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物组合种植的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0余种间作套种组合种植作物的耗水量、产量、产值及其根区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作物组合种植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 ;2作物组合种植条件下 ,处于雨季后期的作物生长 ,达到了对光、热、水资源的同步利用 ,明显的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分析得出了作物组合种植形式需水规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物组合种植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作物组合种植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在分析作物组合种植的种植形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16个站点6年对18种作物30余种组合种植形式的灌溉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以水、土、光、热等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和节水增产增效为目标,得出了组合种植作物需水量与需水规律,并分析组合种植作物生长期的水量盈亏状况,得出了作物组合种植的节水高效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3.
区域作物耗水时空分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作物耗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情况及RS和GIS在区域作物耗水时空分布这一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了详尽的阐述,并建议在今后作物耗水时空分布的进一步研究中,应对参数的空间分辨率以及遥感参数与模型参数的定量对应关系等方面加以改进,发展既有理论基础又便于应用的区域尺度多种作物组合的耗水量估算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作物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盐碱化土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分析比较了种植苜蓿、油葵、打瓜的土地与裸地土壤的总盐量、pH值、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苜蓿、油葵、打瓜的土壤中总盐和pH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不断加深,抑制效果越不明显;种植苜蓿、油葵、打瓜后土壤的主要养分显著增加.这3种作物对改良新疆盐碱化土壤效果明显,土壤环境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蔬菜作物种植区和粮食作物种植区2类地区农户对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户主年龄、作物种植面积、灌溉成本、节水灌溉对产量的影响、政府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对蔬菜种植区内农户的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有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收入来源、作物种植面积、灌溉劳动力短缺对粮食种植区内农户的经营性节水灌溉项目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立体种植农田不同生育期及土壤水分的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立体种植农田中,作物根系分布是影响作物间水肥竞争及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针对滴灌条件下番茄套种玉米立体种植农田设置高(T1)、中(T2)、低(T3)3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立体种植农田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作物根系分布的影响,探讨立体种植农田根系在不同生育期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立体种植农田番茄侧土壤含水率平均值显著低于玉米侧,膜内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膜外土壤含水率,膜内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无明显差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作物间根系呈"不交叉—轻度交叉—完全交叉—轻度交叉"规律;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根系总量呈增长趋势,在0~30 cm的滴灌湿润区,作物根系分布最密集,约占总根系的60%~70%,且高水分处理根量显著大于低水分处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以及根重密度均呈现T1T2T3的趋势,而在非滴灌主要湿润区则正好相反;累积根系分布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含水率增加根系向土壤下层生长,随着生育期推进根系向作物中间发展。立体种植农田作物在不同生育期根系分布变化明显,同时土壤水分对根系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作物移栽机械是我国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栽植机构是作物移栽机械的核心部件,栽植机构的性能对作物种植的直立度、成活率、种植效率、种植质量等有密切关系.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作物移栽机械栽植机构的发展进程,对圆盘钳夹式移栽机、链夹式移栽机、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导苗管式移栽机、吊篮式移栽机的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  相似文献   

8.
种植薯类作物,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有利于实现灭茬、旋耕、松土、起垄等操作流程作业,减少了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有利于较快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营养和透气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江西省薯类种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薯类种植效益的有效对策。结果表明,薯类种植中应用农业机械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户经济效益,提升了农户现代化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种植有助于提高设施园艺作物精准化管理水平、缓解日益凸显的劳动力紧缺问题。草莓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园艺作物,研究对比采用不同AI种植策略和关键技术对草莓温室生产的调控效果,可对园艺作物种植的AI技术改进和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比分析了4个不同AI种植策略对草莓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果,并以人工种植管理为参照,对AI种植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视觉识别、作物模型和作物生长仿真器等技术在草莓AI种植中各有优势。其中,AI-1组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将专家经验、作物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建立了标准化草莓种植知识结构和智慧种植决策方法,对作物生产发育的调控较为稳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了最高产值。与人工种植管理相比,AI种植策略组的平均产量提高了1.66倍,平均产值提高了1.82倍,最高投入产投比提高了1.27倍。针对高产优质的目标,在配备较完善的智能化设备和控制组件的温室生产条件下,AI辅助种植能有效提高草莓种植管控的精准度,减少水肥和劳动力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也存在对人工管理扰动的模拟难、作物本体信息采集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应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对河南省韩董庄引黄灌区作物种植布局和引黄水及地下水联合运用进行了分析.对作物种植规划,作物灌溉增产效益,引黄工程及井灌工程运行费用,引黄供水能力等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建立了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应用计算机求解提出了灌区作物种植优化布局方案及水资源优化调配方案,并给出了各种灌溉方案条件下的灌溉效益,所得结果对灌区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河套灌区种植系统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协同学支配原理,分别在作物种植系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种植结构子系统设置了序参量,利用基于协同学原理的种植系统演化特征识别模型,计算了河套灌区1960—2008年种植系统的有序度和协调度,分析了系统协调度变化规律,揭示了该系统的协同异化规律,提出了种植结构合理阈值区间。结果表明:种植系统协调度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系统在2004年发生突变,系统异化特征明显;提出了作物种植比例合理阈值区间,粮食为(47.82%,62.66%),经济作物为(24.64%,43.49%)。  相似文献   

12.
滴灌技术因其具有比传统的漫灌和浇灌省水、省力、省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改善作物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的种植中,深受农民的欢迎。近几年苏南地区加快了对农业产业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种植,  相似文献   

13.
灌区作物种植比例通常是根据农业总体区划、作物种植习惯和耕作习惯确定的。在灌区规划中,不同的作物种植比,对灌区的水资源和供水工程的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于准确的长期天气预测,建立了在复种指数一定的条件下,即将发生的某种气象灾害年型的情况下的作物种植比优化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2种模型进行灌区作物种植比进行优化,对克服减产风险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农业节水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农业供水资源对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用水量,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以及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节水灌溉方式的要求和对灌溉效益的影响等几方面,研究探讨了农业节水与作物种植结构这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就北京市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今后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灌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及其与地下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据融合算法(ESTAFM)对Landsat7 ETM+和MODIS影像进行融合,构建了高时空NDVI数据集;结合地面实体作物NDVI变化特征和光谱耦合技术(SMT),提取了解放闸灌域2000—2015年间种植结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变化以及地下水对种植结构调整的制约性。利用2015年实地调查数据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灌域主要作物类型玉米、向日葵、小麦以及套种的纯像元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5%、88%、91%和90%,总体精度达到了91%;多年遥感监测结果与历史统计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尤为明显,由2000年的0.83万hm2(占灌溉面积的5.80%)增加到2015年的4.02万hm2(占灌溉面积的28.31%);向日葵种植面积由下降变为上升趋势,其种植规模受市场因素主导;因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以及套种种植模式劳动力成本高,使得农户转向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套种模式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4.30万hm2(占灌溉面积的30.32%)减少到2015年的0.41万hm2(占灌溉面积的2.91%)。种植结构空间格局与地下水埋深分布相似,其空间的相对差异并未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向日葵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盐碱化偏高的区域分布集中,玉米、小麦及套种在地下水埋深大、盐碱化偏弱的区域分布集中,反映出向日葵耐盐性更高,更能适应盐碱化程度高的土壤;作物这一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受水土环境影响,而且与作物生理特征密切相关。灌区节水改造以来,在净引水量减小的情况下,农田蒸散发量并未减小,而是表现为稳中有升的趋势,这与高耗水作物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有直接关系;地下水位整体下降,由1.76 m下降到2.33 m,土壤盐碱化得到改善,表明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实施以来,节水改造对水循环和水土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谷子是我国的特色作物,总产量占世界的80%以上。与其他作物(如玉米)相比,谷子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种植规模也相差甚远,种植方式大部分仍以传统种植为主。为提高谷子种植的科技水平,实现优质高产,对近年来谷子种植研究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总结出谷子种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空间电场对温室中番茄、黄瓜、茄子和柿子椒种植的防病、促生作用,选取了4个温室大棚,安装了3DFC-450型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设备,进行了实际生产应用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备对提高作物品质有明显作用,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植保机械发展现状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和种植作物品种差异造就了植保机械带有明显的区域性,总体而言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区域:一是长江以北、东北地区:该区域多为平原旱地,适合于大面积连片作物种植,植保机械发展以大型、高效、大面积防治机械为主。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考虑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为邢台市农业旱灾减灾供科学依据。在水资源日益减少的状况下,优化配置作物灌溉用水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是适应干旱的一种手段。采用1991-2013年邢台市的粮棉油作物的灌溉面积、灌溉水量和作物产量数据,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引入种植风险系数,构建数学优化模型。模拟了研究区主要作物最优种植面积配置,采用规划求解法求得灌溉用水量和种植面积优化结果。种植效益1995年、2003年、2013年增加了6.15%、15.9%、18.5%,优化结果与近年来作物实际种植面积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0.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选取了11种作物作为天津市代表性作物。根据天津市1956~2000年45年长系列气象资料、当地作物系数及Penman-Monteith公式,逐日计算天津市代表性作物需水量。确定出各代表性作物可利用的有效降水量,并得出天津市耕地年综合ET值为524 mm。从作物需用水特征和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将天津市代表性作物分为4类:重点发展的作物为葡萄、玉米和棉花;维持现有种植规模,重点提高单产的作物为向日葵;根据水情适当压缩种植面积的品种为冬小麦;而水稻、大豆、高粱和瓜类仅在特别需求和受土地条件限制时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