低产茶园改造,优化产品结构,使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传达贯彻农牧渔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茶叶学会84年11月在宜昌召开的“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协作研讨会精神,省农牧渔业厅于85年3月18J3日至22日在霍山县召开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及名茶生产现场会,出席会议的有产茶地、市、名茶产茶县及科研、院校的代表共35人。会议通过现场参观、座谈讨论、切磋技术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罗新民 《茶业通报》1998,20(1):21-22
宁国市园艺场1991年拥有茶园415亩,由于多年重采轻管,单施化肥,不施有机肥,主采春茶,轻采夏茶,不采秋茶,茶树形成"二层楼"现象,没有像样的树冠采摘面,芽叶密度小,重量轻,经济效益差。1991~1992年,连续两年对220亩低产茶园分期分批实施综合技术改造,主要抓了更新树冠,加强肥培,适时轻修剪,早采多产名优茶几个重要环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一)改造树冠为了尽量减少当年茶叶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保证茶树改造后的恢复,1991年5~6月分两批改造了120亩低产茶园。5月中下旬,对20亩树冠和骨干校都已…  相似文献   

10.
孝感市凤凰山茶场一九七三年建园于凤凰山南麓的山坡上,现有投产面积250亩,但由于建园的质地较差,标准不高,茶树长势瘦弱,到一九八三年,平均亩产只有21公斤。为了改造低产茶园,发挥壮年茶园的生产潜力,一九八四年以来,我们因地制宜,对这个场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使茶叶产量连年上升。一九八五年生产干茶16000公斤;  相似文献   

11.
余庆位于黔中腹地,拥有良好的茶叶生长环境生长,但茶叶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茶园基础管理也出现了茶园老化低产、管理不当、茶园的基础环境差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更新茶树、改造树冠、土壤、园相,加强生态建设并辅以改造后的管理等方法改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益阳地区的一大传统优势,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史载:早在宋神熙宁五年安化县就有种植,现在全区山丘区几乎乡乡有茶场,组组有茶园。1988年全区采摘茶园仍达2e8.9万亩,比建国初期翻了两番。茶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税收1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金额1400多万元,占全区外贸出口创汇总额的10%以上,其产量与产值占到全省的1/3和全国的1/5。由此可见,茶叶不仅是益阳地区的传统产品,而且是山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拳头、本文试从分析茶叶生产萎缩的原因入手,进一步探求发挥茶叶传统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汪于奎 《茶业通报》2003,25(1):24-24
金寨县张冲乡位于大别山响洪甸水库上游山区,现有茶园面积406.7hm2,其中地处海拔500m以上的高山茶园就有43.5hm2。这些高山茶园是70年代开辟栽植的,大多属单行栽梯式低产茶园。从90年代末开始我们就对这些低产茶园逐年进行了改造。由于这些改造的高山低产茶园地处高山地区,森林覆盖度大,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昼夜温差大,很适宜栽培高山反季节蔬菜。因此我们在低产茶园改造过程中,夏季在茶园套种高山蔬菜,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收益来弥补由于低改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对茶树萌发的新梢起遮荫保水作用,对茶…  相似文献   

14.
汪飞 《茶业通报》1999,21(3):10-10
池州地区系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现有茶园面积16100hm2,茶叶产量6100t,其中出口红茶3200t,茶叶产值1.2亿元。区内96个乡镇就有63个乡镇产茶,152万人口中就有50多万人在做茶叶事,吃茶叶饭。所以说,茶业是池州地区农业的基础产业,是生态经济示范区中的支柱产业。几年来,池州茶业在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根据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和实施《中国廿一世纪议程》地方试点计划,我们把茶业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工作领域。1 加强生态茶业行业管理池州地委行署对茶业十分重视,在全省…  相似文献   

15.
周文发 《茶业通报》2001,23(1):17-17
1 池州地区茶叶生产现状池州地区国土面积约 82 .7万hm2 ,宜茶、宜林山地50 .8万hm2 ,旱地 2 .4万hm2 ,耕地面积 8.7万hm2 。据1 999年末统计 ,茶园面积 1 .5万hm2 ,占耕地 1 .7% ,约占旱地 62 .5% ,在山区分别占 4 5%和 85%。全区年产茶叶 0 .54万t,其中名优茶占 2 8%。茶叶年产值 1 .2 5亿元 ,约占农业总产值 8% ,在山区占 75%以上 ,由于近几年的封山育林等原因 ,茶业就成了山区主要产业。茶叶出口近几年波动很大 ,茶农很难把握 ,大宗茶国内市场饱和。种茶亩效益很低 ,全区平均亩产值只有 50 0元 ,若扣除物质投入和劳工 ,种茶…  相似文献   

16.
吴新民 《茶业通报》2004,26(4):169-170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自古以来池州就是我国重要茶叶生产区,“九华毛峰”、“黄山毛峰”、“祁红三大名茶因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享誉国内外。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20000hm2,年产干茶7000余t。然而,池州茶园有近60%分布在山区,经济落后,劳动力资源匮乏,茶叶生产加工粗放,茶园“树老、株稀地散、产量低、茶叶品种单一”是池州茶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当今茶叶市场处在供大于求,茶叶生产力水平低下,茶农进城打工,更造成池州茶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危机。实施集约化有机茶叶生产已被证明是提升茶叶价值,提高茶农经济收益,振兴茶业的有…  相似文献   

17.
太湖县是传统产茶县,茶园建设基础状况较差,管理水平不高,茶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夯实茶园基础,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现有低产茶园,提高茶园科学管理水平,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增加种茶经济效益,提升茶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戴志宏 《茶业通报》1998,20(1):18-20
由于茶叶是山区农民,特别是茶区农民经济收人的主要来源,几十年来,因各方面的影响,低产茶园面积越来越多,抛荒现象严重,若不加以重视,茶叶经济将产生严重恶果。一、低产茶园现状,特点及形成的原因(一)现状:黄山市现有可采茶园70万亩左右,1990~1994年的五年间,平均亩产量仅为31.85公斤。据对祁门、股县两地调查,两地可采茶园面积169215.6亩,其中亩产30公斤以下的茶园117757亩,占可采面积的69.6%,30.1~35公斤茶园22892.l亩,占可采面积的13.5%,35公斤以上的茶园28566.5亩,占可采面积的16.9%。(二)低产茶园…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中产茶园改造技术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天 《茶业通报》2006,28(4):164-165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重低产茶园的改造,而对产量和效益欠佳的中产茶园却忽视改造。为促进我县茶叶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和无公害方向发展,笔者于2001年10月在本县湖洋乡岩头村茶场20hm2茶园中,选择品种优良、树龄结构合理,骨架基本完好,具备高产条件,但管理欠佳经济效益较低的10hm2中产茶园进行改造示范,现将改造技术及效益报道如下。1概况茶园于1981年建立,为福鼎大白茶品种,面积10hm2,土质黄壤,土层厚1m以上,通透性良好,水源充足,附近无污染源,生态环境优越,水域、土壤、大气环境等都清新。改造前茶叶平均667m2产量在60kg徘徊,2001年667…  相似文献   

20.
占卓夫 《茶业通报》1999,21(4):37-37
1 茶叶生产开发的回顾与反思太湖县早在唐代就盛产茶叶。到1949年全县茶园面积仅有560hm2,产茶仅100t。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恢复生机,到199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653hm2,产茶703t,分别是1949年的4.7倍和7倍。茶类结构由单一生产炒青发展到生产天华谷尖、龙雾、毛峰、兰花、烘青、炒青等多种茶,其中“天华谷尖”,先后评为省优、部优名茶,天华龙雾1998年评为省优质茶。全县先后建起茶叶初制厂40座,机制茶产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低产茶园改造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