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旅游产业是国家扶贫工作推进的重要途径,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山东省内各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建模考察,从优化产业内部要素结构、稳定从业人员晋升空间、加强区域间资源联通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路径,为地方出台产业引导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发展迅速,备受关注。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了经典的波特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战略与竞争、相关产业、政府、机遇六个角度对烟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为烟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只有切实、全方位实现乡村旅游扶贫效果,才能真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本文以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东沟村和辛庄村两个贫困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二手资料收集等手段对乡村旅游扶贫的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乡村性的研究,提出乡村性指数模型,模型由目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组成,要素层有地域条件、乡村意象、社区参与、旅游产业本地化和可持续发展五方面要素,因子层有18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乡村性指数模型各因子的权重,在要素层中,乡村意象的比重最大,达到了0.3829,其次是社区参与,比重为0.2759,从因子层来看,权重在0.1000以上的因子有两个,包括"乡村民俗文化"和"参与管理",其中"乡村民俗文化"的权重最高,为0.1317;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因子的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系统影响。构建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明确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和社会文化子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反馈关系与互动机制,识别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将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模式分为资源环境依赖型(N模式)、产业效益导向型(E模式)、生态环境保护型(R模式)、社会文化兼顾型(S模式)、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共生型(ERS模式)5种模式。仿真结果表明,ERS模式是乡村旅游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优模式,进而提出发挥产业乘数效应、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提高社区参与意识与能力、健全乡村旅游政策响应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但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文化辨识度,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形式;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共享游客"流量"和经济红利;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展宣传推广渠道。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直接威胁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状况、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及省情,提出了打造五大乡村旅游区,实现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设想,为促进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旅游真实性理论和旅游产品模式的研究,以及对实践应用的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促进旅游目的地及当地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DPSIR模型,以张家界市马儿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马儿山村乡村旅游转型DPSIR模型框架,探究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演变历程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马儿山村依靠政策、区位、文化、人才等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为转型发展模式,经历了“文化+”观光体验旅游和“创新+”休闲度假旅游两个阶段。(2)驱动马儿山村乡村旅游转型的作用因素包括政策导向因素、交通连通因素、资源本底因素、人才行动因素、市场根本因素、宣传增效因素。(3)乡村转型发展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当驱动力和压力发生转变,乡村系统将采取系列措施来调整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状态,促使乡村系统在演化中趋向平缓、增长乃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科学理论体系与理念引导的匮乏。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将研究维度统一为动力机制根系统、地面坐标三维系统、形象结构与生成系统、产业结构树冠系统、环境制约因变系统五个分支,基此厘清乡村旅游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与构架要素,建构乡村旅游理论体系树模型。最后,根据论文构建的研究框架,强调了乡村旅游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基于休闲与发展主义哲学语境,提出构建乡村旅游产业理论架构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灰色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6 a至2005 a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数据作了分析研究,用灰色理论建立了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灰色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运用该模型对2006 a至2010 a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作了预测,得出了2009 a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万亿的结论.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山东省第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全域旅游背景下山东省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方法】以 4 类 539 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平均最近邻指数为 0.8129,显示省域显著聚集,不均衡指数为 0.169,说明市域分布不均衡;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 , 示范点在济南、泰安、威海、潍坊、滨州呈现多中心组团分布格局,不同类型示范点聚集中心与分布形态各异;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全局自相关指数为 -0.4243,空间关联格局不明显,冷热点差异不显著;鲁中地区示范点分布区位熵值为 1.14,显示集中连片分布,鲁西北区位熵值为 0.77,说明发展程度相对滞后。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显示,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中心城市圈层递减效应、交通便捷性带动效应、高级别景区辐射效应、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化效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省域全域布局,协同发展,实现区域资源有效整合、共建共享;市域突出地域资源优势,注重竞合发展,不同片区功能互补、梯级推进;村域优化乡村“物质 - 文化 - 社会”三维空间系统,完善基础节点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是全国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对其市场认知率不高。笔者分析了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以及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出发,对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进行了市政调研和深入分析研究。实地调研的选点是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进行了预测,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乡村旅游如何满足游客需求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亮  颜亭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14-5416,5440
以北京乡村旅游为例,指出乡村旅游当前存在创新乏力、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对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理论的研究,分析创新发展的瓶颈,并从各个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创新模式,对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ARMA(1,2)模型对我国1994~2009年游客人数进行分析并选取2004~2007年的游客人数作为原始数据建模,同时依据该模型计算2007~2009年我国的游客人数,并对2010~2012年的国内旅游人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拟合得很好,游客数量会持续上升。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测结果合理地安排旅游景点的建筑服务设施,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与旅游接待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智慧乡村作为背景,针对当前国内乡村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智慧乡村与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又对扶贫对象的筛选原则进行了简单叙述,最终阐述了基于智慧乡村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希望文中内容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精准扶贫方面的可用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王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98-6599,6601
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山东省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昌拥有丰富而品质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备良好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而客源市场是乡村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分析客源市场现状有利于科学定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及推广。通过实地问卷抽样调查,分析研究西昌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客源市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