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新庄村家蚕脓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即消毒不严,病蚕、死蚕及带病的蚕沙处理不当,饲养技术欠缺等。针对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措施,旨在促进新庄村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3.
在蚕桑生产中,蚕病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蚕病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普遍抓好消毒防病的基础上,再进行统一强化消毒,控制蚕病的发生,减少蚕病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宗加美 《农技服务》2014,(11):118-118
<正>自养蚕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不同的蚕病出现,由于近年来,开始成片植桑建园,规模越来越大,加之蚕桑的增加,蚕病在蚕桑生产中也随之增加,某些蚕病不仅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也影响了蚕茧的产量以及质量。因此,本次主要探讨蚕桑生产中常见的蚕病,以及对于蚕病的预防对策,希望消毒防病工作受到重视,从而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一、常见病毒性蚕病蚕病疫情调查不但能够全面掌握常见的蚕病,并且能够进一步了解影响蚕茧产量的因素,因此一下为常见传染性蚕病调  相似文献   

5.
蚕病的发生传染导致蚕茧欠收,蚕桑效益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生产投入减少,饲养量下降,管理松怠,茧质低劣等各种负面影响,使蚕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是农村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据调查,蚕病对蚕茧生产的危害,70%~80%为病毒病所致。不言而喻,家蚕病毒病是蚕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欲要彻底杜绝蚕病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消毒程序,扩大消毒范围,规范消毒技术,狠抓薄弱环节,全面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蚕病暴发往往因消毒不严、消毒药品选择不科学、消毒药品使用不当、饲养管理粗放等因素造成;蚕农养蚕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消毒防病认识不足,造成在消毒防病过程中出现许多疏漏,加之饲养中因劳力紧张、蚕室蚕具短缺和不良环境因素等造成蚕体质下降.这些综合因素,使得病原微生物有机可乘,最终导致蚕病暴发,给蚕农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通过分析目前云南省部分蚕桑生产区农村消毒防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李立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06-106,165
家蚕真菌病是蚕桑生产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能力极强,一旦发生,会对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介绍了家蚕真菌病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其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严格消毒、及时施药、改善环境、防治虫害、病蚕处理等。  相似文献   

8.
景谷县蚕桑产业发展现已初具雏形,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景谷县规划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简要分析了景谷县蚕脓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农养蚕防病意识;严格消毒杀灭病原;加强饲养管理3个方面,以期对控制蚕病的发生及提高全县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泾县晚秋蚕僵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蚕病发生、保证蚕桑生产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蚕在饲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原的侵害,诱发蚕病,至使蚕桑生产离不开消毒防病.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蚕农的消毒防病意识有所提高,由于少数科技人员的误导,有部分蚕农会用人用抗菌素和多种维生素来防治蚕病和给蚕添食,以此减少蚕病的发生和提高蚕的抗病能力.还说医用药比兽药及蚕药效果好,价钱便宜(部分人药比蚕药的价格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正蚕病发生的实质是病原物、蚕儿体质与环境条件三者之间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结果。因此,防治蚕病必须在认识和掌握蚕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各蚕期的生产特点,认真采取全面而有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贯穿到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蚕病,保证蚕茧的优质高产。1彻底消毒防病消毒是用一定的方法来消灭传染蚕病的病原物,是"防重于治"的重要措施。所以无论在养蚕前、蚕期中和蚕期结  相似文献   

12.
在蚕桑生产中,蚕病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蚕病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普遍抓好消毒防病的基础上,再进行统一强化消毒,控制蚕病的发生,减少蚕病带来的损失。1规范措施,严格按程序消毒防病彻底消毒、消灭病原是蚕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消毒要贯穿养蚕的全过程。1.1前期消毒在养蚕前1周,清理、打扫蚕室,冲洗蚕具后放在太阳下晒干。蚕室墙壁可用20%新鲜石灰浆粉冲刷,地坪是泥土的应铲去一层或更换新土。再用漂白粉、全杀威、福尔马林等水剂将蚕室、蚕具全部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量应不少于300毫升,并保湿30分钟。然后…  相似文献   

13.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阐述了蚕病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加强桑园培管;生产优质桑叶;改进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抓住重要环节,精心饲养小蚕;突出技术关键,着力养好大蚕。该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效果较好,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77-177,179
蚕业生产中消毒不彻底、饲养管理粗放、桑叶质量不高、防病意识淡薄等是造成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发病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消毒防病,消灭传染源;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体的抵抗力;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提高防病意识,及时诊断和治疗蚕病等。  相似文献   

15.
何小明  吴爱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04-104,138
分析了蚕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处理误区及主要蚕病的发生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夏渊 《云南农业》2010,(6):16-16
<正>晚秋蚕虽然在我县全年蚕桑生产中所占比重不大,但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晚秋蚕单产一直不稳定,经济效益较低,蚕农养蚕积极性备受打击。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蚕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7.
蚕病防治工作是蚕桑丰产、丰收,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蚕病防治应做到:严格消毒,控制病原;强化管理,控制发病几率;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采取应急措施,控制蚕病蔓延。  相似文献   

18.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蚕桑产业是农业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栽桑养蚕已成为各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主导产业,但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由于农户对蚕病的防治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蚕病暴发流行,特别是家蚕血液型脓病,导致生产受损、农民收入减少,严重挫伤养蚕户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蚕病诊断方法,并从严格消毒、提高饲养技术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蚕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六安市金安区蚕桑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消毒防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蚕病综防具体对策,以期达到养蚕无病、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芳秋 《河南农业》2014,(21):16-16
<正>秋季是蚕病多发的季节,河南省蚕区因秋季蚕病造成蚕茧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秋蚕蚕病流行原因,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减少蚕病危害,对确保秋蚕茧丰收至关重要。一、秋蚕期蚕病流行的原因(一)蚕区消毒防病意识淡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目前,河南省蚕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普遍淡薄,蚕室蚕具消毒工作不彻底,已经养过了春夏两季蚕后,蚕室蚕具和环境中积累了大量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