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生产影响要素及育种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自然因素分析指出,在陇东黄土高原旱地干旱少雨,低温寡照,病虫危害是该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小麦育种实践,提出小麦产量结构模式,旱地品种特征特性和抗旱、抗寒、抗病、优质育种目标。提出了旱作种质引进创新,选择当地品种作亲本,采用聚和杂交,利用逆境定向选择,多生态水、旱交替选育,实行穿梭育种,多元化抗锈育种,加强优质专用品种选育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陇东烤烟“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3414”方案在烤烟施肥中的应用和正宁县烤烟的合理施肥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正宁县烤烟“3414”方案的施肥效果和推荐用量。结果表明,当三元二次肥效模型不能对“3414”试验结果进行拟合时,采用一元二次肥效模型拟合,可以较好地反映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氮、磷肥效应函数属典型模型,钾肥效应函数属非典型模型;结合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当地烤烟种植的经济最佳氮、磷和钾施用量分别为56 kg·hm-2、78 kg·hm-2和270 kg·hm-2  相似文献   

3.
兰新线(北疆铁路)沿线 1996 年 7 月中、下旬遭受了严重的洪水灾害,此次洪水灾害主要是由暴雨引发。本文在对暴雨洪水形成的天气过程及暴雨洪水特点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洪水致灾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目前北疆铁路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减灾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两迁"害虫是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重大害虫,常年在湖南发生较重。笔者对"两迁"害虫在湖南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两迁"害虫发生量与迁入时间等关系密切,迁入早、峰次多,则虫量大,反之虫量小。虫量还受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迥异。据此,提出了加强健身栽培、加强监测预警、推进专业化综合防控与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用药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菟丝子的生物防除——“鲁保一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利用“鲁保一号”生物防除大豆菟丝子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在研究、生产、大田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兰考90(6)”品系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兰考90(6)"系列品系是以六倍体小黑麦(X Triticosecale Wittmack;AABBRR)为白粉病抗源培育的新的小麦-黑麦1BL/1RS异易位系。这些品系高抗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推导试验证明,"豫麦66"携带的抗病基因与大多数已经报道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不同。用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E. O. Speer f. sp. tritici]单孢堆分离物进行的遗传分析表明,"兰考90(6)"品系携带一个小种专化的隐性抗白粉病基因。对"中国春"和"兰考90(6)21-12"杂交F2分离群体进行1RS染色体检测,结果证明该抗白粉病基因不在1RS染色体臂上。本研究为有效利用"兰考90(6)"系列品系中的抗白粉病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AMMI模型分析陇东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系)丰产稳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陇东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利用AMMI模型对11个品种(系)、6个试点组成的2005~2006年度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间平均产量变幅2 354.56~5 045.47 kg/hm2,品种间的平均产量变幅2 994.80~3 756.68 kg/hm2;基因型间、环境间和GEI引起的产量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的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5.19%、79.45%、15.36%,表明环境和GEI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IPCA1、IPCA2、IPCA3累计解释了88.20%的GEI信息,用显著主成分计算基因型稳定性参数(Di),其最大相差达8.09倍.属于丰产、稳产的品种有:陇鉴386、宁麦5号、陇育216,丰产、稳产性较差的品种有康庄891、静9717、陇原031.试点以泾川、灵台分辨力较高,西峰、镇原较低,灵选3号在泾川、灵台、平凉,陇麦977在静宁、平凉等县(市)具有特殊适应性,可在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参加甘肃省2002~2004年度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的11个品种(系)进行丰产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有效评价作物品种丰产稳产性的好方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客观、可靠;陇育215、陇鉴301丰产稳产,是陇东旱地极具推广前景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分析农业部西北旱作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站27年的降雨量演变资料,探讨这种演变过程对冬小麦产量及其它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降雨分布与小麦生长期需水错位,随着气候变化,这种错位持续加深.降雨量演变对冬小麦品种的性状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有效穗数与最高茎数趋于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千粒重趋于增加;出苗期推迟,抽穗期提前,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和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同时,降雨对陇东旱塬小麦产量的关键限制时期逐步从小麦营养生长前期向生殖生长期推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田试验观测和气象资料平行分析,随着气候变暖,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各发育期推迟,冬前旺长现象突出,而春季各发育期显著提前,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在大秋作物玉米生长过程中,大部分发育期呈现提前趋势,发育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春旱和初夏旱危害严重。通过综合分析,在气候变暖情景下,为了提高本区农作物产量,避免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整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等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区的玉米播种质量,预防冬小麦冬前旺长和减轻春季干旱的危害。同时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系统的建设,为地方政府防灾抗灾的正确决策提供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陇东旱塬覆盖黑垆土的土壤上,通过3年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塬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深耕配施有机无机肥有利于作物高产和提高WUE;免耕年限增加不利于产量的增加;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传统耕作和免耕配施有机无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传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试验前的11.75 g/kg提高到13.0 g/kg,提高了10.6%,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试验前的11.75 g/kg提高到13.93 g/kg,提高了18.6%。从产量、WUE和土壤养分等方面综合分析,在陇东旱塬以传统深耕配施有机无机肥有利于增加作物产量,提高WUE,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因此,传统耕翻配施有机无机肥是目前陇东黄土旱塬培肥土壤和抗逆减灾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重大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家们广泛开展了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的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大量抗源被筛选、鉴定,但由于抗源自身农艺性状差等原因,能应用于小麦育种的抗源亲本非常少,抗源利用不合理,导致生产品种抗病基因单一,病原菌流行小种很快形成,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可利用的寿命太短。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抗条锈病基因发掘情况,以及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抗病基因使用概况,通过回述1B/1R(Yr9)和Yr24/Yr26抗源的兴衰周期,总结了抗源利用的教训和经验,探讨了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抗病基因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西峰1971~2004年先年7~9月夏闲期降水量与次年冬小麦产量相关关系,进而利用陇东1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4年7~9月降水资料,讨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9月降水量与次年冬小麦气象产量通过0.01信度检验,达到显著相关水平;降水量年际最大值出现在2003年,为464.8 mm,最小值出现在1991年,为130.2 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6倍,年际周期以7 a周期最为显著,年代际以13 a长周期最为明显。降水量年代际变化明显,上世纪70、80年代降水正常或略偏多;90年代降水普遍偏少或特少,降水距平均为负值;2001年以来,降水明显偏多。降水总量以正宁为最大值中心,向西及西北分为两支逐渐减少,中部的华亭成为次大值区域,这样的分布特征与陇东的地理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甘肃冬小麦主产区40年干旱变化特征及影响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71—2010年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8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40 a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冬小麦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春旱以陇东黄土高原出现频率最高,为0.35~0.39 次·a-1;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出现频率最少,为0.18 次·a-1;初夏旱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为环县,为0.35 次·a-1,最少为西峰、成县及秦安;伏旱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环县及麦积,最低为张家川;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环县,最低为武都。各地干旱均以轻旱为主,其次为中旱。40 a中,20世纪90年代干旱出现频次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秋旱发生频次明显减少,春旱则有相对增多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受旱灾影响风险最小,种植保险率最高,为92%~93%;其次为关山区,种植保险率为91%,干旱风险较小;渭河流域及渭北旱区风险较大,种植保险率为88%~89%;陇东黄土高原种植保险率最低,为83%~85%,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