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禽巴氏杆菌病B_(26)活疫苗:为弱毒冻干苗,是采用禽巴氏菌B_(26)—T_(1200)株弱毒菌株的培养物,加一定比例的稳定剂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本疫苗适用于预防2月龄以上各品种鸡和1月龄以上各品种鸭和鹅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霍乱)。  相似文献   

2.
在由100头屠宰猪的扁桃体分离出的29个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物中,有8个分离物的荚膜血清型、菌体血清型和对小白鼠、兔、鸡的致病力与当地禽霍乱的一些菌株相同。由此推断,猪有可能为禽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贮主,猪禽之间互相传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3.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发病快,死亡率高.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支持,通过PCR鉴定、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对4株临床分离的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01、Pm03、1801及1803)进行了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江苏及其周边地区近期引起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对送检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使用PCR方法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暴发禽霍乱病例中分离出的12株细菌,皆为荚膜血清型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序列型为ST-129。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均敏感;但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引起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暴发禽霍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型为ST-129,给禽类免疫全价细菌灭活苗可能是较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通过对禽巴氏杆菌标准菌种A群NCTC1502进行限铁培养,制备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好的甲醛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江汉鸡,监测其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效力。结果:禽巴氏杆菌限铁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稳定性和安全性好,对江汉鸡可产生高效的免疫保护力,免疫保护率达100%,显著高于非限铁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80%)。试验表明利用禽巴氏杆菌标准菌种进行限铁培养所制备的疫苗可有效防控禽霍乱。  相似文献   

6.
选用分离自急性禽霍乱病鸭的多杀巴氏杆菌,通过鸡(鸭)胚培养,制备组织灭活油佐剂苗。免疫接种后7~9天可产生免疫力,用同型或异型强毒禽多杀巴氏杆菌攻击,其保护率均在80%以上,保护期不少于4个月,疫苗保存期为半年。  相似文献   

7.
鸡新城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以下简称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是家禽常发性传染病,防制这些传染病,各国开展了大量研究。近年来我国也先后研制出禽霍乱、鸡新城疫、鸡传染性鼻炎3种单油佐剂疫苗,在  相似文献   

8.
从疑似禽霍乱死亡鸭分离到3株细菌,经PCR法鉴定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3株细菌同时敏感的药物有恩诺沙星、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3株细菌同时耐受的药物有链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和青霉素。本研究结果可为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和禽霍乱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湖北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0株和C48-1株及6株田间分离细菌的保存观察试验,表明用脱纤羊血和感染小鼠肝脾组织在-20℃条件下,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存活2年,用鲜血斜面封盖石蜡油保存法,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条件下可存活3个月,菌株保存前生生物学特性及毒力不发生变化,试验提供的方法对禽霍乱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分型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禽霍乱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接种是防制该病的重要措施,传统疫苗因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保护能力而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发现为研制适合各种血清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感染的广谱疫苗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自然潜伏期一般为2~9 d,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导致禽霍乱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数鸟类都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以鸡、鸭、鹅最易感。病禽或带菌的飞鸟是引起禽霍乱的主要传染源,许多家畜可携带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一般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传染,病禽排出的飞沫常带有病菌,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可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工具等而引起传染。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种类及其病原基因型,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并应用PCR扩增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典型培养特征,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PCR扩增到457 bp的基因片段。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显示,仅有A型引物扩增到大小1 05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也显示分离菌荚膜基因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参考菌株荚膜特异性基因同源性高达97.6%~100.0%,系统进化与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果表明,疑似禽霍乱病例病原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研究结果将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抗性及毒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从禽霍乱得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决定因素的研究进展甚微。很久以前就已知道了荚膜是导致禽霍乱的毒力因素 ,但其他因素 (象血清抵抗力在毒力方面似乎也很重要 )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巴氏杆菌菌株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 (如大肠杆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等 )已被证实其血清抵抗力与对动物的毒力有关。本研究对 87个巴氏杆菌野外分离株和 9个参考毒株在鸡、火鸡、鸭和猪血清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 ,并筛选出血清敏感株和血清抵抗株接种 18周龄蛋鸡。此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及相关种类对鸡、火鸡、鸭和猪血清的抵抗…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又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俗称"禽出败",是由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暴发时,可引起禽类大批死亡。本病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有关北京市鸡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诱变弱毒菌株的研究(1984)基础上,进一步作禽霍乱弱毒菌苗的研究,目的在于测定化学药物NTG诱变并依赖  相似文献   

17.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种禽类,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急性病例表现为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表现为体内炎性出血和败血症。2014年4月份,新余市下村镇某养殖场鸭只突然发病,死亡率高,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最后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禽霍乱)。1发病情况和病理解剖变化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一般呈地方性流行,造成的损失是较为严重的。自从巴斯德(1877)发现禽霍乱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菌苗免疫注射以来,虽已有百余年,但至今还没有制出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东省主要养禽区域禽源巴氏杆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在2018~2019年期间对经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作初步诊断为禽霍乱的临床病例,从心血和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并纯化出2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与菌体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种特异性PCR鉴定,确定20株分离菌株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荚膜多重PCR和脂多糖多重PCR对20株多杀性...  相似文献   

20.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和野禽分布广泛的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