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突脉青冈是近几年新发现的阔叶树种。研究表明,该树种具有很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对该树种的研究得到许多学者和林业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突脉青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起来是:突脉青冈天然林内物种丰富;空间分布呈集群分布,各物种对资源具有共享性,多物种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的正相关;群落各组分热值存在差异。人工林具有较好的持水能力;种子和幼苗对气候和土壤要求高。突脉青冈木材的密度和综合强度中等、干缩小,纤维交织能力好。  相似文献   

2.
用95杨常规带根栽植和插干造林作为对照,对95杨不同插干深度和不同截干高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截根插干造林技术,以80 cm的插干深度的95杨成活率最高,平均达88.5%,而不同截干高度的处理对95杨成活率影响较小。在栽植成本上,95杨截根插干造林成本明显低于常规带根栽植。  相似文献   

3.
突脉青冈是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文章通过应用点一四分法进行样地的群落调查,测定了群落8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突脉青冈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人工针叶纯林成熟林分主伐择伐后,对20株/亩(A)、30株/亩(B)、40株/亩(C)3种不同保存密度林冠下采用赤皮青冈与米槠2年生无纺布营养袋苗造林效果对比,造林2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保存密度林下套种的赤皮青冈与米槠造林成活率、地径、高度、冠幅4项指标均以A最高,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6.4%,赤皮青冈平均地径达2.21 cm,平均高达177.7 cm,平均冠幅达106.0 cm;米槠平均地径达2.07 cm,平均高达224.6 cm,平均冠幅达133.6 cm; 4项指标大小次序为A>B>C。  相似文献   

5.
采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突脉青冈群落乔木层生态位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突脉青冈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恢复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树种结构和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和米槠生态位较宽,其生态位值分别为0.96和0.83,群落内其它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0.2-0.4之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说明突脉青冈和米槠2个树种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资源。该群落继续向前发展,可能发展成为突脉青冈和米槠占优势的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6.
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为落叶乔木,枝叶繁茂,树形美观,花色银白,气味芳香,是一个珍贵用材和观赏树种。在浏阳县大围山区,多零星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的溪谷两旁。因受山区小气候、地形和森林环境等因子影响,只开花难结果。1980~1982年,我场进行了白玉兰截干分蘖育苗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三年中截干分蘖50蔸,得幼苗154株,成活率达98%,平均苗高0.55米,平均根径0.51厘米,与同年育的实生苗相比,高  相似文献   

7.
泡桐是我国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栽种易。为探讨兰考泡桐在滇中地区的引种推广价值,陆良县林业局继1975年播种育苗失败之后,又于1977年引进种根30根,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试验结果为:第一年苗高3米,第2年作切干处理,优良植株当年高生长达7米,地径11厘米;一  相似文献   

8.
杉木林冠下套种福建青冈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青冈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对比试验,表明35年生福建青冈的胸径生长明显慢于杉木,但其树高生长量明显高于相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同时进行了在杉木林冠下套种福建青冈等12个造林树种对比试验,分析其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的生长情况,表明在杉木林冠下生长比较好的树种有细柄阿丁枫、木荷和福建柏,可作为杉木林冠下造林的首选树种;生长较差的有酸枣、拟赤杨、檫树、厚朴、红豆树和福建青冈等,这些树种不适宜作为杉木林冠下造林树种,特别是福建青冈不宜在杉木林冠下造林,其在杉木林冠下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在全光照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酸枣又称五眼果(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生长迅速,用途广。临海县白石大队栽植的一块4年生幼林,均高6.7米、胸径6.8厘米,其生长量大大超过同一立地条件的同龄杉木、苦楝等速生树种,是一个理想的荒山造林和四旁绿化树种。但由于种源限制,播种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1978年进行了酸枣根插育苗试验,收到显著效果。1年生根插苗,平均高210厘米,根径2.4厘米,最高达285厘米,根径3.1厘米,分别比同龄播种苗增长10%和19%。根群亦较播种苗发达。现将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突脉青冈及其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以其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采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群落内的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突脉青冈林共优种群(突脉青冈与其伴生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平衡状态下,突脉青冈、少叶黄杞、罗浮栲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10.19%、20.47%和69.35%,说明未来的突脉青冈林仍将由罗浮栲、少叶黄杞、突脉青冈为共优组成,而罗浮栲种群将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11.
降香黄檀引种造林,其育苗方法分为播种育苗和侧枝扦插育苗。播种培育的苗木造林采用截干切根造林,侧枝扦插繁殖的苗木造林采用截干造林。在黄红壤地造林,成活率达98%以上,且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利用5个概率密度函数对突脉青冈天然林中4个优势种(突脉青冈、细柄阿丁枫、白楠、罗浮栲)的直径分布结构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利用L-PRM模型、G-PRM模型拟合4个树种的林分直径分布概率函数。结果表明:除了正态分布,4个树种的林分直径都服从对数正态、威布尔、伽玛分布,而罗浮栲也服从贝塔分布;可用L-PRM模型、G-PRM模型模拟与预测细柄阿丁枫和罗浮栲各个径阶的林木株数。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地预估林分生长,为更好地优化管理、经营突脉青冈天然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是在以往困难地常规造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选择耐旱耐瘠薄防火树种五角枫,在西峡县的浅山丘陵区粗马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困难地造林,通过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最终探索出提高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证明,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8.5%,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1%,截干深栽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1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4.7 cm。该试验的成功,为其他树种困难地造林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攻破了西峡县困难地造林技术瓶颈,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更为西峡今后困难地造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切干造林,就是把苗木的主干切掉,用带有短“根桩”的苗根进行造林.其好处是,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据各地试验,同一树种,切干造林比带干造林成活率提高10%~30%.因为切干后苗木水分蒸腾减少,并可避免因风吹苗木发生摇摆造成根系损伤.同时,切干有利于培养通直的树干.此外,灌木树种切干后,切口附近的创伤激素可刺激休眠芽萌动,形成密集的灌丛.  相似文献   

15.
<正> 绒毛白蜡(Fraxinas velutiwa),又叫津白蜡,以速生、形美、材优而著称,还由于它具有耐盐碱、抗水湿、抗有害气体和抗病虫害较强的特点,被天津市列为主要绿化造林树种之一。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土壤盐碱,质地粘重,给绿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连海路东段曾多次植树,均遭失败,自1976年引种天津白蜡,成效显著。但是,由于种子来源困难,种子育苗远远不能满足绿化需要。为此,我所于1980-1981年进行了白蜡扦插育苗试验。两年来,春、夏、冬三季圃地扦插和大田扦插,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春插白蜡保存率达86%,平均高1.5米,根径1.4厘米,生长最好的高达2.58米,根径2.4厘米。年生长量优于定植、截干苗,更为播种苗所不及。  相似文献   

16.
中林46生长健壮,耐假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干性强,蛀干害虫危害较轻,是四旁绿化和小片荒地造林的理想树种。采取适合其生长特点的育苗配套技术措施,即三大(大水、大肥、大行距>一深<深中耕>和全条利用<除去梢部20厘米外均可>,当年苗平均高4.17米,地径2.9厘米,留床苗平均高5.4米,地径3.7厘米,苗木出圃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壳斗科3树种直播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丝栗栲、青冈和毛果青冈直播造林的试验研究表明:直播造林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但树种间差异显著,青冈达94 00%,毛果青冈为83 92%,丝栗栲仅63 59%;壳斗科树种种子的含水量较高,种子发芽基本上不需外加水分;防止啮齿类动物挖食是直播造林成功的关键,预防方法有:行为信息应用、选择种子丰年播种、清除造林地灌草等。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青冈种子进行不同贮藏方式、播种时间、切根等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间以采种后第2~7 d及时播种较好;湿沙层积贮藏和冷藏处理反而降低出苗率和成苗率;切根处理可以提高苗木质量。福建青冈育苗的关键技术是及时播种和切根处理。最佳技术组合为:福建青冈采种水选后,经湿沙层积贮藏2~7 d,取出用指甲掐断根尖0.2~0.3cm;或水选种子直接播种,于6月中旬,利用锋利铁铲,在距离苗木5 cm处,呈45°斜切,切断主根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筛选及大田育苗富根壮苗试验,结果表明:赤皮青冈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50:45:5。赤皮青冈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其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宜采用100 mg/L GGR6喷施叶面且连喷3次,在此处理下,相比对照,赤皮青冈苗木根长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增加70%以上,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富根壮苗出圃率达75%。  相似文献   

20.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29-131
卷斗青冈种子分别采用0.2%高锰酸钾溶液、70℃温水处理进行育苗试验,对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1年生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对比。结果表明:2种处理方法间的种子发芽率和苗木生长发育各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在随采随播的情况下,采用0.2%高锰酸钾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3.4%,比70℃温热水处理的增加5%;1年生苗高、地径、苗冠幅、主根长、侧根长平均分别达38.6 cm、0.40 cm、22.5 cm、14.8 cm、7.7 cm,比70℃温水处理的分别提高8.12%、8.11%、25.70%、18.40%、6.94%。采用0.2%高锰酸钾溶液处理种子能有效提高卷斗青冈种子发芽率和苗木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