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热是机体对病原的一种自卫性反应。发热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患传染性疾病所致。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能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白细胞和抗体增多,吞噬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和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猪应激综合征的主要表现:高代谢性疾病,体温升高,血液循环障碍。此病在养猪生产中时有发生,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为做好病的防治,保障猪只健康生长,特做以下简单概述。1病因应激因素:驱赶,抓捕,车船运输,外界气温过高,交配,惊吓,调群,猪群密度过大,猪只相互咬斗,去势,外伤,保定,烧伤,冻伤,各种毒物引起的中毒,环境突变,免疫接种,药物麻醉和治疗,噪音刺激等;此外,母猪分娩泌乳血压升高,饲养管理不善,失血,脱水,缺氧,异常运动,硒和微生素E缺乏,都具有应激原的作用。通过养猪生产实践证明,兰德瑞斯(长白猪)、波中猪、皮特兰等生长发育快的瘦肉…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机体对病原的一种自卫性反应。发热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患传染性疾病所致。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能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白细胞和抗体增多,吞噬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和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对于增进机体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殖技术》2006,(3):62-62
猪多病原混感高热综合征.又叫“无名高热”.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并伴有寒颤.呼吸加快及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皮肤发红变紫.粪便干燥等症状.一般的治疗方式收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猪应激综合征是指在运输、转栏、高温、免疫注射、配种时,猪发生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肌肉僵直、后肢痉挛性收缩,并伴随突然死亡的征候群。近年来,该病时有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养猪生产中,由于环境消毒不彻底,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残存多种病原体,一旦猪的抵抗力降低,环境、气候发生变化,强毒力野毒(细菌)侵袭。容易出现从单一的病原体所致疾病转为两种或多种传染性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造成猪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明显增多,并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尤其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更为突出。混合感染的存在与发生,使我国养猪生产中流行的猪病更为复杂,也给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7.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经工厂加工(培养、浓缩、脱毒、杀灭),使其失去原有的致病性而仍保留良好抗原性,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一类生物制剂.目前在猪病防制中普遍使用的疫苗有活苗(弱毒苗)与死苗(灭活苗)两大类,又可细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基因缺失苗及亚单位疫苗等.  相似文献   

8.
<正>初春时节,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繁衍,是诸多猪病的高发时期。由于初春气候乍暖还寒,更是猪腹泻性疾病高发的危险季节。在腹泻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首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各养猪场户应予以高度关注,切实做好防制。根据笔者长期在养猪生产一线的经验教训,现将其防制措施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猪高热病的肆虐,我们暂且搁置其病原学争议,换个思路,不仅要回归传染病防控的基本三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更要关注机体新陈代谢这个大根本,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与观察预警,立足促进动物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时消除疫病隐患,即可使繁多的病原微生物与畜体达到和谐共生(国内一位颇有见地的兽医大家曾论述过:除了霉菌毒素,几乎所有病原微生物都可与动物机体形成共存稳态。)。  相似文献   

10.
在集约化的养猪生产中,保育猪是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比其他的生产阶段更易引起重大的损失,因此保育猪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营养、疾病、环境和日常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猪免疫抑制,主要是指猪由于受到某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损,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地接种相应的疫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抵御能力下降,易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现就几种因素引发猪"免疫抑制"对猪的危害及防控技术作扼要概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猪免疫抑制,主要是指猪由于受到某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损,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地接种相应的疫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抵御能力下降,易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现就几种因素引发猪"免疫抑制"对猪的危害及防控技术作扼要概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