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据安康新闻中心报道:汉阴县龙太乡中联村,党支部书记杨明科夏季养蚕十张,收入现金一千三佰多元,成为当地的养蚕状元。年仅三十二岁的杨明科,自一九八八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大胆工作,以勤劳致富带领村民摆脱贫困,鼓励群众积极养蚕,今年自己首先喂养了十张夏蚕,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宜宾地区“双户”养蚕有了新的突破。据最近地区在南溪县召开的蚕桑生产会上了解,全区养蚕收入上1000元的户在去年264户的基础上,一跃增加到594户,比去年翻了一番多。仅高县就有265户养蚕收入1000元以上。一大批栽桑多、养蚕多、质量好、收入高的养蚕专业户、重点户已成为农村致富的先行者。如南溪  相似文献   

3.
泉江镇窗下村刘衍柳在1992年承包2亩桑树后开始了他的养蚕致富路(除1995、1996两年未养蚕外),至今6年共养蚕40张,产茧1580公斤,收入220479元(1998年因严重旱灾减收2000元),年均蚕桑收入367465元,仅蚕桑一项年人均就增收73492元,比单一种植水稻增收605%。是当地的养蚕能手,受人尊重,被大家推选为副村长,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刘衍柳高中文化,干一行,钻一行。几年来,他的张种产量都在35公斤以上,最高达415公斤,其根本在于,他在养蚕中认识到,不精心养蚕,蚕就容易生病,产茧量就低,效益也低,而挖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收入还不如养…  相似文献   

4.
杨正堂 《四川蚕业》2000,28(1):53-55
<正> 南部县碾垭乡的蚕桑生产,前几年面大分散,养蚕零星粗放的付业,养蚕单产低,农民收入低,一受市场影响,农民则弃蚕不养蚕或毁掉桑树。现就碾垭乡11村8社养蚕大户罗先锋养蚕量大、单产高、收入高、效益好,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养蚕技术开发的方向和展望养蚕业作为副业,自古以来在农家的经营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农村常有剩余劳力存在,利用这部分剩余劳力养蚕非常合适。采桑、饲养等作业是低强度劳动,作为妇女和老人的工作很合适。而且每年可以养蚕2~3期,从经济收入(现金来源)上也很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中落实生产责任制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后,从集中养蚕转移到分散千家万户养蚕、养蚕新手多、技术水平低,蚕房设备简陋、春蚕低温期间蚕户无法加温催青、致蚕种孵化推迟发育不齐,多朝收蚁、批次重叠,春蚕蚕造不稳定,产量低、收入少。据82—85年春蚕茧调查统计因为蚕户无催青或补催青工作不够影响蚕种的孵化,蚕批增  相似文献   

7.
以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劳动力生产率为测算指标,以2017年四川绵阳涪城流转桑园为代表分析了四川流转桑园养蚕效益。结果认为:随着桑园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生产率、雇工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资金生产率波动明显。提高当地桑园养蚕效益的路径有: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匹配的桑园最适规模为25.1-35.0×666.67m2;提高桑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养蚕规模与桑园产出相适应,提高单位面积养蚕量;改革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均衡劳动用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正> 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互助村第三合作社农民张金文,去年四季养蚕25张,产茧912.5公斤,鲜茧产值8500元,另为当地蚕农小蚕共育100张,收入3700元,全年养蚕收入共达12200元,成为巴南区养蚕大户中的状元。 张金文,年近五旬,小学文化,在多年的养蚕实践中,勤学习,肯钻研。摸索和积累了一套科学养蚕方法:一、管好桑树。对种植的8200多株桑树,经过逐年改造,良桑已达100%,去年在四季养蚕中,对  相似文献   

9.
蒙自市冷泉镇蚕桑产业在退耕还林、农业开发项目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从2002年到2008年共发展桑园1 460 hm~2,但2010年因农民弃蚕毁桑又锐减至333 hm~2,2018年仅维持在133 hm~2。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分析了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弃蚕毁桑现象严重,桑园面积锐减;桑园规划布局不合理,桑叶产量低质量差;气候环境适宜,桑树病害多;桑园管理粗放,养蚕比较效益低;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省力化养蚕推广不足,规模效益难以提高。提出了发展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建议:统一思想,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加强蚕业技术培训,做好小蚕共育工作;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收入;改进饲养方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模式;强化扶持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江苏蚕业》2017,(3):38-41
栽桑养蚕从大包干之前的集体集中养蚕发展到大包干之后的一家一户养蚕,束必江作为大包干之后的盐城市大丰区第一批带头栽桑养蚕的典型户,连续养蚕37年从未间断,经历的桑品种、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变化,验证了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37年来,束必江完整记录了每年每季养蚕张数、蚕品种、张产茧、公斤茧价格、养蚕收入等养蚕数据,系统地反映了蚕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 sativa在原产地陇东栽植的生物物候与热量条件的关系,鲜、干质量与水分利用率随生长年限的变化特征,以及地上生长量和地下生长量在生长年的变化特征,认为陇东紫花苜蓿在陇东塬区完成3个生长周期从气候角度来说是不可能的.陇东紫花苜蓿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鲜、干质量和水分利用率等要素各年逐茬增加,现蕾期前后是紫花苜蓿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陇东紫花苜蓿生长前3年,地下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2年第2茬生长发育期间.夏季根生长比秋季活跃,秋季主、侧根直径的增长较缓慢.陇东紫花苜蓿不但适宜原产地陇东地区栽植,在西北区域属于优质品种.但该品种干草率较低,适宜青饲,应以生产鲜草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为主,不宜作为当地商用草产业发展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13.
<正> 蚕茧的优质、高产除靠科学配套的技术措施外,优良、对路的蚕品种是关键,即品种是基础,技术是手段。近年来,由于推广运用的蚕品种适应性差、抗逆性低、使用季节不对路及饲育技术不规范统一等,造成全省蚕茧的产量、质量有所下降,蚕农经济收入低微,严重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出现了挖桑的严重现象。针对于此,我们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现有桑园面积2 500hm^2,桑椹资源丰富,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蚕茧及蚕桑多元化收入5 600万元,蚕桑生产是泾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蚕农改变传统的栽桑养蚕习惯,增加亩桑收入,泾县于2010年引进了叶果两用桑品种大十果桑,集中栽植在泾县4A级风景区桃花潭景区,种植面积有6hm^2。该品种一是成熟早、结果期较长,  相似文献   

15.
李华 《蚕学通讯》2014,(4):42-43
正优质高产高效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桑园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蚕的产量,也就是蚕农的收入,所以说: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桑园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邑县有些桑园产量低,影响了养蚕的产量和蚕茧品质,使蚕农收入减少,影响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现将影响我县桑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增产措施分述如下。1桑园低产的主要原因1部分桑农栽桑不管桑,影响了桑树的  相似文献   

16.
桑菜套种稳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桥镇是海宁市重点蚕桑产区,种桑养蚕历来是当地农户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全镇桑园面积稳定在550 hm2左右.但是受茧丝行情的剧烈波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和城镇化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近几年斜桥镇蚕农养蚕积极性下降,蚕种饲养量逐年减少,并出现部分桑园弃管的现象.榨菜种植及其加工业又是斜桥镇一项传统特色产业,斜桥榨菜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近年来,斜桥镇充分利用当地的传统优势和产业优势,指导农户推广桑园套种榨菜,提高桑园综合产出,增加蚕农收入,保持蚕桑传统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方华平,男,45岁,家住青神县罗波乡官斗山村6组。家里共有4人,其中,夫妇2人和一个70多岁略带残疾的叔叔从事家庭经营,女儿在读大学。方华平从13岁开始养蚕,2006年他利用土地流转的机会,从此成为了职业养蚕人。如今,夫妇2人冬春时间在附近务工2个月左右,其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管桑养蚕上,其叔叔协助部分养蚕劳作。2013年,全年养蚕81张,产茧2450㎏,售茧收入11万元;桑园间作蔬菜等收入1.2万元,  相似文献   

18.
陇东绒山羊发展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东白绒山羊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引入辽宁绒山羊作为父本杂交改良当地土种黑山羊,历经级进杂交、横交固定、自群繁育三个阶段育成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在此基础上加大选种选配,突出产绒量及羊绒细度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选择,推广种羊,扩大数量,于“十五”末育成了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的陇东绒山羊新品种。截止2006年底,庆阳市境内陇东白绒山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7万只,成为当地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吴堡县寇家原乡田家原村养蚕专业户张荣耀,全年养蚕5张。由于他采用了科学务桑养蚕技术,养蚕成绩好,共产茧325斤,收入510元。还利用桑条搞编织,收入500多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周围群众积极养蚕,全村今年养蚕54张,总产茧3505.5斤,收入现金5652元,出售桑皮和桑条编织物收入2000多元,蚕桑总收入7652元,户均  相似文献   

20.
<正>海安县西场镇石桥村8组养蚕户陈广银是全镇闻名的养蚕大户,陈广银今年56岁,全家6口人,从事栽桑养蚕劳力2个,2010年有桑园面积7.5亩,全年养蚕26张,年产茧1 040kg,张产量是全镇平均水平;茧收入3.7万元,加上小蚕共育收入1 040元,全年养蚕收入3.8万元,劳均养蚕收入1.9万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