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单株的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以保留密度0.9×115株/667 m2和1.0×115株/667 m2对胸径的生长影响效果最佳;但对林木的树高生长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间伐强度对不同径阶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径阶越大其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就越快。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蓄积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保留密度1.1×115株/667 m2的蓄积量生长量最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间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平均年龄为23年生、地位指数为14和12的2种立地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中,分别设置固定标准样地,并分别设计5个和6个密度水平,对其抚育间伐4年后的间伐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其间伐前或间伐后立木径级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间伐前林分分化强烈,立木径级大小悬殊;间伐后林分最小株距和平均株距较接近,大径级林木比例提高;间伐4年后平均径级左右的立木比例明显增加。间伐4年后,当14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500株/hm2,12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950株/hm2时,其胸径离散度较间伐当年间伐后的反而明显增大;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均随保留密度的加大而减小,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则在其适宜密度时最大;不同保留密度各处理间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但树高和比重增长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各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均大于对照;14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50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30.29%;12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95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24.38%。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年生马尾松林分抚育间伐2年后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探讨抚育间伐对马尾松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能对当地今后的马尾松林分抚育间伐工作作出科学指导。调查数据表明:抚育间伐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与间伐林的林分密度有关,对单株生长的生长也有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影响,而对林分蓄积生长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抚育间伐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人工用材林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研究,提出了马尾松抚育间伐应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保留株数来确定间伐强度。本试验间伐强度超越了常规的标准,但是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对立地指数为12~14的23 a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不同肥种与配比施肥4 a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主要结论是:(1)氮、磷、钾3种肥料对马尾松胸径、材积以及经济产量增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其对胸径与经济产量影响效应主次为磷肥>钾肥>氮肥,而对材积增长影响效应主次则为磷肥>氮肥>钾肥,并3种肥料对树高的影响中仅钾肥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氮肥及磷肥的影响不明显.(2)磷肥对木材比重有显著影响,而氮肥和钾肥的影响不明显,施用磷肥将给木材比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其影响的显著性程度以磷肥施用量300 g/株为阀值.(3)对经济产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肥种有磷肥和钾肥,尤以磷肥的影响为最大.(4)肥种间交互作用明显,全营养配方施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肥种,在土壤较为贫瘠,磷、钾缺乏的林地进行氮、磷、钾全营养配方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最优配方施肥单位面积材积与经济产量可提高104.4%和81.2%;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地地位指数为12~14的马尾松天然林最佳施肥配方为氮肥50 g/株,磷肥300 g/株,钾肥150 g/株.(5)不同立地条件其施肥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马尾松做到合理间伐,给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于1982年4月在江宁县东善桥林场铜山分场小金山进行了马尾松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试验,现已取得了初步结果。 一、试验概况 试验地为低山丘陵,林分为1965年营造,初植密度每亩400株。由于密度大,间伐迟,自然整枝达2/3。林地为砂壤士,含石率达15%左右,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肥力中上等。坡向东,坡位中部。为避免误  相似文献   

7.
选择12和14地位指数的2种立地的林分,分别设置6种和5种保留密度,对间伐4年后的23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种数随着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大,12和14地位指数的林分均表现为由逐渐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多样性,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植物多样性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10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优;随着林分密度与冠层郁闭度的增大,林下植物类型有由阳性植物为主向中性与荫性变化的趋势,而形成阳性、中性及荫性共存的多态性植物群落;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林下植物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9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佳;2种地位指数不同保留密度林分的林下枯落物自然风干重、枯落物层厚及腐殖质层厚差异均不显著,而林下地被物鲜重和植被总盖度则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幼林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地指数为14的马尾松幼林地施肥,结果表明,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林地保水保肥能力。未施肥的处理则随林木生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抚育间伐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同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4.4%的同伐强度对林木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效应最佳;但不同的同伐强度对林分的树高和总收获t无显著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保留株效来确定同伐强度,有利提高林分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试验四年的结果,就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随问伐强度增大,胸径提高量也增大,大径木比重增加,离散度低;冠幅也有随之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于宁乡、湘乡、道县选择18、19、21年生的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对其间伐与施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与施肥1年后,缩短了轮伐期1~4年。宁乡试验点胸径平均增长了2.26 cm,较对照的增长量大1.89 cm,平均增长率达15.44%;单株材积平均增长了0.023 2 m3,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014 8 m3,平均增长率达19.72%;单位面积材积平均增长了0.267 5 m3/667 m2,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256 1 m3/667 m2,平均增长率达2.82%;胸径增长量和单株材积增长量均以保留密度为5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而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则以保留密度为7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湘乡试验点的单株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达62.65%;道县试验点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为5.29%。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密度、施肥方式和区组间的胸径增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密度×施肥方式和施肥方式×区组对胸径增长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极显著;单株材积增长量在密度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在施肥方式间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保留密度对马尾松天然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天然林进行不同程度间伐并保留5个密度,其改造12年后的林分各因子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现存1190、1510、2140、2330和2860株/hm^2密度时,密度对马尾松的胸径、单株材积影响显著;对枝下高、蓄积影响显著;而对树高、优势木平衡高均无显著影响;随保留密度的减小,林木胸径和单株材积增大,枝下高减小,同时Ⅰ级木的比例加大而Ⅲ级木比例减小。在现存的密度范围内,单位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则有下降趋势。随现存密度的加大,林下枯落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生态环境,观测间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探讨最有利于林地土壤改良的间伐强度。在大兴安岭设置间伐强度分别为9.43%、16.75%、29.00%、40.01%、53.09%、67.25%的实验样地和未间伐的对照样地,样地分别栽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兴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促进林分更新。选取能够反映土壤肥力的化学性质指标和物理性质指标共13项,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0.222)、有机质(0.145)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偏高,灰色关联度(间伐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73(40.01%)> 0.70(29%)> 0.65(16.75%)> 0.64(9.43%)> 0.63(53.09%)> 0.60(0)> 0.55(67.25%)。说明土壤有效磷、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间伐强度40.01%的改造样地土壤肥力最佳,间伐强度9.43%~53.09%的落叶松次生林土壤肥力优于对照样地。适当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地内的土壤肥力,为大兴安岭落叶松次生林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慈利县二坊坪乡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次生林经过1年的经营改造,Ⅱ处理(马尾松密度为900株/hm2)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表现在土壤养分的提高,特别是土壤速效养分得到了较大的增加;而传统经营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基本上所有指标均存在递减趋势。这说明合理的经营模式对马尾松次生林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过大或过小的林分密度不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养分的循环与累积。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经营1年后其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下,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下活地被生物量均以灌木层生物量为主,枯落物层生物量对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贡献亦大。经营模式为保留密度900株/hm2的马尾松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最高,而保留密度为2 100株/hm2的马尾松林下植被总生物量最低。保留密度过大或过小林下植被生物量都不高,说明适宜的保留密度才有利于提高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下植被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间伐对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淮河流域溧水林场间伐10年的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杉木和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间伐后杉木胸径、树高、冠幅比未间伐的增长率分别为11%、23.4%和26.7%;马尾松分别为23.5%、6.4%和39.2%.间伐10年的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单株材积均明显增大,增长量分别为0.009 6 m3和0.031 1 m3,两个林分总蓄积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杉木林的蓄积量减少了0.5 m3,而马尾松林分则增加了8.3 m3.杉木和马尾松间伐样地的枯损蓄积和株数枯损率明显降低.杉木和马尾松间伐后枯损蓄积分别降低了0.331 m2和0.098 m2;株数枯损率分别降低了21.8%和4.1%. 两种林分间伐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都明显增加,杉木林下植物种类由16种增加至23种,马尾松林下植物种类由20种增加至23种.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