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药别名薯蓣、大薯等 ,是薯蓣科山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有肥大的地下茎 ,肉质细腻 ,风味鲜美 ,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山药产量高 ,适应性很强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现代医药研究表明 :山药不但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无机盐、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纤维素 ,还有胆碱、皂甙、粘液质、糖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成分 ,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功效。山药耐储藏、运输 ,又便于加工 ,正在成为一种国际性药、食兼用作物 ,也是重要的出口特产蔬菜之一。本文旨在研究国内一些主要山药品种种薯的萌芽出苗特性 ,包括萌…  相似文献   

2.
通过5个春玉米品种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出苗指数以及积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的出苗率和出苗指数以及在不同温度下出苗率的变化规律可以说明品种的低温出苗能力以及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发育起点温度可作为鉴定玉米低温出苗能力的指标.并总结了玉米品种低温出苗能力的田间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汉华 《种子世界》2010,(12):22-23
<正>玉米的出苗数对于玉米新品种的增产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人做过试验:缺1%的苗一般可减产105kg/hm2左右,缺苗再多些就可能把一个新品种的增产优势减没了,可见缺苗绝非小事。  相似文献   

4.
针对区域玉米品种组合搭配定量化研究目标,引入经济学上投资组合理论的马克维茨均值-方差模型,并结合区域地形因子、农事因子、气候因子(如地形、种植面积、降雨、积温等)对模型进行改进.在众多的玉米品种中,对我国玉米种植县进行适宜品种有效合理的搭配,给出定量化的种植比例.同时,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下,采用c# asp.net sqlserver2000对模型进行实现.结果表明,在对玉米品种进行应用推广时,该模型能为农技推广中心、种子企业以及涉农人员提供一定的定量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紧凑型玉米不同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玉米在栽培上与产量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品种、密度、施肥水平。为了探讨紧凑型玉米在我县的适宜种植密度,特设置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加。即栽4500株/667m^2〉4000株/667m^2〉4000株/667m^2〉3700株/m^2〉3700株/667m^2。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大田玉米出苗不全时有发生,轻则补种、重则毁种现象严重,直接或间接地给种子批发商、经销商和农户造成损失,甚至彼此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冲突,最终诉诸法庭,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通过对农户的走访及田间的观察,发现造成出苗不全的因素诸多。特提出相应问题加以探讨,以减少彼此间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主要特点是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此阶段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玉米幼苗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管理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形成小苗、弱苗、病残苗。所以,玉米的苗期管理十分重要,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黔中地区夏播玉米生长发育与积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谷 《中国种业》2016,(2):40-43
通过推迟播种,考察黔中地区≥0℃的活动积温对夏播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长发育期积温降低,导致玉米全生育期缩短,但如果玉米生育后期温度过低则不能正常成熟;同时随着积温的降低,穗长缩短,穗粗减小,秃尖变长,行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下降,但因品种不同,各指标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而一些受自身遗传决定的因素则变化不大,如穗行数。通过研究得出各品种积温与产量的函数关系方程式,计算出活动积温每下降100℃,安单3号产量降低750kg/hm2,安单2号产量降低645kg/hm2,顺单7号产量降低675kg/hm2,贵单8号产量降低705kg/667m2。同时结合历年日平均温推出各品种产量不低于5250kg/hm2的最晚播种期限,安单3号不能晚于6月16日播种,安单2号不能晚于6月21日播种,顺单7号不能晚于6月19日播种,贵单8号不能晚于6月18日播种。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条件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国玉米种植区域 玉米气候适应性比较广泛,凡大于10℃积温在190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18℃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中国南起N18°的海南省崖县,北至N50°的黑龙江省黑河,东至台湾西至新疆的喀什地区,以及西藏东南的察隅、墨脱等地均有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1.
张东霞  秦安振 《作物杂志》2022,38(6):145-136
作物蒸散量(ETc)是作物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灌溉预报中有重要作用。为研究ETc与土壤含水量(SWC)和温度(Ts)的协同关系,以黄淮南部井灌区冬小麦-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灌溉水分下限(I1、I2、I3、I4),构建了ETc-水分-温度协同方程。结果表明,小麦季I1处理10~30cm的SWC最低,为15.1%,较其他处理降低10.5%。30~100cm土层SWC为19.5%~21.0%,差异不显著。玉米季各处理0~100cm SWC在24.3%~25.1%,差异不显著。冬小麦ETc在灌浆中期最大,夏玉米ETc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呈多峰曲线变化趋势。冬小麦-夏玉米ETc与0~30cm TsSWC呈多元线性相关关系(P < 0.001)。小麦季20cm的TsETc的影响显著高于10和30cm,表层0cm的Ts影响最小。小麦季20和30cm的SWCETc的影响显著高于10cm。玉米季各处理对ETc的影响以10~30cm Ts为主,对SWC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静静  李从锋  李连禄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4,40(10):1787-1796
免耕秸秆覆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明确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条件下覆盖带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 2012–2013年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了春玉米的田间试验。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 采用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 宽行间覆盖秸秆, 窄行间进行苗带深松, 设置8.42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100SC)、整秆覆盖(100SP)、4.21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50SC)、整秆覆盖(50SP)和不覆盖(CK)处理, 测定土壤水分和温度、出苗状况、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与深松结合条件下, 4种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其中50SC处理在花前0~15 cm土壤降温幅度最小, 其他覆盖处理显著降低花前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苗期整齐度, 秸秆覆盖对苗期的生育期天数略有推迟。与CK相比, 50SC提高了春玉米地上部生物量, 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 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提高10.9% (P<0.05)和6.5% (P<0.05), 产量提高4.78%, 达12 243 kg hm-2。50SC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DMA)、花后/花前DMA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有利于缓和秸秆覆盖对出苗的物理阻碍, 其中秸秆以4.21 t hm-2的覆盖量粉碎覆盖效果最好, 该处理可为玉米提供稳定有利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 提高了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土壤养分变化与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芽苗期耐盐性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对其芽苗期耐盐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玉米对盐胁迫非常敏感,不同盐浓度均对玉米芽苗期的发芽率、胚根长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净光合速率产生抑制作用;不同材料间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均能反映出不同材料的耐盐性;通过鉴定筛选,14个材料中,耐盐性极强的为XS98-28,耐盐性较强的为XSK5,耐盐性中等的为XSF,XS01-61,其余材料耐盐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15.
Peanut or groundnut (Arachis hypogaea L.) sown in early spring often has poor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of soil temperature on seedling emergence and early growth of six peanut cultivars (Florida MDR98, Southern Runner, Georgia Green, SunOleic 97R, Florunner and C‐99R) was studied in natural field soil profiles in temperature‐gradient greenhouses. We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a range of soil temperatures by sowing at eight dates between January 2001 and May 2002 in Gainesville, Florida. On each sowing date, two additional temperature treatments (ambient and ambient +4.5 °C air temperature) were evaluated by sowing on either end of each greenhouse and applying differential heating. In total, 16 different soil temperature treatments were evaluated. Each treatment was replicated four times in four different greenhouses. Mean soil temperature from sowing to final emergence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ranged from 15 to 32 °C. Sowing date, temperature treatment and cultivar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ling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V2 stage). For all cultivars, the lowest germination was observed at the earliest sowing date (coolest soil temperature). Among cultivars, Florida MDR98 was the most sensitive to reduced (cool) temperature with the lowest germination and smallest seedling size at 21 days after sowing, followed by Southern Runner. Georgia Green was the most cold‐tolerant with the highest germination, followed by SunOleic 97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ultivars for base temperature, which averaged 11.7 and 9.8 °C for rate of emergence and rate of development to V2 stage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cultivar choice and/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eanut for cold tolerance during emergence and seedling development in regions where cooler soil temperatures persist and/or regions where early sowing is desirable.  相似文献   

16.
覆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低温冷凉与干旱对冷凉区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求适宜冷凉区春玉米种植的覆膜方式, 于2012—2013年研究了8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苗期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苗期, 起垄高度 5~10 cm、 外露 50~70 cm的覆膜方式能提高耕层土壤水分, 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 0~5 cm土壤日平均温度较不覆膜提高1.5~2.3℃, 玉米抽雄期提前6~7天; 起垄5~10 cm、 外露50~70 cm的覆膜方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 与全膜双垄沟播、 膜上种植处理没有差异; 2012年, 起垄外露 70、 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7.9%、 17.1%、 15.6%; 2013年, 起垄外露 70、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5.5%、 6.4%、 18.2%。综合 2012、 2013年的水热条件、 玉米生长及产量情况, 起垄高度5~10 cm、 起垄外露50~70 cm为适宜该地区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免耕玉米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微区模拟方法,研究了免耕条件下,玉米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玉米田免耕降低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三种养分含量。其中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最大,降低达显著水平;速效磷含量次之;对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小。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15.3%~51.2%。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40.9%~46.7%。  相似文献   

18.
氮钾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北方干旱缺水地区。为明确秸秆翻耕还田对该区域玉米农田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0kg/hm 2(CK)、3 000kg/hm 2(SF1)、6 000kg/hm 2(SF2)和12 000kg/hm 2(SF3)4种秸秆还田量下玉米农田全生育期地温、土壤水分、植株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玉米叶面积指数提高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2018年,SF2处理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CK分别提高13.17%和10.70%;玉米全生育期0~30cm土层土壤温度、0~8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生育期贮水量和农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SF2>SF3>SF1>CK;2018年,SF1、SF2和SF3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8.5%、11.4%和9.3%。秸秆翻耕还田措施能够显著改善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促进植株生长、提升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6 000kg/hm 2还田处理效果最好,可作为节水保墒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旱地玉米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较秸秆粉碎还田和常规种植能提高土壤水分,增加降水的入渗深度,减少土壤耗水量,其顺序为秸秆整秆全覆盖>微孔地膜覆盖>秸秆粉碎还田>常规种植。受基础土壤水分不同和降雨较少的影响,玉米生育前期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土壤水分差异不大,8月份充足的降水后,各措施充分显示了其蓄水保墒的作用,其中,9月份秸秆整秆全覆盖0~120 cm土壤贮水量为248.2 mm,较常规种植增加32.1 mm;降水入渗深度为120 cm,较常规种植增加2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