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相对抗病性指数评价胡萝卜种质资源黑腐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建立胡萝卜苗期黑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出胡萝卜黑腐病抗病种质资源。通过连续2年同一地块苗期人工喷雾接菌方法对胡萝卜种植资源进行胡萝卜黑腐病抗性鉴定,应用相对抗病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品种抗病性评价标准,对供试品种进行品种抗病性分析。依据相对抗病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胡萝卜黑腐病品种抗性类型划分标准为:高抗(HR),RRI≥1.4;抗病(R),1.1≤RRI<1.4;中抗(MR),0.5≤RRI<1.1;感病(S),0.1≤RRI<0.5;高感(HS),RRI<0.1。供试11个品种中高抗品种2个、抗性品种3个、中抗品种3个、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个。试验建立了胡萝卜品种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为胡萝卜抗病育种研究和田间种植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生产和贮藏中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主要有黑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和狄基氏菌属的菊果胶杆菌。本文通过对我国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征、发病规律进行归纳,并总结出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我国马铃薯黑胫病的研究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胡萝卜花叶病毒病发病适温20~25℃,栽培管理条件差、干旱、蚜虫数量多时发病重。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也严重。发病症状花叶病毒病一般在苗期或生长中期发生,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受害,轻者形成明显斑驳花叶,或产生大小为1~2毫米的红斑,心叶一般不显症。重者叶片皱缩花叶,还有的叶片扭曲畸变。发生规律病原物为病毒,国外报道过的胡萝卜病毒病的毒源有胡萝卜花叶病毒、胡萝卜杂色矮缩病毒、胡萝卜薄叶病毒、胡萝卜斑驳病毒及萝卜红叶病毒。病毒可随肉质根在窖内或野生胡萝卜上越冬,传毒虫媒为埃二尾蚜和胡萝卜微管蚜及桃蚜。田间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操作接触摩擦传毒。  相似文献   

4.
胡萝卜(学名:Daucus carota L.)为伞形科萝卜属二年生的草本植物。胡萝卜,一看“胡”姓,就知道肯定不是原产于中原的作物。胡萝卜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据历史书籍记载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阿富汗被认为是最初的驯化地和多样性中心,从那里传播至欧洲、地中海和亚洲其他地区。目前,胡萝卜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已被许多国家公认为营养丰富的蔬菜。在日本,胡萝卜被作为“长寿菜”,荷兰人将胡萝卜列为“国菜”之一,我国也称胡萝卜为“土人参”。元末传入我国,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肉质根供食用,是春季和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享有“丁香萝卜”“菜人参”“红根”“金笋”“甘笋”之美誉。在我国,胡萝卜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特别是我国北方气候冷凉的地区,种植面积很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选择胡萝卜、猕猴桃为原料生产的果酱。生产中采用低甲氧基果胶为凝固剂,可防止低糖果酱的脱水。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胡萝卜、猕猴桃复合低糖果酱的最佳配方和工艺,产品色泽自然,风味清香爽口。  相似文献   

6.
<正>识别要点胡萝卜菌核病只为害肉质根,生育期间发病,致使地下肉质根软化,外部出现水渍状病斑,严重时腐烂。潮湿时,病部表面出现白色棉状菌丝体和鼠粪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黑色,贮藏期间可继续发病,如发现不及时,可造成整窖腐烂。发生规律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借风、雨接触等传播,其发病适温为20℃,在潮湿、积水条件下易发病,植  相似文献   

7.
在胡萝卜与杏复合果汁饮料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胡萝卜与杏复合果汁饮料的配方为蔗糖含量7%,柠檬酸含量0.15%,胡萝卜与杏的比例2∶1,蜂蜜含量2%。通过对不同稳定剂的单因素试验和复合试验,确定所使用稳定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为0.06%果胶、0.08%黄原胶、0.06%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发生原因、发病条件以及病原菌传播途径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通过种子传播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和稻秆尖线虫病等。为了减少稻种传播病害,在播种前必须对稻种进行药剂消毒处理。现介绍几种药剂处理稻种灭菌的方法,供农户因地制宜选用。  相似文献   

10.
正胡萝卜斑枯病,又称叶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肉质根等,发病严重时全田叶片枯黄,呈火烧状,导致胡萝卜大幅减产。每年在9月中旬开始发病,9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管理粗放地或生长衰弱地发病重。发病症状叶片上病斑呈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病健组织分界清晰。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上密生黑色小颗粒,小颗粒埋生或半  相似文献   

11.
张惠梅 《华北农学报》1998,13(4):112-115
研究春播胡萝卜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春胡萝卜不同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差异。品种间比较,新红高于新黑田五寸;不同叶位相比,上位叶高于下位叶。夏季晴天,春胡萝卜的光合速率有一天中表现上午高下午低,变化呈双峰曲线。春胡萝卜的产量与光合速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作物育种信息》2005,(3):20-21
1、彩色蔬菜。近年来,国外已先后培育出了蓝色马铃薯、粉红色花菜、里红外白的萝卜和红绿相问的辣椒等,以丰富餐桌上的蔬菜花色种类。英国埃尔汉生鲜蔬果公司培育出一系列“彩色胡萝卜”,其中包括紫色胡萝卜、黑白胡萝卜及彩虹胡萝卜等。彩色胡萝卜的外表这所以呈现彩色,是因为它们含有不同的色素,但这些胡萝卜的“心儿”还是橙色的。彩色胡萝卜不仅好看,  相似文献   

13.
外源抗坏血酸处理对胡萝卜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外源抗坏血酸(AsA)处理对胡萝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100 mg/L AsA处理‘京红五寸’与‘鞭杆红’品种的胡萝卜,于0℃条件下贮藏,测定贮藏期间胡萝卜的品质指标。通过测定100 mg/L AsA处理后的2种胡萝卜指标发现,外源AsA处理能够保持胡萝卜蛋白质含量及抗坏血酸含量,延缓胡萝卜糠心现象的发生、并能延缓胡萝卜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升高,外源AsA处理提高了胡萝卜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抑制了胡萝卜贮藏过程中H2O2含量的增加,有效保持了胡萝卜的食用品质。外源抗坏血酸处理能有效延缓胡萝卜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进程,保持了胡萝卜的品质,有利于延长胡萝卜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科学饮食、营养搭配的理念。尤其是被誉为“小人参”的胡萝卜,以其营养价值高、富含胡萝卜素,越来越成为一年四季人们营养配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蔬菜。因此近年来胡萝卜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多年来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而且在黑龙江省许多地区的农民栽种的“订单农业”胡萝卜,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要蔬菜之一。所以栽培胡萝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农业、以及人们营养膳食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胡萝卜细菌性软腐病,俗称烂根病、臭萝卜病,在胡萝卜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生,造成肉质根腐烂。识别要点主要为害胡萝卜的地下部肉质根,田间或贮藏期均可发生,在田间地上部茎叶变黄萎蔫,根部染病初呈湿腐状,后扩大,病斑形状不定,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肉质根组织软化,呈灰褐色,腐烂汁液外溢,有臭味。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重病区实行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轮作。轮作困难的地,每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翻耕晒田,再灌水泡田,待自然落干后整地。采用高畦种植。加强检查,雨  相似文献   

16.
几种外源激素浸种对胡萝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3种激素处理胡萝卜种子,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赤霉素(GA3)150—250mg/L极显著地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高浓度的赤霉素500mg/L浸种却抑制种子的发芽;生长素(IAA)对胡萝卜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大;萘乙酸(NAA)对胡萝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7.
<正>1.农业防治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品质好的优良胡萝卜品种。在田间管理上,实行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两种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在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采用深沟高畦,利于排灌,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对防止和减轻病害具有较好的作用。清洁田园,消除病株残体、病胡萝卜和杂草,予以集中销毁或深埋,以切断传播的途径。采取深翻晒土、床土消毒、种子消毒、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高温季节,利用换茬时期覆盖塑料地膜进行土壤消毒,能有效杀灭部分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物理诱杀或驱避害虫,如用黄板诱杀  相似文献   

18.
牛泰勒虫病是通过蜱类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呈季节性流行,急性过程,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相似文献   

19.
西宁市春播胡萝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萝卜是本地名优特色蔬菜,产品大量销往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市场销售畅通,近年来播种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胡萝卜品种,2007年5月,在本所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胡萝卜新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0.
超声场强化胡萝卜渗透脱水质量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声场强化胡萝卜渗透脱水过程中的质量传递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渗透脱水传质模型。通过实验得出了胡萝卜脱水率及固形物得率,由此确定了超声场强化渗透及自然渗透下的胡萝卜脱水率及固形物得率常数。结果表明,超声场能够强化胡萝卜渗透脱水过程中的质量传递,超声场作用下的胡萝卜失水率常数及固形物得率常数均较自然状态的高;同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超声场强化渗透脱水过程中质量传递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