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繁16、17系福建省农科院稻研究所杂交选育的两个小麦新产品种。经参加本省与华南三省(区)小麦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及省内外多点试种、示范,表现早中熟,茎秆粗壮,大穗、多花,丰产性好,抗逆力较强,适应性广,一般亩产400斤左右,高的达600斤以上。1981年在本省龙海、同安、南安、莆田、仙游、连江等县示范推广一万亩,普遍获得增产,受到群众欢迎。1982年3月在闽南召开的现场鉴定会,与会代表认为可以在闽东南沿海平原与丘陵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1982年冬种面积10万余亩,虽然1983年春季长期低温阴雨,1-3月降雨量超  相似文献   

2.
龙眼与其它果树一样,在授粉受精后都会发生一定数量的落果现象.然而,1990年我省龙眼产区一反常态,从云霄、诏安到主产区同安、泉州、莆田等地,相继在5月初至5月下旬发生大面积异常的落果,并造成产量明显下降,为探明其落果原因,我们对有关产区进行调查,并作如下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厦门位于北纬24°24'~24°55',年均温21.5℃,年最冷月均温12.6℃,年降雨量1292毫米,系龙眼无寒害威胁的安全栽培区.各县(区)依山临海,是滨海台地向丘陵山地过渡的生态类型.土壤系砖红性红壤,土层深厚,最宜龙眼生育要求.厦门是我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之一,现有面积六万多亩,占全省面积16%,占全市果树总面积60%,年产量约300~700万公斤,占全省龙眼总产量15%左右.占全市水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东经117o36′~119o05′,北纬24o30′~25o56′,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耕地1567万hm2,水田面积1013万hm2,滨海平原占86%,山垅田梯田914%,农地面积554万hm2,分布于坡地占82%。粮油生产的特点是旱地作物比例大,甘薯、花生、大小麦种植面积总产居福建省前列。经济作物以茶果为主,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南安、晋江、鲤城的龙眼已成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由于稻作改制、旱粮作物与经济作物扩种,土地成片开发,鼠类的天敌锐减,…  相似文献   

5.
龙眼角颊木虱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角颊木虱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白栋梁(安溪县经作局362400)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sinicaYangetLi),又名龙眼木虱,是龙眼的一种新害虫.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广东,福建省的龙眼产区,已知的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区均有...  相似文献   

6.
龙眼是福建省的名特水果,为我市六大名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唐朝),生产经验丰富.龙眼比荔枝稳产,耐贮藏,果实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古今都视为上等补品,誉满全球,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近年各地出现“种龙眼热”.但是,我市龙眼生产发展速度不快,还有着相当大的潜力.1989年龙眼面积有4.88万亩,占全市水果面积的4.8%,产量4850吨,仅占水果总产2%.而且,实生树比例高,品种混  相似文献   

7.
福建多山,名胜古迹较多,石刻不少。石刻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也指上面刻的文字、图画。石刻中,不少记叙了有关茶的人和事,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福建石刻茶文化。而泉州南安莲花峰的茶文化石刻特别值得一谈。现择要叙述如下:一、福建最早的茶文化石刻泉州的南安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调种引种频繁,种植品种多乱杂,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2001年植棉面积9467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4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49.3%,减收皮棉1120 t,经济损失13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的棉田有1000 hm2;种植品种8个,其中抗虫棉品种1个,种植面积为667公顷.2002年植棉面积7600 hm2,黄枯萎病发生面积5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74.6%,减收皮棉1870 t,经济损失22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1333 hm2;种植品种12个,其中抗虫棉品种3个,种植面积为1333hm2.2003年植棉面积为9200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8000 hm2,占植棉面积的86.9%,减收皮棉3000t,经济损失3600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2000 hm2;种植品种为24个,其中抗虫棉品种8个,种植面积为3333 hm2,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龙眼是亚热带果树,福建六大水果之一,不论鲜食、罐存、焙干等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龙海地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栽培龙眼的历史悠久.但是,目前的栽培面积仅有18423亩,占全县水果总面积的9.5%,年产量1988吨,占全县水果总产量的4.3%.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省的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充分利用龙海发展龙眼生产的有利因素,合理布局和努力改造现有老旧果园.一九九0年以来,县政府在开发山地方面连续提出:“林、果、竹一齐上.绿化致富一起抓”.  相似文献   

10.
《福建热作科技》2002,27(Z1):26-31
福建省植胶区位于北纬23°37′-25°,包括漳州地区的诏安、云霄、漳浦、平和、东山、龙海、长泰、南靖、芗城9个县(市、区).泉州地区的南安、安溪、永春、晋江四个县(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福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福建茶叶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004年,全省茶园面积14.5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产量16.44万吨,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出口量约2.8万吨,创汇1亿美元,居全国第二;现有绿、乌、红、白、花茶5个大类,茶类齐全,基本上已形成了闽南、闽北的乌龙茶区,闽东绿茶区,闽西北的多类茶区.尤其是乌龙茶近年来的对日出口量每年达2万吨左右,约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的80-85%,占日本茶叶消费总量的14%左右和乌龙茶进口量的90%左右,地位十分特殊.花茶和绿茶主要销往北欧和美洲.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湖南是全国油菜主产省.“八五”期间,我省继续承担了全国油菜育种科技攻关任务“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组合选育”,通过几年攻关,共育成新品种2个、新组合1个,有希望成为“九五”品种的新品系、组合4个,优质油菜年推广面积达到35万hm~2左右,约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50%,综合开发利用初见成效.与此同时,初步育成了一批温敏核不育系和广恢系材料等,对油菜光温生态特性、新疆野生油菜等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菠萝主要生产国家之一。栽培区域集中在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南部。菠萝是我国南方地区四大著名水果之一。福建是我国南方种值菠萝较早的省份。早在十六世纪末就由南洋传入我省,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面积十几万亩,主要分布在龙溪、晋江、厦门的闽南金三角地带,占全省菠萝产量百分九十八以上。同安县地处金三角地带中部,气候条件适于种植菠萝。菠萝适应性强,生长较粗放,对土壤、肥料要求不高,山地、丘陵、平原均可栽培,病虫害较少,经济价值高,便于管理,果实除供鲜食外,尚可加工罐头、果酱、蜜饯、饮料等。近年来,大力发展菠萝种植事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蓬勃发展,科研单位、生产基地、专业户进行菠萝科学实验大协作。我们自一九八○年在同安汀溪草埔路菠萝场、古坑三队菠萝场进行菠萝营养系选种、地沟种植、地膜复盖、合理密植、植物生长激素应用催花促果等科研成果,因而更有力促进同安菠萝生产的新发展,目前试验地速生丰产、稳产喜讯频传,种植一周年,  相似文献   

14.
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下游,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要道,社会经济繁荣。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南北横跨5个纬度,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样,因而形成了多类型的水稻品种与多样型的稻作熟制。 江苏水稻生产发展较快。80年代水稻年平均种植面积3730.2万亩。单产达420.6公斤,总产达1569万吨。与70年代相比,面积下降13.2%,单产上升54.9%。总产增长3:4·4%。特别是“七五”期间,水稻单产、总产增长幅度显著,年平均种植面积3623.3万亩,占粮食面积的37.5%,年平均总产1701.1万吨,占粮食总产52%,平均亩产达469.4公斤;与“六五”相比,面积下降3%,亩产…  相似文献   

15.
张经贤 《福建热作科技》1998,23(4):24-25,23
前言泉州市地处福建省沿海经济开放区,素有“山多海阔”之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土等条件都很适宜龙眼等南亚热作的生长.此外,社会、经济条件相当优越,有众多的“三胞”可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有充裕劳动力资源;有综合改革试验城市的优惠政策,以及发展对外贸易等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致力于发展龙眼生产,截止1997年底,全市龙眼种植面积已达3.5万hm2,占水果总面积的35.2%,年产量2.7万吨,目前龙眼生产正朝着“两高一优”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推进龙眼产业化的进程。1、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1)生…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突出产业优势扩大龙眼晚熟区域近几年来,龙眼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作为全国龙眼主产区之一,龙眼价格高低,对福建果农的影响不小。未来几个月内,福建省龙眼将陆续进入采摘季节。如何摆脱万年果贱伤农的困扰,成为果农们最大的心愿。龙眼价格年年走低,是否意味着龙眼产业已发展到了极限?笔者从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办了解到,虽然这几年所有龙眼产区种植面积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我国种植的龙眼,主要集中在闽粤桂琼四省区,即使挂果率正常,总产量也不过在100万吨左右,其中我省产量在20万吨左右。这样的产量,并没有超过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7.
红黄壤山地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福建省大田县科技中心陈华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位于东径11729′、北纬2529′,境内山地面积280多万亩,其中,红黄壤山地占90%。自1989年我县春大豆“上山”以来,红黄壤山地种豆面积逐年扩大,现常年种植面积七万...  相似文献   

18.
天宝香蕉     
漳州种植香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代漳州别驾丁儒在《归闲诗十二韵》中载有“芭蕉金剖润 龙眼玉生津”.1983年漳州地区种植香蕉面积2.4万亩,年产香蕉果17500吨,超历史最高水平.外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7000吨.目前漳州地区种植香蕉的主要品种是“天宝蕉”和“台湾蕉”,约占总面积的70%.“台湾蕉”亦称“台蕉”是五十多年前由台湾引入.曾为国宴佳品的“天宝蕉”是七百多年前从印度引进后选出的优良变种,具有色艳、味香、质甜、果大、肉丰等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9.
1 福建茶业的发展现状福建地处东南沿海 ,自然条件优越 ,水热资源适宜茶树生长。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茶叶生产迅猛 ,已成为全国主产区之一。至 2 0 0 0年 ,全省茶园面积 13万hm2 ,居全国第三位 ;茶叶产量 12 4 2万t、茶业总产值 16亿元 ,居全国第一 ;出口茶叶2 1万t,创汇 70 0 0万美元 ,居全国第二。目前 ,福建茶叶生产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1 1 茶类布局 福建有绿、乌、红、白、花茶等五大类 ,基本上已形成了闽南、闽北的乌龙茶区 ,闽东绿茶区 ,闽西北的多茶类区。在 1999年 12 35万t的茶叶总产量中 ,绿茶产量 7 2 9万t,占5 9 93% …  相似文献   

20.
延安市小杂粮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杂粮是延安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的传统作物,种植区域遍布全市13个县(区)。据2001-2006年度统计,延安市粮食平均年种植面积22.7万hm^2,总产64.95万t;小杂粮平均年种植面积6.23万hm^2,总产9.9万t,分别占粮食总面积、总产量的27.6%和15.3%。小杂粮在我市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有谷子、糜子、荞麦、双青豆、芸豆、绿豆、红小豆、豇豆、豌豆、扁豆、蚕豆等。近年来,我们通过引种、杂交选育、试验、示范,筛选出了晋谷21、延谷11号、延谷12号、太选2号等谷子品种,榆荞3号、榆荞4号、固引1号等荞麦品种,中绿1号、大明绿豆、兴绿1号、冀绿2号等绿豆品种,天津红、冀红2号、冀红5号等红小豆品种,龙眼1号黑芸豆、英国红芸豆等品种,使我市小杂粮具有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